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班主任 >> 班主任经验 >分析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语文素质科技

分析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语文素质科技

收藏本文 2024-03-14 点赞:9911 浏览:3664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中小学语文教学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学生的语文能力,特别是书写能力,写作能力,欣赏能力普遍下降。更令人担忧的是:一年前我曾看过一个初三学生写的一张不足三十个字的请检测条竟有四处错误。最近又听说有一位大学高材生出国留学后写信向导师表示感谢,竟写出“对于恩师的教诲,我一直耿耿于怀”,一时传为笑柄。这些现象使笔者和许多人一样,不断地思索探究着语文教学的症结到底何在。本人认为,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在于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锐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大家公认的道理。所以,激发学生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学生语文素质的一个有效途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些尝试。

一、提高语文教师的素质

在过去的教学中有这样一句常被引用的话:“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须有一桶水”。现在,对老师的这桶水要求更高了。可是现在不少青年教师连中国四大名著都没有读过,唐诗宋词背不了几首,对当代文艺及外国文学状况也是一无所知。他们只能抱着教案讲课,按着各种“同步练习”辅导,无心无力写下水作文,这样怎能使学生“亲其道、信其师、乐其学”呢?“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说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源与流的关系,源之已浊,流之焉清?所以,提高语文教师的素质迫在眉睫,不仅师范学院要抓好学生语文素质,语文教师更应该不断学习,加强语文修养,提高业务素质。

二、活跃课堂气氛

过去的语文课大多是老师一本教科书、一本教案、一张嘴巴,一支粉笔统治课堂。老师在上面讲得头头是道,津津有味,学生在下面听得昏昏欲睡。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缺少交流的机会。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有赖于教师创设、宽容的教学气氛。在某些语文课堂上,不但没有师生平等交流,共同研讨的气氛,反而存在着为师是从的思维禁锢。例如学习《孔乙己》一课,学生只能理解这是鲁迅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批判。而有一位老师就和别人不同。为了更准确的体悟“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句话的含义,她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讨论:孔乙己是否真的死了?如果真的死了,那么他是如何死的呢?是无声无息的饿死,还是因不堪别人的嘲弄、折磨而死,还是死于其他原因呢?在热烈而和谐的讨论中,学生们进一步认识了封建社会对不幸者的凉薄,体悟了孔乙己的悲惨遭遇。通过激活课堂,培养了学生的主动精神,这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三、介绍课外读物,开拓学生视野

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如鸟之双翼,不可偏废,且学校语文教育只是一个人语文能力终身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所以,我们既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培养基本的语文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因此,教师应该经常在课内介绍一些与课文有关的课外读物,并在课外指导学生阅读这些书籍。例如,一位老师在讲《在烈日和暴雨下》时,以祥子写车,三起三落为线索,讲解了《骆驼祥子》的梗概。许多学生对祥子的悲惨身世深表同情,怀着浓厚的兴趣在课外读完了《骆驼祥子》。
教完朱德同志的《回忆我的母亲》一文后,这位老师把陶思亮的《一封终于发出的信》和《致母亲》印发给同学们,他们在课内外有感情的朗读和体味了这两篇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对《回忆我的母亲》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并且在这个单元的作文训练中,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因情为文,作文质量比以前有了显著的提高。

四、在实践中求应用

语文知识经常要用到,而且范围很广。有一段时间,湖南卫视雕牌洗洁精的广告词是这么说的:“中国学者与美国科学院共同研究发现,癌症的发病率与农药、化肥用量上升有关,雕牌洗洁精能有

源于:论文格式怎么写www.udooo.com

效去除瓜果、蔬菜上的残余农药。”在讲句子的语病时,语文老师特拈出这句广告词让学生思考它是否有语病。学生很惊讶,堂堂电视广告会有错吗?稍作思考后,同学们踊跃发言,有一位平时不爱学语文的同学说:“这句广告词真的有语病,且病原不止一处。你们看,发病率既可上升又可下降,后面讲的只是上升,前后不能照应。还有,瓜果、蔬菜不能并列使用,因为蔬菜包括了一些瓜类,如南瓜、黄瓜……”老师表扬了这位同学,并鼓励学生再找几个类似的病句,写一篇小论文。大家非常认真的完成了这项任务,并且在以后的发言和作文中很少出现病句。
认知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学生最直接意识到的学习动机。所以,在教学中必须以学生的兴趣为起点,顺着这个起点,我们可以培养学生对语文的一种亲和力,使他们看见优美的语言就如进入一个优美的世界,这种言语美的感悟和使用也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