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政治 >> 党建 >试析中国“微时代”党群众基础

试析中国“微时代”党群众基础

收藏本文 2024-02-20 点赞:13394 浏览:5731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微时代”,即以微博这种近几年新兴的网络传播平台作为传播媒介代表,以短小精炼作为文化传播特点的时代。“微时代”背景下,执政党的执政措施和理念往往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对党的群众基础建设有重要影响。中国作为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执政党,掌握国家政权,要维护党的执政地位,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就必须要高度重视和巩固党的群众基础。能否保持和进展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联系到党的执政地位乃至生死存亡,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本论文首先以“微时代”及党的群众基础的内涵入手,浅析了“微时代”的含义、特点以及它的兴起与进展,在明确了党的群众基础的含义的基础上回顾了中国加强和改善群众基础的建设历程,并对党的群众基础的地位进行了探讨。然后浅析了“微时代”党的群众基础的现实情况以及面对的不足,对产生这些现象的理由进行深入浅析。最后重点探讨了我们党如何在“微时代”巩固和进展党的群众基础,为党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增强执政能力,巩固和加强党的执政根基,提供切实可行的措施和策略。关键词:微时代论文微博论文中国论文群众基础论文

    摘要3-4

    ABSTRACT4-8

    第1章 引言8-16

    1.1 选题依据8-9

    1.1.1 现实依据8

    1.1.2 论述依据8-9

    1.2 选题作用9-10

    1.3 文献综述10-14

    1.3.1 新时期党的群众基础的探讨综述11-12

    1.3.2 微博与我国党政建设的联系的探讨综述12-14

    1.4 探讨策略及革新之处14-16

    1.4.1 探讨策略14-15

    1.4.2 革新之处15-16

    第2章 “微时代”和党的群众基础的内涵16-29

    2.1 “微时代”的内涵16-20

    2.1.1 “微时代”的含义16-17

    2.1.2 “微时代”的特点17-18

    2.1.3 “微时代”的兴起与进展18-20

    2.2 党的群众基础的含义及建设历程20-24

    2.2.1 群众基础的含义20-21

    2.2.2 革命斗争年代党的群众基础建设21-22

    2.2.3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的群众基础建设22-23

    2.2.4 革新开放以来党的群众基础建设23-24

    2.3 党的群众基础的地位24-29

    2.3.1 重视群众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点24-25

    2.3.2 群众基础是党取得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胜利的保障25-26

    2.3.3 群众基础是党巩固执政地位的保证26

    2.3.4 群众基础是党保证决策科学性、性的必定要求26-27

    2.3.5 群众基础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27-29

    第3章 “微时代”党的群众基础的近况与影响因素29-39

    3.1 “微时代”党的群众基础近况29-33

    3.1.1 “微时代”党的群众基础的构成特点29-31

    3.1.2 “微时代”党的群众基础的利益需求及价值观念31

    3.1.3 “微时代”党群矛盾凸显31-32

    3.1.4 “微时代”党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公信力下降32-33

    3.2 “微时代”影响党的群众基础的因素33-39

    3.2.1 党群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和机制33-34

    3.2.2 “微时代”社会联系复杂,各种社会矛盾增加34-35

    3.2.3 党政部门对“微时代”执政经验不足35-36

    3.2.4 党的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任重道远36-37

    3.2.5 国际因素的影响37-39

    第4章 “微时代”巩固和进展党的群众基础的对策39-48

    4.1 加强党应对“微时代”的能力建设39-43

    4.1.1 积极开通政务微博,主动应对挑战39-40

    4.1.2 取信于民,以“微时代”为契机加强公信力建设40-41

    4.1.3 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社会治理41-42

    4.1.4 发挥党报优势,积极引导微博舆论42-43

    4.2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重视微博43-45

    4.2.1 加强廉政教育,树立廉政风气43-44

    4.2.2 重视微博,改善监督机制44-45

    4.3 改善社会保障,改善民生45-48

    4.3.1 关注民生热点,解决群众实际困难45-46

    4.3.2 改善社会保障,化解网络戾气46-48

    第5章 结语48-49

    致谢49-50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