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心理学 >> 犯罪心理学 >探究干预人格对心理健康状态影响多因素、综合学士

探究干预人格对心理健康状态影响多因素、综合学士

收藏本文 2024-03-27 点赞:20064 浏览:8504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一、目的和作用几乎所有的人格论述都同意,人格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但由于探讨角度的不同,每一种论述都认为自己所发现的人格因子是对心理健康状态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但人格是一个整体,各人格因子同时有着于个体当中,只有将某一人格因子置于整体当中,才能真正了解其对于心理健康状态的影响。本探讨正是在各种人格论述浅析、综合的基础上,筛选不同心理症状的人格影响因子,浅析各种人格因子对心理健康状态影响的机制,进而研制人格诊断和干预系统,为心理治疗怎么写作。二、对象与策略采取整群抽样的策略,对广东某医科大学在校学生1185人进行调查。问卷填写完整并合格有效者1177人,有效率为99.3%。有效样本的平均年龄20.44±1.66岁,其中男生542人(46.00%),女生626人(53.20%),性别不详者9人(0.08%)。对心理健康状态和人格因子采取相应工具分别进行评估。采取90项症状量表评估心理健康情况及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心理症状;人格因子的评估依据不同的论述流派采取以下工具:1、采取修订的艾森克人格问卷评估艾森克生物类型论的神经质、内外向因子;2、采取安全感量表、情感和社交孤寂感调查表、自尊量表、自我实现量表评估马斯洛需要层次论述的安全感、爱和归属、自尊、自我实现因子;3、采取功能失调性态度量表评估贝克认知论述的认知偏差因子;4、采取自我和谐量表评估罗杰斯自我论述的自我和谐因子;5、采取特质应对方式量表评估应对论述的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因子;6、采取生活目的量表评估有着浅析论述的生活作用感因子;7、采取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评估社会学习论述的自我效能感因子;8、采取内外控量表评估社会认知论述的内外控因子。用Foxpro6.0建立数据库,录入数据,采取SPSS13.0进行统计学处理。统计策略主要包括相关浅析、回归浅析、路径浅析、方差浅析等。三、结果(一)人格论述对心理症状影响能力的评价探讨1、艾森克生物类型论对抑郁的影响能力最强(R~2=0.430),其次是人际敏感(R~2=0.415)和焦虑(R~2=0.370)。其神经质人格因子与心理症状有着显著正相关(0.43=r=0.62),该因子与抑郁(r=0.64)、人际敏感(r=0.62)、焦虑(r=0.61)相联系数相对较高(P<0.05)。2、贝克认知论述对人际敏感的影响能力最强(R~2=0.269),其次是强迫(R~2=0.235)和抑郁(R~2=0.234)。其认知偏差总分与心理症状有着显著正相关(0.25=r=0.51),该人格因子与人际敏感(r=0.51)、强迫(r=0.47)、抑郁(r=0.47)相联系数相对较高(P<0.05)。3、马斯洛需要层次论述对抑郁的影响能力最强(R~2=0.439),其次是人际敏感(R~2=0.388)和强迫(R~2=0.350)。其安全感人格因子与抑郁(r=—0.61)、人际敏感(r=—0.59)、强迫(r=—0.57)相联系数相对较高(P<0.05);自尊人格因子与抑郁(r=—0.55)、人际敏感(r=—0.45)、强迫(r=—0.45)相联系数相对较高(P<0.05);爱和归属人格因子与人际敏感(r=0.47)、抑郁(r=0.44)、精神病性(r=0.40)、强迫(r=0.38)相联系数相对较高(P<0.05);自我实现人格因子与抑郁(r=—0.39)、强迫(r=—0.38)、人际敏感(r=—0.37)相联系数相对较高(P<0.05)。4、罗杰斯自我论述对抑郁的影响能力最强(R~2=0.398),其次是人际敏感(R~2=0.363)、精神病性(R~2=0.352)和强迫(R~2=0.336)。其自我和谐人格因子与心理症状呈显著正相关(0.34=r=0.59),该人格因子与抑郁(r=0.58)、人际敏感(r=0.54)、精神病性(r=0.53)、强迫(r=0.53)相联系数相对较高(P<0.05)。5、应对论述对抑郁的影响能力最强(R~2=0.332),其次是人际敏感(R~2=0.299)和强迫(R~2=0.271)。其消极应对人格因子与心理症状有着显著正相关(0.31=r=0.53),与抑郁(r=0.53)、人际敏感(r=0.52)、强迫(r=0.50)相联系数相对较高(P<0.05);而积极应对人格因子则与心理症状呈显著负相关(—0.18=r=—0.42),与抑郁(r=—0.42)、人际敏感(r=—0.39)、强迫(r=—0.37)相联系数相对较高(P<0.05)。6、有着浅析论述对抑郁(R~2=0.319)的影响能力最强。其生活作用感人格因子与心理症状有着显著负相关(—0.30=r=—0.47),该人格因子与抑郁(r=—0.56)、强迫(r=—0.47)、人际敏感(r=—0.46)相联系数相对较高(P<0.05)。7、社会学习论述对强迫的影响能力最强(R~2=0.111)。其一般自我效能感人格因子与心理症状有着显著负相关(—0.09=r=—0.33),该人格因子与强迫(r=—0.33)、抑郁(r=—0.32)、人际敏感(r=—0.31)的相关程度相对较高(P<0.05)。8、社会认知论述对强迫的影响能力最强(R~2=0.101)。其内外控人格因子与心理症状有着显著负相关(—0.16=r=—0.32),该因子与抑郁(r=—0.32)、强迫(r=—0.32)相关程度相对较高(P<0.05)。(二)筛选影响不同心理健康状态的人格因素以各人格因子为自变量,分别以各种心理症状为因变量,在α=0.05水平上进行的多元逐步回归浅析结果显示,影响各种心理症状的人格因子有所差别:影响躯体化的主要人格因子依次为:神经质、自我和谐、积极应对、作用感、内外向;影响强迫的主要人格因子依次为:神经质、安全感、自我和谐、自尊、认知偏差;影响人际敏感的主要人格因子依次为:神经质、爱和归属、安全感、认知偏差、内外控、自尊、自我和谐;影响抑郁的主要人格因子依次为:神经质、自尊、安全感、作用感、自我效能、自我和谐、积极应对、内外控;影响焦虑的主要人格因子依次为:神经质、安全感、内外向、自我和谐;影响敌意的主要人格因子依次为:神经质、消极应对、内外向、作用感、自我效能、自我和谐;影响恐怖的主要人格因子依次为:神经质、安全感、自尊;影响偏执的主要人格因子依次为:神经质、自我和谐、自我效能、内外向、爱和归属、安全感、认知偏差;影响精神病性的主要人格因子依次为:神经质、自我和谐、安全感、爱和归属、内外控、作用感。(三)人格因子影响心理症状的作用机制探讨1、路径浅析路径浅析的结果显示,神经质、自我和谐、安全感、作用感、自尊、内外向6种因素可以对心理症状产生直接作用,而内外控、自我实现、一般自我效能感、爱和归属、认知偏差、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等因子则只通过间接路径对心理症状产生作用。自我和谐、作用感、自尊既可对心理症状产生直接作用,又可作为其它人格因子对心理症状作用的中间变量;神经质、内外向2个人格因子对心理症状只产生直接作用;安全感、内外控、自我实现、一般自我效能感、爱和归属、认知偏差、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8个人格因子对心理症状只产生间接作用。2、交互作用交互效应浅析发现,人格因子之间对心理症状的影响在13种情形下有着显著的交互作用。13种交互作用的情形分别为神经质与自我实现,神经质与内外控,神经质与内外向,神经质与消极应对,神经质与认知偏差,自我和谐与内外控,自我和谐与内外向,自我和谐与认知偏差,自我实现与内外控,积极应对与自我实现,消极应对与认知偏差,认知偏差与内外向,安全感与内外控;而自尊、爱和归属、自我效能和作用感4个人格因子则与其它人格因子之间无交互作用有着。(四)人格诊断和干预系统原型的研制在以上探讨的基础上,利用不同心理症状人格影响因子的筛选、相关浅析、回归浅析、路径浅析和交互作用浅析等成果,研制人格诊断和干预系统,进行心理健康评估、人格冲突浅析、心理治疗的指导。四、结论(一)各人格论述及其因子对不同心理症状的影响能力各有不同,对特定的心理症状,可以找到最适宜对其进行评价的论述。艾森克生物类型论述、马斯洛需要层次论述、罗杰斯自我论述、应对论述和有着浅析论述均对抑郁症状的影响能力最强,贝克认知论述则对人际敏感症状的影响能力最强,而社会学习论述和社会认知论述则对强迫症状的影响能力最强,这些结论解决了各人格流派之间长期有着的对心理健康的解释“谁是最佳”的争论。(二)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不同心理症状的人格影响因子各不相同。(三)通过路径浅析发现,人格因子对心理健康状态的影响有着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解释了同一人格因子在不同场合对心理健康状态影响的差别。(四)根据不同人格论述建构的13种人格因子中有着着交互作用对心理健康状态产生影响。其中,神经质、自我和谐因素相对处于主导地位,高的神经质水平可干扰个体的自我实现、内外控、内外向、消极应对和认知偏差人格因子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走势,高或低自我和谐水平也可干扰内外控和内外向人格因子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使其作用不再显著。由此,当个体处于高神经质水平或过高过低的自我和谐水平时,应以其它人格因子作为调整改善目标加以处理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个体的心理健康情况。(五)自尊、爱和归属、自我效能和作用感这4个因子与其它人格因子之间无交互作用有着,说明其对心理健康情况的影响相对独立。(六)不同人格论述在心理症状层面的浅析、综合探讨,对于指导人格诊断和干预有重要作用。关键词:人格论文心理健康论文心理症状论文诊断论文干预论文

    中文摘要3-9

    ABSTRACT9-19

    前言19-25

    一、心理健康状态与人格19-21

    二、人格论述需要比较和整合21-22

    三、人格论述探讨需要向临床运用过渡22-23

    四、本探讨的主要内容23-24

    五、本探讨的基本思路24-25

    第一部分 人格对心理健康状态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25-84

    一、探讨对象与策略25-32

    (一) 探讨对象25

    (二) 探讨工具25-30

    (三) 探讨程序及结果处理30

    (四) 质量制约30-32

    二、探讨结果32-77

    (一) 人格论述及因子对不同心理症状影响的评价32-41

    (二) 不同心理症状人格影响因子的筛选41-46

    (三) 人格影响心理健康状态机制46-77

    1、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46-52

    2、交互作用52-77

    三、讨论77-84

    第二部分 人格诊断与干预系统原型的研制84-99

    一、设计思想84

    二、探讨材料(算法、数据)来源84

    三、常模确立84-92

    四、系统原型构建92-95

    五、讨论95-99

    全文小结99-101

    一、结论99-100

    二、本探讨的革新点100

    三、本探讨的局限100-101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