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德育 >> 大学德育 >探究提问关于课堂提问设计

探究提问关于课堂提问设计

收藏本文 2024-04-02 点赞:25422 浏览:11765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课堂提问是最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并使教师获得反馈信息的最常见方法,也是教学活动中一个重要的常用的一种启发手段。那么,数学教学中怎样使用它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呢?

一、布置设问,诱发学生的直接兴趣

学生对新学知识内容本身的直接兴趣,往往是由问题开始的。有了问题,才易使学生产生疑惑、悬念、寻求答案,引起对新知识产生兴趣。如讲tan20°+tan40°+■tan20°tan40°=?不难发现tan60°,刚好又是的系数,又正好是结果。那么,是否对一切实数A及tanα+tanβ+Atanαtanβ=?,只要A=tan(α+β),就有什么结果呢?从中可提出疑问,引导学生自己寻找答案,并且加以引导证明。

二、导趣提问,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有意识地提出彼此相关的趣味性问题,创设生动愉快的情境使学生觉得新奇,有趣,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主动去进行思考。例如在讲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时,先讲述高斯演算1+2+3+…+ 100 的故事,讲完以后问:“你能否按高斯的算法,用最短的时间算出1+2+3+…+ 2000的结果?如果是1+2+3+…+ n 呢?这样使学生感到兴趣,主动思考。并且可直接推出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三、起点设问,点拨学生的思维

课堂上的提问,只有站在学生的知识基础上设问,才能点拨学生思维。如解释几何的一道课外习题:求通过点(3,2),并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的直线方程。这道题给学生算,有不少的同学利用公式求出方程:x+y=5 。当发现解漏答案时,教师可问学生:“直线方程有哪几种形式,每种形式有什么条件限制”,“这样解是否完满”。通过引导学生,学生不难发现:截距公式中有一个条件,若a=b=0 时呢?直线过原点,即可设直线y=kx,即2=3k 。此时应补上2x-3y=0。这样在学生的起点处点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教育是要学生获得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

源于:标准论文www.udooo.com

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必须开放小教室,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创设问题情境应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合知识背景出发,既要让学生感觉到所面临的问题是熟悉的,常见的,同时又是新奇的,富有挑战性的。一方面使学生有可能去进行思考和探索,另一方面又要使其感受到自身已有的局限性,从而处于一种想知而未知、欲罢而不能的心理状态,引起强烈的探索。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如概率与统计等都是选择生活中常见的情境,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与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来处理教材,整理教材,重组知识。

五、引争设问,活跃课堂气氛

“争”是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反映,也是课堂教学得以进行的动力。课堂教学上教师若能精心设计一些能“一石激起千层浪”的问题,能引起学生争论,打破课堂上的沉闷,激起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有没有这样的数列,既是等差又是等比数列;常数列一定是等差数列吗?一定是等比数列吗?公比等于1的数列是不是常数列?都可引起学生的争论。一连串的问题激发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主动求知过程,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发展了学生的智力。

六、注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

为了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思想方法,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例如:在教学《利息和利率》这一课时,可以利用活动课的时间带学生到银行去参观,并以自己的压岁钱为例,让学生模拟储蓄、取钱,观察银行周围环境,特别要记录的是银行的利率,学生记的时候就开始产生问题了,“利率是什么啊?”“为什么银行的利率会不同啊”……然后就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预习新课,到上课的时候学生由于是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来解决问题,从而找到符合实际需要的储蓄方式。这样学生培养成留心周围事物,有意识地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并自觉把所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联系。
责任编辑 龙建刚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