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汉语言文学 >> 翻译学 >语域理论视角下《法国中尉女人》

语域理论视角下《法国中尉女人》

收藏本文 2024-03-02 点赞:5325 浏览:1709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法国中尉的女人》是英国作家约翰·福尔斯的代表作,关于这部作品的文学评论已有很多,但从语言学的角度进行的评论较少。本文试从语域理论的语场、语旨和语式角度出发,对小说中主题的表现方式、人物关系的刻画和叙事方式进行分析,以期对不同角度的文学作品赏析有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语域理论《法国中尉的女人》语场语旨语式
:A
约翰·福尔斯是当代英国文坛享有盛名的作家,他的小说被英美大学文学系列为必读的文学作品,而作为其代表作的《法国中尉的女人》(以下简称《法》)更是因其思想深度和艺术水平荣获1969年的国际笔会银奖和W·H·史密斯父子图书馆奖。《法》通过对主人公查尔斯和萨拉之间爱情故事的叙述,揭示了人类对神秘和自由的向往和追求。自其出版以来,文学评论家就从不同层面对该小说独特的结构和主题思想进行了探讨,但从语言学的角度对该部作品进行的分析和欣赏却鲜有人进行。
近年来,语言学的发展非常迅速,已涉足所有与语言有关的领域,其中也包括文学领域。文学文体学便是这二者结合的产物,这是“一种建立在语言学基础上的文学批评,是运用语言学理论和方法研究文学文本的一种途径”。以某一种语言学理论来具体分析一个文学作品有助于剖析作者是如何应用语言手段来实现创作意图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结构和语言功能之间关系的功能语言学典型,而语域理论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语域理论的概念最早由Reid在1956年提出,后来Halliday等语言学家对该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他们认为语言总是在一定的语境中发生,随着功能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使用的、因用途而区分的语言变体就是语域。语域有三个变体,即语场、语旨和语式。目前语域理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多体现在翻译学、语言教学和测试中。本文将语域理论中的语场、语旨和语式用于《法》的分析中,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该部作品主题的表现、人物关系的刻画以及叙事和情节的展开方式等,是语域理论应用于文学作品分析的新尝试,不仅为文学作品分析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文学创作带来新的思路和启发。
一语场分析
Halliday & Hasan(1985)认为语场是语言使用时实际发生的事情,即话语范围,是指交谈的话题以及环境,包括讲话者以及其他参与者所参加的整个活动语场。在《法》这部小说里,语场即为那个虚伪苛责的维多利亚盛世里发生的关于追求自由和独立的故事,这也是这部小说的主题。在这个大环境里,人物间的对话主题、环境的描述和议论都对主题的烘托和阐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法》的时代背景是19世纪的维多利亚中期,为了更好地营造出故事发生的氛围,福尔斯在小说中对维多利亚时代的特征进行了全方位的体现,包括风俗、建筑、服装等的描写,该时期的各种历史资料也被引用在很多章节中,使读者产生了强烈的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这些时代特征的剪影,福尔斯对维多利亚时代的腐朽、社会体制的不公、人们行为的矫饰和自我意识的缺乏等进行了深刻的揭示和抨击:“在我们看来,19世纪到底怎么样呢?那是一个妇女倍受尊重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花几镑钱便可以写一个十三岁的小姑娘的时代。在那个时代里,英国所建教堂的数目超过了这个国家以往所建之和。而在伦敦,每六十所房屋中就有一所是妓院(现代的比率可能接近一比六千)。在那个时代,每一个布道坛,每一家报纸的社论,每一次公开演讲,都喋喋不休地宣传婚姻的神圣性(及婚前的重要性),而上至王储下到达官显贵,许多人都有着偷偷摸摸的私生活……”
在《法》中,主人公查尔斯和萨拉之间的话题和环境,以及各次要人物如波尔蒂尼夫人、查尔斯的叔父和岳父等人的谈话话题、所使用的话语、词汇特征等更加烘托出维多利亚时代道德的虚伪和查尔斯及萨拉追求自由的必然性,从而为作品的基本话题和大环境以及主题提供了更好的支撑,人物对话使人物性格的塑造也更加的丰满和立体。以萨拉和查尔斯及波尔蒂尼夫人的对话为例。在第18章,查尔斯和萨拉邂逅在康芒岭的树林中,向来沉默寡言的萨拉对查尔斯倾诉着对那个时代的痛恨:“世人都说我周围的人是善良、虔诚的基督教徒,但照我来看,他们比最残酷的异教徒还残酷,比最愚蠢的动物还愚蠢……我唯一的幸福是在睡梦之中。……我为什么生来就是我?我为什么生来不能是弗里曼小姐?”出身低微的萨拉尽管受过较好的教育,但内心对平等社会地位的渴望以及对自由和爱情的向往又是多么难以实现,在感受到查尔斯身上的知己气息后,她终于忍不住一诉衷肠。在第30章,萨拉因在林中散步被女管家发现,从而激起了波尔蒂尼夫人的愤怒而遭解雇。后者的高傲和对手下人的冷酷苛责在诸如“你敢放肆?”“我要写信给福赛斯先生。我将会看到你会被关起来。你干出了人所不齿的丑事。”“我命令你立刻离开这个房间。”这样的语句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而萨拉面对强权的压制所表现出的反抗和奋争更是通过她的语言有了更丰满的诠释:“我不应当被告知原因吗?”“那好极了。我在这儿目睹的一切都是虚伪,因此离开这里对我来说是莫大的欢乐。”面对最后一个月薪水的施舍,萨拉更是充满了不屑:“要是这点钱足够的话,我建议你去写件刑具。我想弗尔利夫人一定会乐于帮你使用,来对付在你手下干活的可怜人儿。”萨拉的不卑不亢和最后的愤而反击充分显示出了她追求个人尊严和自由的决心,同时也折射出要追求人人生而平等的自然权利在维多利亚时代被视作多么不可思议的行为。萨拉作为福尔斯的代言人,对那个时代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作者本人的人生观和思想观在小说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那就是探索人的自我本质、追求自由和独立。
二语旨分析
语旨指语言使用中涉及的人物以及他们的社会角色关系,包括其社会地位以及说话者的态度和想要实施的意图等;就作品中的人物对话而言,说话者的身份地位、心理状态也会从不同的侧面影响制约语言运用。《法》中的三角恋爱关系发生在青年贵族、富商之女以及地位低下的家庭教师之间,三人之间社会地位和角色截

源于:论文发表网www.udooo.com

然不同,其对话语言的选择也迥异,对各自的形象塑造和彼此间的关系刻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而不同时期的对话语言选择也反映出其社会地位的不同和变化。查尔斯和蒂娜之间貌似门当户对,一个是祖先封有爵位的贵族出身,享有丰厚的遗产;一个是靠卖布发家,富甲一方的商人之女,虽然从经济方面来说似乎取得了某种平衡,但两人在思想意识方面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蒂娜符合维多利亚女性的形象,年轻漂亮,文静而顺从,对自家的商人出身有着难以摆脱的自卑。查尔斯似乎感觉自己爱上了这个贤妻良母型的女子。然而随着情节的发展,查尔斯的叔父要同一个有生育能力的女人结婚,从而使查尔斯丧失了唯一财产继承人的身份。在第24章,蒂娜的暴怒和愤恨地表现出她的价值观和感情的肤浅,“太荒唐了,太不象话了!他不是完全失去了理智才怪呢。”“出了可怕的事!丢人现眼的事!查尔斯被剥夺继承权啦!”于查尔斯来说,蒂娜的失态让他看到了世俗女人的秉性和布商女儿的痕迹,因为她“有着在写卖中失利的人的绝望”,尽管查尔斯本人对唯一继承权的丧失同样也闷闷不乐,因为他丧失了在和蒂娜婚姻中的抗衡能力,将在财产上依附于对方,要知道,在维多利亚社会,衡量婚姻的标准并非爱情,而是头衔与财产,想得到婚姻自由的人只能受到社会的谴责和鄙视。
而查尔斯和萨拉之间情感的变化以及最后萨拉出走等情节的发展也昭示出自由主义对人的召唤。倾向自由主义而颇有些叛经离道的查尔斯被萨拉的神秘、我行我素和野性的美深深诱惑,在内心经历了痛苦的挣扎后,查尔斯终于敢于冲破维多利亚时代的礼教和成规,冒着身败名裂的风险去追求萨拉的爱。然而,在彼此真正拥有后,故事情节急转而下,萨拉不辞而别,查尔斯又因撕毁婚约而签下让他声名狼藉的认罪文件,痛苦不堪。两年的寻觅后,查尔斯终于与萨拉重逢,然而萨拉却拒绝了他的求婚,她说,婚姻会剥夺她的自由,令她失去自己的独立性和孤独,“我除了现在这种状况外,别无他求。即使我所尊重的男子要求我改变我眼下的状况,我也不会有丝毫动摇——尽管这个男子曾使我感动得难以言传。”“我的意思是,就连我也不能理解自己。而我又无法跟您说为什么。可我相信,我的幸福就在于我不能理解自己。”萨拉以一种常人不能理解的方式寻求着自己的独立、解放和自由。而查尔斯在愤怒地指责“总有一天,你会受到审判,就你对我做的一切承担全部责任。倘若老天有眼,你必定受到最严厉的永久性惩罚”之后,从痛苦中慢慢苏醒,也仿佛找到了自己的新生,“生活应当是忍受——尽管在这无情的城市中忍受是何等的无益,何等的无效,何等的无望。再说一遍,生活的洪流滚滚向前,奔向那深不可测的、苦涩的、奥妙无穷的大海。”
三语式分析
语式指的是交际的发生渠道或媒介以及语言在事件中所要达到的功能等。对于文学作品来说,小说的叙事技巧、情节的展开方式和要达到的效果等都属于语式的范畴。
就叙事技巧而言,福尔斯结合了传统与后现代叙事的特点,加入了大量从作者角度进行的叙述(隐身叙述者),比如对查尔斯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有着长篇累牍的描述和评论,完全通过全能视角的方式进行,作者扮演着全知全能的角色。相比之下,作者对萨拉这个人物的塑造则采取了不同的手法,很大一部分是通过人物的对话进行的,包括她本人的话语和其他人物之间的对话,同时其观察视角也是通过查尔斯来进行,萨拉的行为由此更加充满了神秘性。作者在故事发展过程中多次介入并进行评论,时刻提醒读者小说的人物和情节等都是虚构出来的,由此消除了作者的绝对权威,赋予了读者自由,充分体现了后现代主义作品的特色。而在惟妙惟肖地描述维多利亚时代特征的时候,作者又经常引入20世纪的雷达、电视等,突然把镜头拉到现代,通过唐突的对比有意地提醒着读者,这只是一部虚构的小说,不要被作者所骗。这种对作者和读者间的交际关系进行的创新是福尔斯在《法》中使用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技巧。赋予读者以自由的做法还体现在故事的三个不同结局的设计上,第一个结局在第44章,查尔斯和蒂娜结合过着美满的生活,萨拉不知所终;第二个结局在第60章,查尔斯找到了萨拉,却遭到拒绝,然而女儿的存在让二人终成眷属;第三个结局在第61章,查尔斯愤而离开了萨拉和他的女儿。最终结果如何呢?查尔斯是否真正开始了新的生活天地?一切都留待读者去想象。这种巧妙的安排给了主人公不同的人生选择,也赋予了读者脱离作者控制、自行选择结尾的自由权利,改变了传统的作者——人物及作者——读者关系,再一次深刻揭示和突出了自由这一主题思想。
四结语
文学批评和语言学的交集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存在的,只是到20世纪初,二者才分道扬镳(胡壮麟,2000:42),现在运用语言学理论来分析文学作品的趋势也日益明显。本文运用语域理论对《法国中尉的女人》进行了语场、语旨和语式的分析,由此对于作品的主题、人物塑造、叙事和情节展开方式等都有了更深刻

源于:免费论文网www.udooo.com

的理解和领会,为更有效地分析文学作品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方法和角度。
参考文献:
Halliday,M.A.K.& R.Hasan. Language,Context and Text.Geelong,Vic:Deakin University Press,1985.
胡壮麟:《理论文体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版。
[3] [英]约翰·福尔斯,刘宪之、蔺延梓译:《法国中尉的女人》,百花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4] 秦秀白:Wright,L.& Hope,J.Stylistics:A Practical Coursebook(导读),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版。
作者简介:徐艳秋,女,1974—,山东滕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二语习得、中西文化对比,工作单位:北京服装学院。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