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教学改革 >> 大学教学改革 >政治理论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若干范畴

政治理论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若干范畴

收藏本文 2024-02-17 点赞:31636 浏览:14476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全面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体系的首门课程,其实际教学效果将直接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目标的实现。根据精神,针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状,增强该课程的教学实效性应准确把握以下几组范畴,即“育人”与“育才”,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以使其真正成为“学生欢迎,终身受益”的课程。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范畴 育人 育才
[]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6-0049-0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大学生的必修课,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当前,社会各界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高度认同,但对其教学实效性评价不一。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不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是全面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体系的首门课程,在培养和树立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过程中处于基础地位。该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将直接影响到我国高等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针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状,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应准确把握好以下几组范畴。

一、“育人”与“育才”:课程定位

高等教育的任务首要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什么是人才?这是首先必须回答的问题。美国学者布鲁贝克认为,在20世纪,存在着两种主要的高等教育哲学,一种哲学主要是以认识论为基础,另一种哲学则以政治论为基础。前者以人的性格陶冶和心智开发为主,后者以满足各种社会需求为目的。西班牙学者奥尔特加·加赛特认为,首先应该把普通人培养成有文化修养的人,使他们达到时代标准所要求的高度,在此基础上,必须把普通人培养成优秀的专业人员。“我们必须做的是,每个人或诸多个人应该成功地成为一个整体的全面发展的完人。”美国学者弗莱克斯纳认为,现代大学不可能培养百科全书式的通才,而只能培养专才,以应对专业分工所产生的个中社会需用。“从历史上看,专业指学问高深的专业,这是完全正确的。没有学问的专业是不存在的。不含学问的专业——这一说法自相矛盾——只能是各种职业。”以上两种教

职称论文范文www.udooo.com

育哲学的分歧主要在于:“育人”优先抑或“育才”优先。
在我国,以上两种教学哲学思想并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宗旨在于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当代大学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教育、引导大学生,帮助他们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必须准确把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性质,即其“育人”功能应重于“育才”功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思想性灌输,而不能像专业课一样注重知识性传授。

二、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教学目的

“基础”课的主要目的在于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培养社会主义道德观和法制观是“基础”课的两个直接教学目的。道德和法律作为调整人的思想与行为的两种社会规范,其调整机制各有特点,道德调整机制主要通过调整人的内心思想进而规范人的外在行为,法律调整机制主要通过规范人的外在行为从而调整人的内心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密不可分、缺一不可。
“基础”课由原来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门课发展而来,但“基础”课的内容并非这两门课的简单相加。增强“基础”课的教学实效性,必须正确认识新课程方案中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相互关系。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片面强调道德教育而对法制教育有所忽视,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两方面:一是片面地理解教学大纲和教材体系。如果仅从现有“基础”课教学大纲和教材体系的目录来看,其中绪论、第一章至第六章的标题与道德教育有关,第七章和第八章的标题则与法制教育有关。二是法制教育的教学难度比道德教育的难度要大,因为法制教育涉及许多法学专业知识。这不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质精神,不利于“基础”课教学目的的全面实现。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道德教育,也应重视法制教育。事实上,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改革,“基础”课的新教学大纲和教材体系已经形成了交错互补、内在联系和相互融合的独特体系,许多法律知识已经穿插在道德教育部分。因此,“基础”课的教学必须正确处理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相互关系,帮助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切实为学生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供指导。

三、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教学模式

《意见》指出:“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教学模式中的基本问题。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往往重视教师的主导地位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模式既是一种教学活动结构框架,也是一种教学活动的程序。作为结构框架,它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根据“基础”课的课程性质和特点,其教学模式主要应包括理论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模式。理论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主要渠道,教师应转变教学方式,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探索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案例式等教学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形成和提高正确分析问题、看待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实践教学不仅仅是课外教学、校外教学,而是与理论教学并列的一种教学模式,是“基础”课教学的必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也不仅仅是参观社会主义新农村或者参观革命纪念馆之类的认知实践,更应当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从而形成科学的道德观和法制观。

摘自:毕业论文怎么写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