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汉语言文学 >> 当代文学 >谈文化舜文化:当代文化构建重要资源设计

谈文化舜文化:当代文化构建重要资源设计

收藏本文 2024-03-10 点赞:7078 浏览:2344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舜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之一,舜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它的产生和发展已绵延了四千多年。舜文化中的一些精神仍在历史长河中发扬光大,它哺育了一代代华夏儿女,积淀为一种民族心理,构成了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精神,同时,也为今天我们当代文化的构建提供了重要资源。
关键词: 舜文化;当代文化;构建;资源
1004-7387(2012)04-0084-04

大舜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之一,大舜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说:“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而清代著名考据学家崔述在《考信录》自序中更有言道:“《考信录》何以始于唐虞也?遵《尚书》之义也。《尚书》何以始于唐虞也?天下始平于唐虞故也。”又说:“尧在位百年,又得舜以继之,作为《典》、《谟》以纪其实,而史于是乎始。是以孔子祖述尧、舜,孟子叙道统亦始于尧、舜。然则尧、舜者,道统之祖,治法之祖,而亦即文章之祖也。”可见,中华文明肇始于唐虞时代,虞舜文化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根基,也是人类社会延续最为长远、影响最为深广的精神力量;而这种精神力量,值得我们继承并发扬光大,为繁荣当代文化作贡献。
为此,2008年我和梁绍辉、陆魁宏、吕芳文、管天球、陈仲庚等专家商议编纂《虞舜大典》,分三大部,一是古文献卷,一是近现代文献卷,三是考古卷。由于梁绍辉等各位专家的努力,2009年初,湖南省舜文化研究会编纂的《虞舜大典·古文献卷》正式出版,书中举凡有关大舜的古文献资料,一概予以分门别类的

摘自:学年论文格式www.udooo.com

收录,为今后的大舜以及大舜文化研究搭起了平台。2009年9月,《虞舜大典·古文献卷》首发式在长沙举行。山东省大舜文化研究会十分重视,山东省政协原副主席、山东省大舜文化研究会会长谢玉堂同志亲自率团应邀与会。会议期间,两省大舜文化研究会同仁讨论交流,甚为欢洽,一致认为,舜帝是全国人民的舜帝,舜文化是全中华民族的文化,全国各地都有资源共享的权力,更有开发研究的义务。考虑湖南、山东各自的优势,我们决定携手合作,于是就有了本卷的联合出版。全书共有八大本,六百多万字,规模宏大,可谓鸿篇巨制!
本卷名为《虞舜大典·近现代文献卷》。众所周知,近代以来,疑古思潮兴起,催生出20世纪上半叶影响广大而深远的古史辨学派,古史辨学派对于中国古史以及记载古史的传世文献进行全面的审查和考辨,这对于破除落后的封建主义史观、构建科学的新史学当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然而毋庸讳言,古史辨学派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也存在“疑古过勇”的现象。他们怀疑乃至否认唐尧、虞舜的存在,就是一个历史的遗憾。其实,我国现存年代最古的《尚书》以《帝典》(后世分为《尧典》、《舜典》)为首篇,以传习古史典章见长的儒家“言必称尧舜”,而《左传》、《国语》等先秦典籍更是不乏将有虞视为早于夏朝的一个朝代的记载。这一切都在证明虞舜应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而近世以来层出不穷的考古发掘资料(如龙山文化)也为虞舜以及虞舜文化的存在提供了大量的佐证。
但是,历史上研究虞舜、研究舜文化,存在不同的学派、不同的观点,有的甚至大相径庭。可是,我认为学术无禁区,争鸣和论辩是学术发展的前提。本着这一原则,我们在编辑本书时,摒弃了一切的畛域之念和门户之见,对各种学说和观点不作学术上的评论,只是将它们原汁原味地客观地呈现于读者面前,供读者参考和评判。在文献资料搜集整理中,由于数量很大,我和梁绍辉、吕芳文、陆魁宏、陈仲庚、周亚平等专家商议,全书分《论述篇》、《考据篇》、《记述篇》共十四个子目编列,基本上囊括了百年来舜文化研究的成果。当然,囿于学术视野,可能有些有价值的作品漏收,我们真诚希望广大读者予以推荐,以待将来本书修订时收入。
历史是前进的,事物是不断发展的,舜文化研究也当如此。我们应该放开眼光,加大力度,把重点放在虞舜的时代背景和虞舜文化的价值研究上,用现代的科学思想和手段,重新审视司马迁和崔述提出的论题,在中华民族的历史源头、思想源头、道德源头等方面探索出新的材料和思想,将我国的远古史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舜帝是上古五帝之一,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舜孝感天地,创立的以孝为核心的道德思想,可以说是孔孟仁孝儒家学说的核心。今天,党号召我们建设文化强国,而继承发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更是责无旁贷。其中加强舜文化研究,弘扬舜文化,则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我记得上个世纪的1988年,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齐聚巴黎,讨论人类在21世纪的生存命运。在这次会议上签署了《巴黎宣言》。《宣言》认为:“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两千五百年前,去孔子那里寻找智慧。”而我认为,应该再往前追溯:“回到四千五百年前,去舜帝那里寻找智慧”。因为孔子是“述而不作”,不过是“祖述尧舜”,主要是复述舜帝的智慧。而舜帝所处的时代,正是人类告别野蛮、走向文明的时代,那时的贫富差距还不是很悬殊,阶级对立还不是很尖锐,应该是最强调公平公正、和谐相处的时代,这就是中国人数千年梦寐以求的大同世界。因此,今天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应该积极弘扬舜帝的道德思想。
我们研究舜文化,弘扬舜文化,就要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体系,重视思想道德教育。“道德的本义是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按道德的功能分类,道德可以分为人伦道德、社会道德和宇宙道德”。首先,人伦道德就是处理人与家庭成员的关系,做到家庭成员的和谐相处。舜帝年二十而以孝闻,被四岳举荐于尧帝。尧以二女下嫁舜,以九男与其相处,观察舜治家和处事之道,发现舜遭到父亲、后母、弟弟的加害,仍能“顺事父及后母与弟,日以笃谨”。其爱亲而能忍气的仁慈精神为千古典范。同时,他命契作司徒,到四方教化“五典”:“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孝道是仁爱的起点,由爱父母、兄弟到爱一切人。可见,以“孝”为核心的人伦道德便成为中华道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社会道德就是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力图使人与社会和谐相处。在政治生活中,舜帝“辟四门,明通四方耳目”,“命十二牧论帝德,行厚德,远佞人”(《尚书·舜典》),更体现出广开言路的作风。他推行以和为贵的方略,对三苗裔“舞于戚于三苗”,以德感化三苗,使他们“弃恶从善”。从此,出现了“九族亲睦”、“合和万邦”的政治清明,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的局面。因此,《国语》赞扬“舜勤民事而野死”。唐代诗人张谓在《九疑作》诗中写道:“尝闻虞舜苦忧人,只为苍生不为身”。舜帝的德政,是屹立在中国人民心中一块不朽的丰碑。再次,宇宙道德是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在舜帝的时代,天就是上帝,能决定人类的命运,当然也能决定个人的命运。在当时,“神人”观占了统治地位。这里的“神”是泛神,它涵盖了天、地、万物,当时的人们认为日月星辰、宇宙自然皆富有神性,而且神性与人性是相融相应的。舜受禅之后,“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徧(遍)于群神”(《尚书·舜典》)[3]。意思是说,排列政事必察北斗,因为七政法北斗七星;非常时期按类祭祀上天,按天地四时之六宗审度祭事;祭祀名山大川,遍祭于群神。同时,舜帝创作了八音和谐的《韶》乐,以表现“神人以和”的最高精神境界。“神人以和”有一个相似度检测,那就是“气”。“气”的概念在中国古典哲学体系里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含有自然物质之“气”和生性之“气”(血气)等多层意思。“气”集天与地、身与心于一体,它表征的是人与自然的一种状态和境界。这一观念在《易传》中作了充分的表述,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最高智慧。《易传》中有两句话,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一句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传·乾·象》),另一句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传·坤·象》)。天道的运行昼夜不停,则君子应当像天一样勤勉而不知疲倦地去努力奋斗。坤是地,是至顺至亲的人类生存空间,君子应像地一样以博大的胸怀接纳万事万物,丰富自己的内涵,提高自我道德修养水平。人是集“乾”之刚健自强、“坤”之柔韧包融于一体——“气”的存在!因此,在舜文化中,凡美好的境界总离不开一个“气”字。如 “中”与“和”的最高境界叫 “中气”、“和气”或“中和之气”,意志的最高境界叫“志气”,为国家为正义献身的精神称“正气”等等。孟子曾经很自豪地说:“吾善养浩然之气”。早期儒家从舜帝自强不息的追求中,教育人们逐渐养成至善至美的“浩然之气”,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这是一种“天人合一”的神圣的境界,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源于:论文格式范例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