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中职教育 >班主任工作中“标签效应”大纲

班主任工作中“标签效应”大纲

收藏本文 2024-02-09 点赞:6233 浏览:2204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心理学上有种现象叫“标签效应”(Label Effect),即当一个人被贴上某种标签时,他就会做出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相一致。美国心理学家贝科尔曾说:“人们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人。”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之所以会出现“标签效应”,主要是因为“标签”具有定性导向的作用,无论是好是坏,它对一个人的“个性意识的自我认同”都有强烈的影响作用。给一个人“贴标签”的结果,往往是使其向“标签” 标示的方向发展。因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慎用“标签”。尽量用积极的目光去看待每一名学生,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关键词】标签效应
有这样一则故事:在某座大城市,一天夜里,有两个人闯入一个巨大的古玩店。他们走遍商店里的每个角落,却没有偷一件商品,只是将所有商品的标签调换了一遍。他们揭下了一幅名画的标签贴在另一幅赝品上;将一件残次品的标签贴在一个古董花瓶上;将昂贵商品的标签撕下来,贴在一个廉价的商品上。商店里的每一个商品的标签 都被这两个人换过了。
我们试想一下,第二天商店开门后会发生什么呢?所有的顾客会按照标签来判定商品的价值,一件珍品可能会以赝品的出售,而残次品会以较高的售出。商品的真实价值被调换的标签所掩盖。对于商店店主和顾客来说,都有可能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
这个故事让我们想到我们的教育工作,常听一些教育工作者给某些学生定义为“好生”“差生”,给某些班级定义为“好班”“差班”,可能就是这种有意无意的标签,影响了某些孩子的成长轨迹。
心理学上有种现象叫“标签效应”(Label Effect),即当一个人被贴上某种标签时,他就会做出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相一致。美国心理学家贝科尔曾说:“人们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人。”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之所以会出现“标签效应”,主要是因为“标签”具有定性导向的作用,无论是好是坏,它对一个人的“个性意识的自我认同”都有强烈的影响作用。给一个人“贴标签”的结果,往往是使其向“标签” 标示的方向发展。
实际的教育工作中也是如此。某名学生一旦被老师认定为好学生,那么,这名老师对该学生的一言一行就会倍加关注,就有可能自觉或者不自觉的对学生的言行给予语言的或者行动上的肯定,赞许,表扬。比

源于:论文的标准格式范文www.udooo.com

如,赞许的点头,肯定的目光,令人鼓舞的手势等等。学生在得到这些鼓励后,便会激起对老师更加真诚的尊敬,信赖和上进心。如此日积月累,良性循环,就会产生上述的期望和效果。相反,一名学生如果被认定为“差生”,在老师的批评与否定的环境中成长学习,势必会产生相应的“标签效应”.1996年,当时的新安江镇教办在全镇教育系统推出了30条“教师忌语”,实际上就是“标签效应”在具体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如果我们老师对着学生喊“笨蛋”“这么简单的多道题都不会做”等等贬义用语,久而久之,这位学生对自己也会失去信心,真的成了老师口中的“笨蛋”了。“标签效应”因此就会发挥了它的负面作用。因为这样的语言会在不知不觉中扼杀孩子的上进心,伤害孩子的自尊,所以,老师们必须力戒嘲笑羞辱,歧视绝情,责怪抱怨,威胁恐吓等负面 ,多用目标激励性用语,对孩子多贴正面标签。
为什么贴标签会有如此大的作用?一般认为有以下几个因素在起作用:
1.标签的以点概面作用
一般来说,原来个体的许多特征都散落于整体之中,其某一特征很难为人特别关注,只有当它成为知觉对象时,它才会被人注意,被人认知。
2.标签的类化作用
某一特征被标签后,人们就会按照所贴的标签去理解,去反映这一特征所代表的个体。
3.标签的暗示作用
一个人一旦被贴上某一标签,即使没有标签所具有的某些特征,由于标签的使用,常常会暗示自己必须与标签内容相一致,否则自我认知就会失调,心理就会不一致,从而产生自我印象管理,产生积极的标签效应。
4.标签的指向作用
一个人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他往往会认为,我即使再努力,也很难摆脱这一标签的消极作用,因此就会错误的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念头,放弃自己努力的方向,而转向标签所定的方向,从而更像标签所具有的特征,成为名符其实的标签人。
因此,我们的班主任们,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慎用“标签”。尽量用积极的目光去看待每一名学生,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一次有名的实验中:他和助手来到一所小学,声称要进行一个“未来发展趋势测验”,并煞有介事地以赞赏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教师,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其实他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根本就是随机挑选出来的。8个月后,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且各方面都很优秀。罗森塔尔的“权威性谎言”发生了作用,因为这个谎言对教师产生了暗示,左右了教师对名单上学生的能力的评价;而教师又将自已的这一心理活动通过情绪、语言和行为传染给了学生,使他们强烈地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热爱和期望,变得更加自尊、自信和自强,从而使各方面得到了异乎寻常的进步。
在这里,教师对这部分学生的期待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因为他们受到了权威者的影响,坚信这部分学生就是最有发展潜力的。也正因如此,教师的一言一行都难以隐藏对这些学生的信任与期待,而这种“真诚的期待”是学生能够感受到的。
平常的学生受到教师的期待、关心、帮助、爱护,那么他就会得到发展,就会向着教师期待的方向变化。
教育活动中,学校教师对学生需要期待关怀。学校教师对学生宜运用如下方面的期待对策。首先,学校教师要有意识地告诉学生自己对他们的期望,并使之变成他们的“自我期望”。这一步十分关键。只有学生感悟到学校教师对自己的期望,才会激发出无穷的力量,才会发展自己。其次,学校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懂得“期望”实现后的所有好处,以及达不成期望时会产生的种种不良后果。通过这种“利导思维”和“避害思维”,可以使学生产生趋利避害的心理,为自己发展效力。第三,学校教师还要使教学生坚信只要努力这个期望一定能实现。第四,学校教师要帮助学生制订具体实践这一期望的计划,把这一期望具体化、行动化,并从中感受实践期望的乐趣,克服实践期望中的挫折,不断鼓励、支持他们朝这一期望方向前进,必要时,要为他们创造实践这一期望的条件和培养他们为实践这一期望的技能,最终实践这一期望。可见,最重要的是行动。如果只是口头上的抽象的些许承诺是不够的,否则,其影响也只能是短暂的。因此,要使学生产生较大的长远的影响要通过学校教师的实际行动使他们感受到这种期望所带来的温馨、情感的支持和切实指导的关爱,特别是真诚的鼓励。让我们看看真诚的关爱和鼓励的作用吧。
李圣珍老师今年53岁,是北京通州二中一位很普通的中学老师。 6年前,8个来自全国各地的“问题少年”(他们的亲生父母再也带不下去了),被他们的父母在绝望中送到了她的家里,认她做了母亲,如今,他们个个脱胎换骨,全部变成了深受师长喜爱的“希望之星”,多位考上国家重点大学,有的已赴世界一流大学深造。
李圣珍老师将她的成功总结为20条“教育圣经”:
(1)、教育孩子要从根本入手,如果用我们现在家长的那种高度社会化的思维去对待来自自然的孩子,教育注定要失败。
(2)、教育孩子是一名神秘的科学,目前我们对此知之不多,对孩子的心理要把握道火候,采取的措施要恰当,使用的语言要到位,就要靠我们自己的摸索。
(3)、家长和孩子没有人格意识上的平等,就会在精神上被对方驾驭,双方的交流就会很困难,更不会有实质上的沟通。
(4)、遵循自然法则,不要用“下岗”“失业”之类的词去恐吓压迫孩子,好孩子也会变成坏孩子。其实坏孩子和好孩子之有一步之遥,家长和老师是一个核心因素。
(5)、如果父母不能成为孩子的情感归宿,孩子的心就会漂泊不定,他们心理上就要出问题,家长十有的心血都白费了。
(6)、一定要让孩子多读那些能够进入他们灵魂的好书,这是让他们迅速成“人”的一大法宝
(7)、孩子遇到困难,切记不要指责,要采取具体的措施去帮助他们逾越这些障碍。
(8)、家长不要在物质上过多地满足孩子,否则孩子会往与家长愿望相反地方向发展
(9)、家长不要向孩子随意发泄自己的“喜怒哀乐”。
(10)、要赞扬孩子的优点,但是又要指出他们的缺点,要实事求是地评价你的孩子,同时要注意你的表达方式
(11)、给孩子留一点适当的空间,那更加有利于他们的发展。
(12)、不要对孩子说,你这不行,你那不行,这个危险,那个太难,要鼓励他们去探索。
(13)、要懂得赏识你的孩子,不要单一化或者僵化地看待一个孩子。
(14)、我教育这些孩子的过程,有人说是把“动物”转化为人的过程,是把一个只知道吃穿住等。生理满足的低级运行的动物属性占上风的人培养成一个有丰富的生命内涵的大写的“人”。
(15)、我从不给孩子定远大的理想,但是我要通过我对人性的把握,对教育规律的理解去触发他们的理想,让他们愉快地完成学业取得好的成绩。
(16)、教育孩子要从根本入手,如果用我们现在家长的那种高度社会化的思维去对待来自自然的孩子,教育注定要失败。
(17)、家长对孩子不要期望过高,不要望子成龙动不动就让孩子做那些高不可攀的事18.孩子做错了事,不要一味地指责孩子,要具体指导他度过困难。
(18)、教育改革,要紧的不是教育好孩子,而是教育好父母.
(19)、教育必先教学做人,只要人做好了,升大学、搞创造、有所建树,不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吗.
李圣珍老师没有给这些学生贴上“问题少年”的标签,她用一个人民教师博大的爱,用心呵护孩子们的成长,她的付出有了

源于:论文参考文献www.udooo.com

收获,孩子们没有辜负她。
曾经,教师的头上有这样一顶桂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光荣而极富责任,我们的工作对象就是每一个孩子的性格和灵魂,所以,请善待我们教育中的每一个灵魂。
参考文献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收稿日期:2012-07-02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