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法制教育 >让课堂浸润在语文味中学年

让课堂浸润在语文味中学年

收藏本文 2024-04-17 点赞:20499 浏览:9328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审视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固然有令人欢欣鼓舞的新景象,但也出现了不少问题,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语文教学要遵循语文教学自身的规律,上出语文教学的特点来。而这“特点”,也被称之为“语文味”,但语文课程的“语文味”似乎正在流失,与其他课的“串味”现象也比较严重。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必要重新思考:什么是语文味?怎样才能使自己的课堂富有语文味。
关键词:语文;新课标;语文味
众所周知,我们语文教师所从事的是母语教育。既然是“母语”,那就应该是有“根”的,应该是最为朴素的,应该有很多最为基本的元素,应该有很多值得我们永远光扬的传统积淀。语文教学,我以为要特别注意一点,即要“把语文的根留住”,要“坚守语文本真,追求教学质效”,语文课堂要自始至终都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
语文味是什么?王崧舟老师是这样说的:“‘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语文的本体是什么?具体来说,语文味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
受新一轮课程改革热潮的冲击,我们欣喜地看到现在的教师不再以机械化、模式化的眼光看待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而是开始带着更多的思考正面审视自己或是他人的教育教学,以期得到更多的完善,这或许可以算是本次改革所带来的一大效能吧。但是,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我们也发现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引思:审视课堂现状
且看以下几则课例:
例一:《山市》教学
(一)文前“引言”导入,出示各种“蜃景”图片(十多幅)激趣设疑:这是怎么回事呢?出示“科学原理图”解说“蜃景”的概念及原理。(9分钟)

(二)出示作者、作品简介,学生读。

(三)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

2.生齐读课文。

3.课件演示教学生字词。

(四)精读课文:

1.四人组合作,讨论译注全文。

2.一位学生口译全文,其余学生补充或纠正。

3.投影强调重点注释,学生摘记。

例二:《爸爸的花儿落了》

(一)看电影《城南旧事》片段认识小英子。

(二)看小英子和老北京的图片。

(三)课文写了哪几件事情,看出小英子是个怎样的孩子。

(四)讨论:如果你碰到类似的事情你会怎么做。

思考:《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以来,我们欣喜地看到语文教育开辟了一片美丽的天地,语文教学显示了从未有过的创新与繁荣——各种教学模式、教学理念是“千树万树梨花开”。然而面对着各种课程改革的经验,面对着各种难识“庐山真面目”的展示观摩活动……我们似乎感觉到,我们的语文教育太过于强调个性,追求前卫,追逐新颖,已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比如,过于强调语文的人文性,排斥必要的科学的语文实践,使语文教学流于空疏,导致语文本体的淡化和失落;在学科综合的大旗下,进行过多的非语文活动,导致语文学科“红杏出墙”,不务正业,“为他人作嫁”;课堂上用大量的师生对话讨论代替了学生听、说、读、写、思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没有文本言语支撑的情况下,大谈形象、情感、主旨,让人不知其是在教语文还是在教政治、艺术、哲学。
一句话,语文学科的语文气质在淡化、在缺失,没有语文气质的语文课,更无特色可谈。因为特色孕育于本色之中,本色越重,特色才有可能越明。否则语文课就难免会沦为“观光课、旅游课、音乐课、美术课、政治课”等四不象的课。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凸显语文味,让学生感受语文课的独特魅力,对于当下的语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我们如何来营造这个“语文味”呢?

一、教师语言:要有艺术美感

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语言上要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这样在教学时,才能强有力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形成自己特有的语言特色要符合以下要求:
(一)要形象生动。所谓形象生动,就是在语文教学中,要用恰如其分的比喻、诙谐幽默的夸张、具体生动的描绘、四溢的情感去吸引学生。语言要有艺术性、形象性、生动性和直观性。
(二)要抑扬顿挫。所谓抑扬顿挫,就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语调要高低错落,语速适中,快慢得体,语感优美,富有节奏。也就是说要避免平淡而无谓的滔滔不绝、没完没了的絮絮叨叨,要以感情变化为基础,与课本内容相一致,切忌言语平平淡淡,节奏平平缓缓,让人昏昏欲睡。语调该高的时候一定“高耸入云”,该低的时候一定要“跌如低谷”,错落有致,起伏不平,纵横跌宕。
(三)要发人深省。所谓发人深省,就是说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富有启发性;要注意含蓄,耐人寻味,循循善诱,切忌“直、白、露”;要给学生想象的空间,留有思考的余地。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启发性的语言,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真正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把启发性教学落到实处。
(四)要逻辑严密。所谓逻辑严密,就是要求语文教师的语言要准确规范,言简意赅,逻辑性强,要前后一致,不能自相矛盾。语文课本中,每一篇文章都是专家学者精选出来的,具有很强的知识性、趣味性、逻辑性、体系性。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准确无误地讲解,一丝不苟地传授,切忌随心所欲,东拉西扯,“说话千言,离题万里”。
(五)要

摘自:毕业论文小结www.udooo.com

诗意雅韵。所谓诗意雅韵,就是要求语文教师提高语文课堂的文化品位,它追求的就是:让我们的课堂像诗一样蕴涵丰富,像诗一样意境优美。中国是诗的国度,我们的执教的国语是诗的筋骨。因此,我们的教学语言应该充满诗意。充满诗意说的不是一种教学操作,一种方法,而是一种教学观念,一种艺术境界。

二、教学过程:以语文的方式支撑语文味

(一)美美的读

语文课要有琅琅的读书声。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要做到这些,必须注重读书。读是根本,没有读,就没有感悟和理解,就没有语感的生成、情感的熏陶、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我们都知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熟读”才会“精思”。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最直观表现莫过于一个人的语感如何。特级教师于永正说:“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是诵读。”“多诵读,熟读成颂,笔未着纸,可用的多种表达方式早已蜂拥而至,你自然可以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

源于:论文摘要范文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