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新闻传播 >> 广播电视播音 >《中国好声音》对受众需求满足

《中国好声音》对受众需求满足

收藏本文 2024-03-10 点赞:21205 浏览:9571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浙江卫视的热播音乐评论节目《中国好声音》自开播以来,第二期便跃居收视榜首。本文从“使用与满足”视角分析认为其心绪转换效用,自我确认效用和人际关系效用等满足了受众的心理需求,但它也存在选手身份查重等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加以改进。
【关键词】《中国好声音》使用与满足受众需求
有数据显示,《中国好声音》今年7月20日第二期节目收视率为2.8,以绝对优势位居同时段所有节目榜首,当晚重播收视1.3,重播收视竟然超越了今年所有音乐类节目的首播收视。如今,娱乐节目众多,同时间段推出的音乐选秀类节目也不少,为什么《中国好声音》可以一枝独秀?笔者试从传播学的角度做一些探讨。

一、《中国好声音》前身——The voice

《中国好声音》与外国版的The voice 系列属同门。为了打造原汁原味的The voice,浙江卫视不惜重金写下《美国之声》节目版权。
《美国之声》是NBC推出的The Voi-
ce系列节目的美国版,2011年4月26日《美国之声》(the voice of America)开播,经两个月蓄势之后在6月21日超越《美国达人》成功成为收视冠军。中国好声音》写入《美国之声》版权获得了成熟节目模式的保障。

二、《中国好声音》对受众的需求满足

首季《The Voice of China——中国好声音》于2012年7月13日首播,每周五晚21:15播出,占据整个暑期档。节目定位是“中国首档大型励志音乐评论节目”,包含“导师盲选”、“导师抉择”、“导师对战”、“年度盛典”四大阶段。The Voice系列节目的最大创意就是第一阶段的“盲眼听音”,这也是现在国内很多音乐节目标榜的“盲听”创意真正的来源。在“盲眼听音”阶段,四位音乐导师必须背对初次登台的演唱者,这样就排除了长相身高服装等外在因素的干扰,选手获得导师认可的唯一途径就是拥有好声音。除了坚持“盲眼海选”,浙江卫视还坚持拒贴“选秀”标签,不炒作、不煽情、无排名、无淘汰、导师不毒舌,形成了与国内其他音乐选秀节目不同的另类诉求。
《中国好声音》为怀揣音乐梦想的人提供了一个可以展示自己歌声、实现自己梦想的平台。与以往音乐选秀节目不同,《中国好声音》不再是大浪淘沙式的海选,而是发掘式的寻找好声音,少了往日许多搞笑无厘头的参选人员,在海选阶段的选手就已经是有一定水准甚至是有一定名气的歌者。歌声与梦想,是贯穿节目始终的精髓,将受众的内心俘获,加之节目形态真实、真诚等元素,让受众对它不爱都不行。每个人都有梦想,音乐可以为大众疗伤,每个人都渴望真诚的情感展现。所有这一切都给受众一种看到自己影子的感觉,从中获得自我认知的满足。中国好声音从首播就获得高收视率到第二期获得收视冠军,并且在网络等其他媒体获得高关注度和持续热议,正是因为该节目满足了受众的许多需求。

1、心绪转换——满足受众休闲娱乐需求

人们观看电视节目的最重要目的在于休闲娱乐。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种追求快乐的本能就是弗洛伊德所谓的“本我”追求,本我即原始的自我,弗洛伊德认为,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按快乐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唯一的要求是活得快乐,避免痛苦。另一方面,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工作及生活压力,使得人们在一天的辛劳后打开电视的最大诉求就是精彩对味的节目可以缓解精神压力。
《中国好声音》作为一档制作精良的音乐节目,它所蕴含的娱乐元素是毋庸置疑的。首先,从节目形态来看,其遵照原版节目流程,而这些经典的节目流程已得到海内外观众的认可和喜爱。其次,音乐导师是《中国好声音》灵魂,为了体现节目的制作水准,浙江卫视为《中国好声音》请来的导师分别为那英、刘欢、庾澄庆、杨坤这四位华语歌坛巨星,可以说非但歌艺惊人还都拥有令人信服的公众形象。观众因此可以窥见此款音乐节目的专业性和严肃性,同时可以在节目中目睹四位导师的精彩点评和真情流露也使观众大喊过瘾。最后,现场豪华甚至苛刻的设备与强大优秀的幕后音乐团队共同保证中国好声音的音乐品质。如此强强联手让观众充分领略正版的魅力,高档次的音乐享受。无论是上乘的音乐享受还是催人泪下的选手故事,观众可以在这里放松自己,忘掉烦恼和压力,享受属于自己的休闲时光。

2、自我确认——提供自我评价的参考框架

现代社会是一个更加自由开放的社会,各种思想各种价

源于:查抄袭率硕士论文www.udooo.com

值观都可以自由地表达,每一个人在表达的同时也必须面对海量的信息,如果不加鉴别地接收就很容易被淹没、迷失自我。在这种情况下,人本能地会去找一个自己认同的价值平台,去找到与自己思想相印证的声音。我们都知道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而更加重要的是人的社会属性。有学家甚至认为人不是天生为人,是通过社会生活才成为人的,人类普遍通过内省、反省来发现人类心灵中最重要的东西,从与他人的交往联系中发现自我行为的根据。在这一点上,《中国好声音》就为有梦想、有故事、爱好音乐的人提供了一个获得自我确认的参考平台。
任何一档节目都必须将重点受众和全面吸引相结合。没有重点很难有特色,没有全面的受众观又容易走进死胡同。中国好声音播放的时间是暑检测期间,可以看出它的受众选择重点应该是放在青少年这一年轻群体,而周五的时间诉求则是忙碌一周的上班族,可以想象放检测回家的孩子和辛苦工作一周的家人坐在一起欣赏这样一档音乐节目是多么和谐的画面。
《中国好声音》坚持只要你有音乐梦想,不论年龄不论外貌不论社会地位等其他因素,只要你有好声音就可以在这里找到一个梦想的栖息地。在如今的社会,太多的人在追求实际的生活,梦想的力量常常受到否定,特别是孩子如果有像音乐这样不管吃饱不管穿暖的梦想往往被视为是天方夜谭,往往被家人朋友一笑了之。面对不支持面对冷嘲热讽,人们往往也会怀疑自己。当你看到像徐海星(中国好声音第一期女选手)这样的小女孩,身体里面爆发出那么强大声音,一首《自己》唱得无数人热泪盈眶,这就是梦想的力量。多少人因为这首歌开始回想那些被自己放下的梦想,那些要做自己的倔强。就这样中国好声音充分的发挥了给观众提供自我评价的参考作用,观众得到了自我的确认和肯定。

3、人际关系——促进和谐人际交往

良好的人际关

摘自:学术论文模板www.udooo.com

系是人心理正常发展,保持个性健康和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的必然要求,依托情感、信息、物质、社交的互动成为维护人际关系的必要条件。 人都不愿意游离于集体之外,可以说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每个人的基本需要。
《中国好声音》作为一档热播的电视节目必将成为大众的关注焦点。从节目的收视数据比较中我们不难看出,其通过前期的宣传从第一期开始就有非常可观的收视成果,而第二期则位居同时段所有节目榜首。从第一期热播,网络论坛称赞声不断同时也有很多的质疑声,无论是肯定还是质疑,其本质上都是一种关注,就像一股互动的力量,相互融合后发生化学反应。网络上随处可见的讨论,生活中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论,让还未关注的人有一种落伍的危机感,哪怕是为了获得一些参与人际交往的谈资,也会促使大众关注好声音。然而,真金不怕火炼,节目成熟的模式,真诚不造作、强大的幕后团队保障音响舞美,所以无论你是偶然接触还是人际关系推荐接触,最终都将成为它的粉丝。

三、《中国好声音》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中国好声音》赢得了荣誉,同时也有很多的质疑和负面新闻。
首先,是对选手身份的质疑。徐海星在节目中真情流露,称为逝去的父亲而唱,却被曝其在“花儿朵朵”中也曾用过类似的借口“奶奶病逝爷爷病危”;北京的美甲店老板黄勇被曝是专业歌手,曾签约齐秦名下公司;来自东北农村的邹宏宇被曝是家境殷实的富二代等。笔者认为真实的东西未必就不娱乐,未必就不能吸引观众的眼球,有一种错误的观点认为身世越悲惨越能博得大众的怜悯和感动,但笔者非常认同好声音导师那英的观点“有时候故事太美也不一定美”。就这一问题,好声音栏目组首先应该在节目政策层面反对选手查重,要求选手真实纯粹,并且对发现并确认查重的选手取消其参与资格。
其次,正确对待“好声音编导四处挖人”等杂音。针对这一类言论,笔者认为为了把节目办得更好需要更多优秀选手,这些选手只要是自愿参加,不涉及法律道德问题就无可厚非。关键是《中国好声音》应该利用契机制作更优秀的节目。如果受众的需求满足受到影响并且长期得不到改善他们就会转移注意力,成为节目发展的瓶颈。□
参考文献
①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②吴沙沙,《从“使用与满足”看〈非诚勿扰〉的热播》,《声屏世界》,2011(10)
③王欢,《手机媒介互动性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维护的效用分析》,《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作者:重庆工商大学2010级传播学硕士)
责编:姚少宝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