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计算机 >> 程序设计 >特色运用型人才培养方式创新和特色化建设

特色运用型人才培养方式创新和特色化建设

收藏本文 2024-02-29 点赞:4828 浏览:1237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针对国内企业信息技术快速普及与人才严重短缺的客观现实,分析信息化行业发展现状和企业的人才需求,阐述管理软件应用工程专业建设内容,提出专业课程体系模型和教育过程管理模式,并介绍实践的成果。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信息化;管理软件;专业创新
0.引言
2011年2月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指示:鼓励支持各类高校“各安其位、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办出水平、办出特色”。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达到4%,约1.3万亿元。国家为促进高校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出台各项政策支持学校建设特色专业学科。
用友管理软件学院首创国内管理软件应用工程专业,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球第一款完全基于SOA架构的商业应用套件U9作为教学平台,整合了用友20多年怎么写作于中国近120万家企业客户的信息化应用经验与资源,致力于为中国管理信息化领域系统地培养专业化、高品质、应用创新型人才——中产阶级的复利型人才。

1.管理软件应用工程专业创建背景

1.1行业发展

从党的十五大的“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到十六大的“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再到十七大的“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振兴装备制造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信息化一直处于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上。
管理革命要用管理软件来实现,管理软件的价值则需要人才来实现,因此培养信息化领域的专业人才成为新一代革命顺利进行的关键要素。

1.2人才需求

一方面中国管理信息化的高速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另一方面信息化发展又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软件行业从业人员要涉及软件技术、企业管理、业务流程等内容,难以自学成才。业内人士认为,信息化人才短缺逐渐成为信息化行业的发展瓶颈,尽快培养适合信息产业所需的高素质管理软件应用人才,这已经成为信息化工作的重中之重。

2.管理软件应用工程专业内容

2.1专业定义

管理软件是将管理理论、管理思想、管理经验、政策法规、企业文化等需要在组织管理中运用的各种因子通过计算机技术固化的工具。
管理软件应用工程是用工程化和系统的方法,研究管理软件在组织内有效应用的原理和实践。

2.2专业培养目标

(1)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合理解释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
(2)熟练掌握1个主流管理软件;
(3)能发现企业管理现存关键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用管理软件解决的方案,具备实施该方案的能力。

2.3专业教学体系

2.3.1课程体系

管理软件应用工程专业横跨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工商管理等3大硕士一级学科和电子信息科学、电气信息、管理科学与工程和工商管理等4大本科一级学科。专业遵循“动脑又动手”的原则,属于跨学科、多业态、重实践和厚理论的专业。
专业的课程体系建立在明茨伯格“管理三角形”模型基础之上,如图1所示。
模型显示,课程体系从科学、艺术和手艺3个维度综合培养学员,让从专业毕业的学生在职场上更具优势和发展后劲:
(1)从“科学”的角度对学生进行理论基础和专业理论培养。
(2)从“艺术”的角度对学生进行素质培养。明茨伯格特别重视“艺术”维度,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这类课程(如走近顾问人生、阳光心态、沟通技巧、职业化塑造等)所占课时比例接近20%,远高于一般培训教育机构,目的是帮助学员在入职后仍可以持续、快速地发展。
(3)从“手艺”的角度培养学生专业试验和综合实践能力。
(4)从职业资格和用人单位角度来验证阶段培养目标是否已经达成。

2.3.2专业院考

学院在每期学员毕业前进行统一院考,对毕业生是否达到培养目标、成为合格人才进行客观评价,同时把学员的能力显性化。院考根据培养目标分为以下3类。
(1)1类院考。考查学生对管理软件应用方案设计与实现,验证学生是否达到培养目标的第

2、3条。

(2)2类院考。考查学生在管理软件应用环境下的双向翻译能力,验证学生是否达到培养目标第1条。
(3)3类院考。考查计算机综合应用技能,验证学生是否达到培养目标的第

2、3条。

2.4专业教育过程管理体系

1)建立创新、严谨和规范的教育过程管理模式。
经过2年的实践,从招生、教学、学员在校管理到学员的毕业分配、试用期跟踪、3年职场支持等环节,用友管理软件学院已形成一套规范、严谨的教育过程管理模式,如图2所示,保证即使在生源入口不统一的情况下学生仍能按照统一的质量和渠道毕业、就业。如学生入学前所学专业不同,有计算机、信管、财会等专业的毕业生;毕业院校不同,有985、211院校以及众多二本、三本院校的学生;年龄不同,最大的为43岁转行人员,最小的为20来岁应届毕业生。他们通过6个月系统训练之后均能顺利进入管理信息化应用领域,从事管理软件应用工程师的工作

源于:论文写法www.udooo.com


2)基于角色模拟和团队互助的学员管理模式。
用友管理软件学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打破了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实行角色模拟和团队互助的培养模式。担任某一角色的团队成员要承担相应知识的分享学习及团队学习成果考核。这种模拟组建仿真工作环境的团队组织,为学生在沟通和实践能力提升上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快速适应职场。
“时刻准备着”的课前分享环节赋予了学生锻炼演讲和呈现能力的机会;分角色小组学习法帮助学生理解企业的运营流程和管理方式,在团队中取长补短,获得持续提升。
3.专业建设实践成果 用友管理软件学院2009年面向社会招生,以职业教育和学历教育两种形式在本科和硕士培养层次上,对管理软件应用工程专业进行验证性教育培养实践。
从管理软件顾问人才培养的数据来看,管理软件应用工程专业的专业性和实用性得到企业用人单位验证。截止到2011年2月底,职业教育毕业生人数520人,就业率达到98.85%,学员的入职起薪较未接受过专业系统教育的人员高出60%。
管理软件应用工程专业的理论性和系统性也得到了国内著名高校认可。目前与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合作培养软件工程硕士(管理软件应用方向),专业的核心课程占总学分的30%-60%。
用友学院通过6个月的系统培养,将招生入口的“4个不一”转变为毕业出口的“1个统一”,即入学时年龄、经验、学历、专业背景不一样的学生,在毕业时均成为合格的管理信息化专业人才。
2010年8月,用友管理软件学院广州分院首期班开学,6个月后,23名学员

摘自:本科毕业论文致谢词www.udooo.com

顺利毕业。除5名学员要求自主择业外,其余学员收到了来自用友广东分公司等52家用人单位的173个岗位抢聘,人才双选会场面异常火爆,出现了激烈争夺人才的现象。用友管理软件学院广州分院的成果验证了复合人才的培养质量与规范的教育过程管理体系为人才培养质量提供的有力保障。

4.管理软件应用工程专业的价值

4.1开创培养中高级应用人才新模式

2010年下半年,国家教育部集中颁布几十项政策,均包含教育改革中的专业结构调整、创新和加强校企合作、重点培养中高级应用型人才等内容。用友管理软件学院管理软件应用工程专业作为一门交叉型学科专业,其创立正是顺应教育部高教改革的大趋势,在专业创新、特色办学、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交叉型人才等方面会对高等教育有所启迪。
同时,用友管理软件学院与著名高校联合培养管理软件应用方向软件工程硕士,其专业性已经得到了这些高校的认可。与高校合作培养具有高学历的管理信息化专业人才,开创了联合培养中高级应用人才的新模式。

4.2满足信息化行业对专业人才的极度渴求

随着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管理软件应用已经进入了快速普及阶段,信息化人才需求呈现出了不断增长的趋势。
用友管理软件学院在李台元老师的指导下,创立管理软件应用工程专业,目前毕业学员已经遍布全国各地,在企业信息化项目实施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信息化人才的需求压力。

4.3学员获得系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未来职场发展后劲足

专业的教学体系分别从科学、艺术和手艺3个维度综合培养学员。通过系统学习,学生可以深刻理解“科学”,即掌握经典原理、分析方法和经过论证的知识;修炼“艺术”,培养职业化素质;获得一门“手艺”,即熟练掌握一款主流管理软件及其背后的管理原理。通过6个月的专业训练,学员将具备系统专业知识和技能、高度的职业化素养以及能够持续发展的能力。
管理信息化人才是属于有清晰发展路径、有明确发展目标的一类人才,在可预见的未来,我们能够确定这类人才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极大的职业生涯空间。
5.结语
用友管理软件学院创新学科建设对我国管理信息化行业的发展和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整体方向,其中创新管理软件应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和创新教育过程管理模式对行业人才培养极具价值,能让个人未来保持持续发展。今后用友管理软件学院将会在创新学科建设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和教育过程管理模式建设,期待能够为中国信息化领域培养更多专业人才,能与更多高校或科研院所联合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努力攻克教育改革发展八大难题[EB/OL].[2012-07-06].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1-02/25/c_12112054

1.htm.

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EB/OL].[2012-07-06].http:///politics/20121h/lhxzt20120305a.htm.
(编辑:彭远红)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