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汉语言文学 >> 翻译学 >简谈手工艺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简谈手工艺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收藏本文 2024-03-19 点赞:7375 浏览:2433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我国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任重道远,本文选取其中的优秀代表漆线雕艺术,从其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和保护措施两方面加以论述。
关键词:传统手工艺类 非物质文化遗产 漆线雕 困境 措施
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引起各国高度重视,我国政府更是将其提升到国家文化战略的高度,学术界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保护工作中,但这无疑是一项庞大艰巨的工程,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及时深入的研究。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我们知道,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五方面内容,其中之一就是传统手工艺,而漆线雕则是其中的优秀代表,笔者以厦门蔡氏漆线雕为例,谈谈有效保护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问题。

一、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困境

(一)传承困难

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有浓厚的地域特色,集中体现一个地区独特的生活方式、民族个性和民俗信仰。它依托人而存在,与人的活动紧密相连,在创作过程中对艺人的工艺技巧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传承人问题十分重要。
以厦门蔡氏漆线雕为例,漆线雕是福建闽南地区一门古老的手工艺,可考证的历史有三百余年。这门手工艺是用金箔、彩绘和漆线装饰制作神佛雕像,一般被称之为妆佛。以往和许多传统手工艺一样,漆线雕也一直沿用师傅带徒弟、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传承方式,生命力脆弱。1963年,蔡氏漆线雕第十一代传人蔡文沛首次提出,要继承漆线雕传统工艺,培养出一批骨干人才,应打破“传男不传女,不传外姓”的祖制,吸收外姓的艺校学生结成师生关系,一对一进行教授。这虽然打破了传统的传承观念,但是这些半路出家的艺校学生根本无法像从小耳濡目染的老艺人们一样深刻领会漆线雕作品创作的精髓,当老艺人们相继去世,漆线雕艺术就会面临人亡技息的危险。

(二)产业化过度

将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在保护的同时合理利用,一直被认为是推进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根本措施。但令人痛心的是,很多地方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过度追求其经济效益,产业化过程中既缺少专家的参与审核,也缺少科学的眼光,开发商的意志成为主导,为追求高额利润,以低成本仿制,损害了真正的艺术。
自2006年正式批准“厦门蔡氏漆线雕”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厦门从事漆线雕生产的企业如雨后春笋,更有台商抓住商机在闽南建立生产基地,把产品返销台湾。高效率的流水作业,使原本生动灵巧的漆线雕日渐呆板,作品千篇一律,失去了作为传统手工艺应有的“错彩镂金,雕绘满眼”的美感。在制作原料上,本应该用大漆调和桐油制成的漆线,现在改用化学漆,结果产品在质量上也大打折扣。

(三)保护机制缺失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几代人不懈的努力。仅有抢救性措施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法律、政策的规范和保障。正如笔者在厦门采访蔡氏漆线雕第十二代传人蔡水况大师时,蔡大师提到:我们需要政府为我们搭一个骨架,我们自己去长肉,如果政府搭的骨架够硬,够全面,我们就能长得健全,长得有血有肉。蔡大师口中提到的政府骨架,无疑就是我们所说的健全的制度保障。

二、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

(一)培养人才

一直以来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模式较为单一,人才的培养周期长,且缺少培养计划及理论知识。所以,找到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以厦门蔡氏漆线雕为例,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蔡氏漆线雕就放弃了家族式传承模式,把工艺技巧公布于世,积极寻找愿意学、有灵气的年轻人拜师学艺,蔡氏漆线雕第十三代传人中,就有以王志强为代表的很多外姓弟子。另外笔者在厦门考察时了解到,近年来厦门蔡氏漆线雕与厦门市中小学,每年都会联合举办各种活动,做到了学习传统工艺从娃娃抓起。在采访厦门唯艺蔡氏漆线雕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学平先生时,他谈到,厦门蔡氏漆线雕在人才培养方面,正在走“校企联合办学”的路子,借助专业院校的力量培养漆线雕人才,而这种模式将为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才培养探索出一条新路。

(二)规范产业化

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走产业化道路,在保护好的情况下合理利用,实现一定的经济效益,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困境寻求发展的有效途径。对此,蔡水况大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一种技艺完全靠国家来支持是不行的,大量的去生产,可以培养学徒,继续发展的希望比较大,对地方文化的贡献也比较大。但简单的产业化也是不行的,那样漆线雕工艺就面临着经济价值和传统制作工艺之间的矛盾。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的前提是尊重,传统手工艺产品应该走高、精、尖的市场路线,用高品质的原料、精湛的手工艺,融入精神内涵,增加手工艺品的文化附加值。

(三)完善保护机制

在对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政府要倡导、管理和协调,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平衡好各种关系,使之共同参与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积极引进市场资本和学知识资本,共同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更新。政府不但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更要根据本地的情况制定完善的具有可持续性的保护机制。
我国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面临巨大的挑战,有的逐渐衰落,有的更是将要消亡。虽然我国已经展开一系列的抢救

源于:论文的格式要求www.udooo.com

工作,但是仍然相对滞后,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是时代交给我们的重要任务。
注释:
在闽南民间的话语中,佛的含意很广,举凡佛祖、菩萨、道教神明和民间信仰神明,都称为“佛”,所谓“妆佛”,就是指装饰包括民间信仰神明在内的各种神明。
是漆树上分泌的液体,呈灰乳色,如果接触到空气会氧化成栗壳色,干固后变成褐黑色。
参考文献:
黄曾恒、庄南燕:《蔡氏漆线雕》,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
沈福文:《中国漆艺美术史》,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年版
[3]陈娟英:《闽南民间工艺美术》,福州:海风出版社,2009年版
[4]曾智焕:《闽台漆线雕发展状况分析及人才培养》,《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2期
作者简介:张冬菊(1986.10—),女,现为福建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硕士研究生。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