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安全教育 >对于职高谈职高语文教材中思想品德教育

对于职高谈职高语文教材中思想品德教育

收藏本文 2024-04-17 点赞:31983 浏览:14647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既不能空泛、枯燥地说教,又不能脱离德育内容单纯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也不能简单地把语文课当成思想品德课。因为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毕竟不等同于政治课程中的思想教育。针对职高学生特点,如何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职高语文教材;德育的依据;德育的特点;德育的内容
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学科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职高学生特点,如何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显得十分重要。在完成德育任务中既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也不能脱离德育内容单纯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而是要把二者统一起来,寓思想教育于语文训练之中。

一、德育的依据

1.理论要求

英国哲学家罗素说:“并没有一门课程只给学生普通陶冶,而另一门课程只给专门知识。”这话说明了思想陶冶应和知识学习有机结合在一起,而语文学科有着更高的思想教育要求。教学的教育性是指,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思想感情、意志品质、个性特征形成产生的影响力。有教育家说:“任何真正的教学都不仅是提供知识,而是予学生以教育。”我国古代教育家荀况,从学习与成才的关系上,指出了“学为成人”的道理,启发我们从人才学的意义上理解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要切实重视教书育人。

2.固有属性

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来看,语文学科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还有很强的思想性。因为语言是思想的物质外壳,任何语言形式都是同其思想内容一起存在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思想教育

摘自:毕业论文结论怎么写www.udooo.com

,大纲指出:“语文训练和思想政治教育二者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语文训练必须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从语文教材内容来看,课文选取了文质兼美的作品,有利于培养学生从事祖国现代化建设的献身精神,有助于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选取的古代作品,体现了批判继承的原则。入选的外国作品,有进步的思想。因此,语文课文都具有一定的思想性。

二、德育的特点

1.相涵性

德育内容相互包涵和交叉。如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既表现在歌颂历史英雄的课文中,也表现在一些散文中,如《内蒙访古》《富春江上》,同一篇课文也可能包含着多种德育要素,如《幼学记事》。有对旧社会黑暗与落后的鞭挞,有亲友扶贫济困精神的体现,有教师严谨执教的态度,有艰难环境中的乐观主义和刻苦求学的精神。鲁迅《纪念刘和珍君》有对善良学子惨遭屠戮的深切哀痛,有对热血青年舍生取义高尚精神的由衷感佩,有对学生徒手这一事件的冷静思考及其意义的探索,表达的思想感情交织在一起,内涵是十分丰富的。

2.情理性

语文学科的德育既要动之以情,又要晓之以理,把情感熏陶与理性教育有机结合。认识提高了,情感体验才会更深刻。如说服和劝导别人,可以明言直谏,也可以委婉设喻,让对方从中体察和领悟出自己要说的道理。《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邹忌用自己跟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小事作比喻,现身说法,指明国君被蒙蔽的严重和危害,讽喻齐威王广开言路,纳谏除弊,修明政治,使齐国富强起来,这样设喻说理,由小及大,道理讲得浅显易懂,入情入理,容易被接受,对于我们仍有不小的启发。

3.潜隐性

用文学形象来宣扬真善美,鞭挞检测丑恶。如《阿Q正传》反映的是20世纪初,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农村社会的现状,对辛亥革命不彻底性的批判,并不是在文中直接说出来的,而是隐含于阿Q这一人物形象的悲剧命运之中,“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反映阿Q的不幸遭遇,着力描写他的“精神胜利法”,以暴露国民的弱点,从而挖出病根,寻找疗救的办法。“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学生没感觉到是在接受思想教育,却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这才是语文教育的独特魅力所在。

三、德育的内容

根据语文课本内容的实际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素质

利用教材引导学生树立“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观点。如孔孟的思想、屈原的《离骚》、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杰出智慧,是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最佳素材。《水调歌头·游泳》抒写了畅游长江的豪情,描绘了正在建设中的武汉长江大桥构想中的三峡工程,充分感受到诗人改造中国的宏伟理想和不畏困难、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2.培养学生优良的政治素质

通过对莫泊桑《项链》一文的分析,使学生认清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从而站稳无产阶级的政治立场。教材中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改造我们的学习》《讲讲实事求是》等都能体现。

3.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素质

如课本中的《敬业和乐业》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为职高学生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扎实的基础。《像山那样思考》《森林写意》《自然界与人类》等,则激发大家更多地去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不仅仅用语言文字感染学生,更重要的是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和环保意识,在建设“两型社会”的今天,对中学生来说显得尤其重要。

4.培养学生优良的个性品质

同志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的著名论断,课本选入他的一篇演讲来进一步阐述了创新思想。其他的如《美与物理学》《张衡传》等都有创新精神的内容。荀况的《劝学》使学生明白了凡事要从小做起,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才能取得成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讲得就是这个道理。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叶圣陶指出:“教学生读书,为的是让学生从所读书中求得真道理。”“教语文就是教做人,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语文老师应该充分把握好这一学科的优势,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品德素材,加强思想品德渗透。翻开语文课本,我们就能学习古往今来志士仁人的英雄事迹、优秀品质,饱赏祖国名山大川的绮丽风光,领略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语文课本中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思想教育内容,让我们的学生从中汲取丰富的思想营养,不断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吧。
参考文献:
钱威,徐越化.中学语文教学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06).
(作者单位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中等专业学校)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