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班主任 >> 班级管理 >孔子“爱人”思想在当代社会面临挑战站

孔子“爱人”思想在当代社会面临挑战站

收藏本文 2024-03-07 点赞:4691 浏览:1217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儒家思想在我国文化遗产中占据重要地位,而“仁”则是儒家思想的内核。孔子的“仁学”思想涵盖众多的层面,对当代社会的建设起着指导作用。本文将着重分析孔子“仁学”思想中“爱人”这一方面,究其思想

摘自:论文查重www.udooo.com

内涵,与现实社会相连接,指出其在当代社会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孔子 仁 爱人 挑战
孔子被尊为第一圣人,皆因其传于后世的伟大思想。历经两千多年岁月的洗礼,孔子的思想不仅没有退出历史的舞台,反而不断被后人赋予更多新的内涵。“仁学”是孔子思想中最伟大的部分,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他的“泛爱众”思想与当今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旋律不谋而合。但现实社会是复杂多变的。要真正做到“行仁”。将会面临众多的困难和挑战。

一、“爱人”思想的由来

孔子赋予了仁以丰富的内涵。作为“全德之名”的仁是人的最高德性,是在人与人、人与万物的关系中体现出来的,其根本意义是爱。仁的全部实现是从“爱亲”推广到“爱人”,最终推到“爱物”的,其中“爱人”是孔子“仁”的主要部分,“仁者爱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泛爱众而亲仁”。这些都是对“爱人”思想的最好诠释。
孔子的“仁”可分为三个部分,即“爱亲”——“爱人”——“爱物”,这三者是一个层层递进的关系。“爱亲”是行仁的基础,这也是人的本性使然。一方面,在血缘关系的影响下,人一生下来就会自觉的去爱自己的亲人,在与他人接触的过程中会不自觉的将这种爱推广,对他人也产生一种类似的爱;另一方面,人人都有共同的情感需求,“恻隐之心”是人类共同的本性和情感,即一种善良的本性。由此看来,“爱人”的前提是“爱亲”和“人之初,性本善”,而这些都是本性使然的,所以“爱人”才有出现的可能,也就存在去“行仁”的可能。

二、“爱人”思想的内涵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论语·颜渊》)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这是孔子对于“仁”的几处精彩的论述,也可以看作是对“爱人”的诠释。“爱人”的思想内涵是很丰富的,下面从三个方面来解释:
1、“爱人”即“泛爱众”。“泛爱众而亲仁”。“爱人”是一种博爱,指爱一切人,而不是对于部分人的一种偏爱。爱一切人,也不是说对每一个具体的个人都付出一份爱,这对任何人都是不可能完成的。而是从对具体的个人的爱开始,进一步上升到对整个“人类”的爱。
2、“爱人”要出自真心。“爱人”应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实情感,是对他人的某种根本性的关切。这种关切之中不带有任何的私欲,是一种无目的的和目的性。对他人的喜好与追求。以怎么写作他人为手段来满足自己的利益需求,这些就已经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人了,都不能称之为“爱人”。
3、“爱人”是一种道德上的内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做到这些,必须是在内省的基础实现的。“爱人”要求在道德上实行一种推己及人的原则,即孔子所谓的“忠恕”。“爱人”恰恰源于对己的自省,一个人如果不会时常反省自身,是很难发现自己身上的缺点的,出现差错时最先想到的是去埋怨别人,将所有过错都推到他人身上,自己不承担任何责任。人类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很容易就原谅自己犯的过错,并且会千方百计的为自己的过错找一个合理理由,而对他人犯的一丁点错误耿耿于怀。不知道内省,不知道推己及人是无法达到“爱人”这一境界的。

三、“爱人”思想在当代社会面临的挑战

当代社会是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使得其与精神文明建设脱节。精神上的迷失使得人们开始对人自身的价值产生怀疑,只好以高品质的物质生活来填补精神上的空虚,出现精神上的缺席,现代的人就生活在这种恶性循环中。在当代这种社会环境下,要做到“泛爱众”是很困难的,人们的思想境界还没达到古人那种高度。“爱人”思想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现代社会早已进入商业时代,人们的道德受到严峻的考验。明星是商业时代造就的宠儿,随着人们追星浪潮的挺进,“明星效应”也越来越被各大商家“很好的”利用,而明星自己也会借助道德的伪善来为自己增加知名度。近年来我们经常会听到哪个艺人在哪里做慈善活动,做了多么大的贡献;在某次赈灾中捐款查重……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这是“爱人”行为吗?表面上看他们是尽了自己的力去帮助那些正需要帮助的人,其实呢?他们不过是花钱写人气而已,有的人更无耻,在媒体面前承诺要捐助多少数目的款项,可最终只是一张空头支票。带有目的的去帮助别人并不是真正的“爱人”,在当代社会“泛爱众”几乎成为一句空口号。现代的人们对什么事物都报着一种怀疑的态度,因为他们害怕受骗,抑或被骗得学乖了,不再轻易去相信。即使是正确的事物也会心有余悸。
人皆有恻隐之心,看到弱者会不自觉的想去帮助他们,这并不是所谓的同情,只是出于同类的角度,觉得应该帮助他们。当别人利用人类本性中所具有的恻隐之心来获取利益时,是多么让人寒心的一件事,由此可见“爱人”思想在当代社会面临的挑战是巨大的。近年来乞丐已演变成一种职业,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身体健全的人像囚犯一样站在繁华的街道上等着别人的施舍,对于这种人我们应该把他当弱者看待,还是对其不予理睬呢?“爱人”在这一现实问题上会处于很尴尬的境地。还有一些人将残疾人组织起来进行乞讨。为自己谋取利益,这已经是一个确实存在的社会问题,是人们在道德上的犯罪,这远比法律上的犯罪要令人发指得多。面对那些身有残疾的弱者,我们理应给以帮助,但当一些人利用我们对他人的恻隐之心来进行道德犯罪时,我们“爱人”的初衷也随之成为幻影,反而成为助长他们犯罪的帮凶,如此重大的错误,试问哪个人不怕呢?“泛爱众”固然好,但需要一定的实现基础,当代社会就缺乏这种去践行“爱人”的社会基础。
孔子的“爱人”思想为我们树立了一根道德标杆。是践行“仁道”的重要一步。这根道德标杆不仅能加强我们的道德修养,更能协调我们与他人的关系。但是再好的思想只有用到实践中去才能发挥它的全部光辉,当代社会日益商业化,人们精神的缺失,道德的沦丧使得孔子的“爱人”思想受到严峻的挑战。作为新一代的我们更有责任去反思自身,尽自己的努力去发掘真实的人性,去践行孔子的“爱人”思想。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