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文化 >> 中西方文化差异 >互动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结论

互动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结论

收藏本文 2024-03-29 点赞:21950 浏览:9713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论文以社会变迁中的民俗作为深思的基点,对山西洪洞走亲习俗进行个案浅析,沿着演变历史、价值系统、技术手段、组织架构和动力机制的线索,由点及面地浅析了在中国城市化语境中民俗仪式时空、人和物的变化,试图揭示在具体的社会语境中,走亲习俗背后隐藏的国家与社会之间的互动联系,进而探讨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价值取向。论文主体部分由四个章节构成,主要集中于当下的民俗仪式,认为民俗已经进展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资源,是包含着文化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的复合体。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兼顾民俗进展中资源交换、地域认同和文化权利三方面的价值,需要以保护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为起点,应对全球化背景下地方性文化系统变化,甚至频临消失的挑战,真正留住作为农业时代文化表征的民俗仪式。论文第一章以进展的视角,将山西洪洞走亲习俗置于具体的社会语境中,通过对案例的著录,力图呈现走亲习俗的文化生态的视觉整体,并结合文献记载,详细浅析了当地人时间、空间观念的变化。第二章对洪洞走亲仪式在当代社会复兴的各种因素进行浅析。以民俗仪式的基本特点入手,通过对历史的梳理,剖析了民俗仪式复兴的动力学因素,并突出了“人”在其中的作用。第三章对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进行梳理,结合山西洪洞走亲习俗个案的特殊性,参照韩国、日本民俗类文化财保护的具体措施和价值取向,特别是通过山西洪洞走亲习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文本的解读,考察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中国开展以来民俗参与各方的观念变化。最后一章展开以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引发的进一步深思,围绕资源交换的合作、民俗与地域文化认同、农民的文化权利三个不足,力图发现一些被国家现写作技巧性遮蔽的角落,以而探讨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价值取向。民俗仪式是一系列国家与社会联系的表征,参与民俗仪式的各方对民俗和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都有不同的把握,以而生发出不同的利用策略。在新的历史时期,民俗代表着一种和过去相连的意识形态,更代表着独特的社会经济联系,以长期的视角看,民俗还将在农民的生活中起作用,这也许正是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真正前景所在。关键词:民俗论文农村社会论文变迁论文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互动论文

    摘要4-5

    Abstract5-6

    目录6-8

    绪论 以观念到行动8-17

    第一节 探讨课题的界定及相关探讨综述10-15

    一 探讨对象基本情况介绍10-11

    二 已有的相关探讨11-15

    第二节 探讨策略和资料来源15-17

    一 论文采取的探讨策略15

    二 资料来源15-17

    第一章 洪洞走亲——变迁中的民俗17-46

    第一节 洪洞走亲习俗个案浅析17-38

    一 洪洞走亲习俗的仪式历程17-25

    二 洪洞走亲习俗的时间维度25-31

    三 尧舜信仰的地缘边界31-38

    第二节 洪洞走亲习俗的新变38-46

    一 民俗仪式的时空变化38-40

    二 仪式中的“人”40-43

    三 仪式中的“物”43-46

    第二章 洪洞走亲习俗复兴因素分层探讨46-78

    第一节 民俗仪式的基本特点47-56

    一 物质性47-50

    二 地域性50-52

    三 历史传承性52-56

    第二节 民俗复兴的动力学机制56-66

    一 革新开放前的情况57-59

    二 旅游作为复兴的契机59-66

    第三节 民俗保护的集体行动66-78

    一 走亲习俗的组织结构67-72

    二 民俗复兴中的能人72-78

    第三章 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实践78-102

    第一节 自上而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观念79-87

    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观念沿革79-83

    二 以四级名录系统到四级保护系统83-87

    第二节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87-94

    一 国家级名录申报的组织结构87-90

    二 国家级名录申报文本解读90-94

    第三节 日本、韩国民俗文化财保护经验94-102

    一 日本、韩国民俗保护财保护具体措施94-99

    二 日本、韩国民俗文化财保护取向99-102

    第四章 议题引出的进一步深思102-116

    第一节 基于“资源交换”的合作103-108

    一 文化作为资本104-105

    二 合作机制的引入105-108

    第二节 民俗与地域文化认同108-111

    一 可持续的民俗108-109

    二 地方性知识与文化认同109-111

    第三节 农民的文化权利111-116

    一 农民的文化公民身份112-114

    二 农村公共文化怎么写作114-116

    结语116-118

    附件一:各省、直辖市、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行政单位表118-125

    附录二:走亲习俗地域内庙宇碑记125-133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