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初中教学 >> 初中语文教学 >身份认同在《魔桶》中体现学术

身份认同在《魔桶》中体现学术

收藏本文 2024-04-03 点赞:5024 浏览:1591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文分析了《魔桶》中主人公列奥在寻求婚姻的过程中,经过一次又一次痛苦的煎熬,精神的折磨,进行多次的反思,从而有了清晰明朗的身份认同。身份认同是一个旧身份不断分裂、新身份不断形成的过程,涉及到语言、心理、意识形态、阶级等一系列理论问题。列奥的身份认同不是生而有之,而是在外人如萨尔兹曼的推动下逐渐发展和增强起来的。由此可见,媒人萨尔兹曼是列奥达成身份认同的媒介,起到了促进作用。通过身份认同列奥对自己的拉比职业有了深层次的精神上的了解。
关键词:列奥;萨尔兹曼;身份认同
犹太文学在世界文学的长河之中,自始至终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不断前进发展着。随着19世纪大量东欧犹太人移民美国,描写犹太移民生活的美国犹太小说逐渐兴起,那时候的作品主要有关犹太传统文化及观念在美国社会所遭遇的冲击和涤荡,但在当时的美国文坛上它们并没有引起很大的反响。然而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大批优秀的犹太作家开始跻身于美国文坛,他们以不同形式的文学作品体现了犹太作家内心深处的民族文化情结以及犹太民族的苦难生活。在他们当中,伯纳德·马拉默德是最受读者喜爱的当代美国犹太裔作家之一。
伯纳德·马拉默德生于1914年,自小受俄国文化的熏陶,他的文风有着契诃夫与海明威的影子,简洁明快又带点幽默,还带有卓别林的“忧郁抒情诗意”,丰富的想象力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他擅长于描绘美国犹太社区贫寒百姓的画像,创造出众多令人难忘的小店员、鞋匠、裁缝、潦倒文人等普通但各具特色的形象。他笔下那些平凡的小人物大多善良朴实,但又糊涂可怜,苦苦受罪赎罪却还是难以获得涅槃重生。马拉默德的作品虽然带有怀旧的色彩与传统的观念,但是具有强烈的反省启迪意义,让读者有所思、有所得。自1952年第一部小说《呆头呆脑的人》问世之后,经历了几十年辛勤的创作耕耘,他在短篇小说领域的创作中独树一帜。《魔桶》自发表后就被公认为是马拉默德的代表作之一,这篇小说在美国的教科书和各种文学选本中是必选之文,不仅体现了他的写作特色,还传递给读者的反思意义。批评家已经从象征主义、心理分析、成长小说、存在主义等角度对其进行了各具特色的阐述。本文主要从身份认同角度出发,通过分析主人公在追求婚姻的道路上经历精神折磨,最终达到了自我身份的认同。

一、身份认同

身份认同是文学批评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基本含义,是指个人与特定社会文化的认同。这个词总爱追问:我是谁?从何而来,到何处去?”“拉康文化心理学认为,身份认同是自我对于男性中心文化的认同;而根据德里达的解构延异观,身份认同则是一个旧身份不断分裂,新身份不断形成的去中心过程”,可见身份认同与心理变化、意识形态、阶级等一系列理论问题有关。大概说来,“身份认同分为四类,即个体认同,集体认同,自我认同,社会认同,其中自我身份认同强调的是自我的心理和身体体验,以自我为核心,是启蒙哲学,现象学和存在主义哲学关注的对象。”[3]身份认同一般还包括个人对某种特定文化的认同,更具体地说,个人经过一系列的事件冲击由此产生强烈的思想震荡和巨大的精神磨难而逐渐明了自我的身份。

二、自我身份认同

《魔桶》这一故事围绕着主人公列奥·芬克尔寻觅妻子事件展开,他有着美好的愿望,对未来充满了幸福的憧憬,并向往快乐的生活,然而在追求幸福快乐的过程中,列奥却备受精神的煎熬。在他的学习生涯中,他并没有认真思索过自己的价值,对自己的身份没有明确的定位,于是其寻找幸福的道路异常崎岖。美好的理想与残酷的现实之间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突,接着冲突又带来了矛盾,矛盾产生着折磨,令列奥痛苦不已,最后他终于找到了真正的自我。
列奥蜗居在一个狭小而简陋的房间里苦读六年。毕业之际,他熬出了头即将被授予圣职,为了更加容易获得全体教徒的信任,有人建议他最好结婚,问题是他之前没有时间跟女孩子约会,自然缺少结婚对象,经过百般思虑,列奥决定找媒人帮忙,于是这场意义非凡的婚姻写卖开始了。起初媒人萨尔兹曼首先给列奥准备了六张照片,每位候选人都有不同的缺陷。当萨尔兹曼给他介绍的姑娘都无法让他称心如意时,列奥那原本平静的生活泛起了涟漪,没有结婚对象的他饱受了孤独和痛苦的折磨,觉得自己不应该找媒人帮忙,要不也就不会发生那么多令人头疼的事。但命运总是捉弄人,萨尔兹曼再次登门拜访并安排了列奥与莉莉见面,这次的见面给列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约会时,莉莉突然问道列奥为什么爱上帝,列奥义正言辞地说:“我想我并不是一个有天赋的虔诚教徒,我皈依上帝,并不是因为我爱他,而是因为我并不爱他。”这样的回答让他自己始料未及,他顿时醒悟他并不爱上帝,这让将要成为拉比的他尴尬万分,也让他猛然发现除了父母之外,他从没爱过任何人,因为不爱人类,也不可能全力去爱上帝,虽说要成为拉比,但他对人生没有一个完整深刻的看法,作为神职人员,他甚至

摘自:毕业论文免费下载www.udooo.com

对上帝,对他终身宣扬的犹太教义也没有透彻的了解。对于攻读犹太律法的他而言,这样的彻悟让他痛彻心扉,也懊悔不已。接下去的一周是他自省的过程,列奥开始自我沉思,人一旦开始沉思就会对自己的身份提出质疑,对“我是谁”提出质疑,他开始认真审视自身的价值和职业,对之前的自我提出了质疑。经过一个星期的混乱生活,列奥找到了深埋在他内心的原因:他意识到了他是个犹太人,而且还是个受苦的犹太人,从头到尾没有亲人、没有朋友,孤独无助一直是他的生活状态,这种生活状态对于犹太人而言是再正常不过。而且犹太人受苦是应该的,生活赋予他的所有不幸,只因他生而为犹太人,这样的想法让他稍感安慰,列奥认同犹太人本身就是受苦受难的文化,也认同了自己是犹太人,应该接受这个现实。“在犹太文化中,犹太民族是受上帝特殊眷顾的‘特选子民’,却弄碎了人类的种种苦难和不幸。”[4]一段时间后,列奥终于恢复了以往的平静,对生活有了新的目标:一切按原计划去做。不同的是现在生的另一半要以爱为前提,会爱人类了自然也就会爱上帝。
这是列奥身份认同的一个转折点。他与莉莉的交流使他有了重新审视自己的机会。虽然这个过程有点煎熬,但一旦醒悟了,生活就有了质的改变。在寻找身份的过程中,“社会文化如同一张巨网,在每一个特定的文化语境中,个人必然要与世界,与他人建立认同关系,并逐步确定自己在一个社会文化中的个体角色。”[5]身份认同中自我认同强调的是自我的心理体验,列奥的心理挣扎过程其实是对以人为中心的世界的反思,对自我的反思,以及对人在社会角色的反思。故事的最后列奥对萨尔兹曼的女儿斯特拉一见钟情,斯特拉打动列奥的并非她的美貌,而是她身上堕落的气息,她渴望过全新的生活,这是从她单纯的眼神中透出的渴望,“她是真正的生活过,或者想要真正地生活”,她是真正要被救赎的女子,眼前的生活或许残缺不堪,然而她急需改变自己现在的生活状态,步入正轨。若列奥连这样堕落的女子都可以爱,那么他就可以爱任何人,这是他真正的价值所在,也是他作为拉比的价值体现。

源于:毕业总结范文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