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新闻传播 >> 广播电视理论 >抗战后上海《申报》改组始末封面

抗战后上海《申报》改组始末封面

收藏本文 2024-03-28 点赞:5597 浏览:1829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抗战后,国民党为了控制新闻界,十分重视对沦陷区新闻事业的接收。曾屈服于日伪的上海《申报》难逃被接收的命运。面对这份觊觎已久的商业大报,国民党当局是怎样将其改组为党报,使其既能保持表面上的民营传统以赢得民心,又能成为政府的宣传机器?本文主要探讨上海《申报》的改组过程,认为国民党通过改组报业管理委员会、加入官股、改选董事会一系列手段,牢牢控制住《申报》,为其反动统治怎么写作。
【关键词】《申报》改组抗战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就忙于沦陷区的接收工作,其中,新闻事业的接收成为一项重要内容。关于上海新闻界,国民党当局对历史悠久的《申报》极为重视,借口《申报》在战时“附逆”的罪名,迅速派中委、CC系头目潘公展为指导员兼任总主笔、立法委员陈训悆(的心腹陈布雷的亲弟弟)为总经理兼总编辑,接管《申报》。其后,采取一系列的手段控制《申报》,使之成为政府的在野党报,为其反动统治宣传呐喊。

一、上海《申报》改组前因

1945年9月16日,国民党接收人员一到上海,就命令《申报》停刊,静候政府派员处理。9月19日,长吴国桢、副部长许孝炎在让陈布雷转呈的报告中写到:“盖上海沦陷后,新闻报继续出版,首先接受日军新闻检查所之检查,《申报》则一度停刊迁汉口、香港出版,惟自旧租界为敌伪侵占后,两报即同时附逆,新闻报稍知羞愧,不敢发表社论,而《申报》则变为敌海军机关报……”①接到报告后,即派潘公展接管《申报》。国民党堂而皇之地接收《申报》的理由就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申报》变为日军海军机关的宣传工具。其实,处于战争的漩涡中,《申报》作为一份民营报纸,很多事情是不能自主的。
上海沦陷后,《申报》和《大公报》等一些正义性的报纸抗拒日方的新闻检查,同时宣布自动停刊。《申报》先后迁往汉口、香港等地复刊,但是由于地域限制,效果均不佳。虽然《申报》是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报纸,但上海毕竟是它苦心经营了近70年的大本营,其受众群体,人脉资源、发行渠道等均有其他地方不可比拟的优势,离开了上海,《申报》“就像海水鱼一样,移到江湖就不易生长”,②为了生存,申报又回到上海复刊。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孤岛最后一点舆论堡垒被攻破,日军冲进租借,“接收”所有抗日的机关和团体。在日驻沪海军的支持下,陈彬龢任《申报》社长,利用《申报》的招牌,出卖“东亚共荣圈”的。在陈彬龢主持期间,《申报》发表了一系列亲日反蒋的文章,大力吹嘘日海军实力。这就是那份呈递的报告中所说的“《申报》变为敌海军机关报”的根据。在日军投降后,陈彬龢逃往日本,那些为敌伪政府仗言的编辑也纷纷出逃,可以说,《申报》自动退去汉奸面目,但这并不能摆脱被国民党控制的命运。
其实,国民党对《申报》觊觎已久,这次战后敌伪财产接收只是为其提供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申报》在史量才时期,启用黄炎培、陶行知等进步人士进行改革,进步倾向明显。因为刊登“剿匪和造匪”三篇时评和披露教育部长朱家骅侵吞水灾捐款,而遭到邮禁。后经疏通,提出了三个条件,其中一个就是国民党派员指导,遭到史量才的断然拒绝。可见,早在30年代,就想控制《申报》,只是一直没有得手,最后,竟采取了史量才的卑鄙手段。

二、上海《申报》改组过程

针对上海最大报纸《申报》、《新闻报》的接收,国民党当局高度重视,视为专案处理,先后拟定《管理申报、新闻报办法》和《改组申报新闻报办法》,成功接管《申报》控制权,使其成为党报,“这位中国报业的长老(指《申报》),再一次受到玷污”。③
《申报》在战时被迫蒙上汉奸报纸的色彩,国民党以“附逆”罪名处置,上海新闻界和工商界颇有议论,史咏赓和一些《申报》老报人也激烈相抗,经过杜月笙的斡旋,国民党也感到以“附逆”罪名劫持《申报》太过直接,不利于树立政府的威信,便采取缓进的手段,一步步渗透,牢牢掌握这份大报,并充分利用其影响力为之怎么写作。

1、以原名复刊,以利宣传

与沦陷区一般的敌伪报刊被直接接收不同,《申报》在战后得以保留报名复刊,这并不是国民党顾惜《申报》近百年基业,而是出于自身宣传的考虑。在《管理申报、新闻报办法》中第一项就提到:保留《申报》、《新闻报》两报名称,以利宣传。④可见,国民党想借用《申报》的老牌子,在名义上保留《申报》的民营色彩取信读者,成为国民党的宣传利器,发挥在野党报的作用。

2、改组报务管理委员会

《管理申报、新闻报办法》中第三项规定:由宣传部各派适当人员11至15人,分别组织《申报》、《新闻报》报务管理委员会,负责接管经营并筹划各报改组事宜。各会为两报管理期的最高权力机关,对宣传负责。⑤报务管理委员会重组后的成员是:主任委员潘公展、副主任委员李维果、委员有吴绍树、冯有真、陈景韩、钱永铭、张翼枢、潘公弼(如不在沪由赵君豪写作技巧)、马星野、陈训悆、陈克成(兼报务委员会秘书),共11人。⑥从委员会成员来看,以《申报》老报人担任重要职务的只有陈景韩和赵君豪,其余皆是国民党人。1945年11月22日《申报》复刊时,陈景韩以《重与读者相见》之社论表明其民营立场,旨在泄民隐,申民情。其实,这只是不切实际的幻想,陈不再是报馆中的实力人物,《申报》的编辑权已经落入国民党手中。

3、收购股份,改选董事会

经济权是报社的命脉,国民党为了全面控制《申报》,1946年3月9日,国民党当局拟定了《国民党改组〈申报〉〈新闻报〉办法》,并于4月6日收购原有股份,加入官股,

源于: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www.udooo.com

改组《申报》。《申报》资本原额计一万五千股, 国民党政府先收购了六千股,剩下的陆续收购,更改后该报的股东与股份如表1:
从表1中可知,史家的总股数只有5300股,占全部的35%,其他股东多为国民党要人,官股总额达到51%。
国民党既想彻底掌握报馆的经济大权,又想利用《申报》民营性质的招牌,就利用投资之名,采取官股入主的方式掩人耳目,报馆经济权的真正情况连工作人员都不清楚。1946年进申报馆担任会计科出纳员的徐谋和在《申报》做编辑的地下党员唐恩燕都表示,直到解放前夕,才知道国民党收购股份高达51%⑧,可见国民党控制手法的隐秘和处心积虑。而国民党强行投资《申报》用的其实是不值钱的“法币”,其本质就是劫收了《申报》的产权。
董事会是报社最高权力机关,国民党为达到控制报纸的目的,通过改选董事会,使得新股东占到董事会的多数。1946年5月15日,《申报》在上海浦东同乡会三楼地方协会召开股东会议, 讨论修改了《申报馆股份有限公司章》,选举了新的董事会。当选姓名和权数如表2:
表2中,陈布雷、端木恺、潘公展、陈训悆、吴任沧、程沧波、徐青甫七人均是新当选的股东,董事长是与国民党关系甚密的杜月笙,而史家继承人史咏赓只是副董事长。就这样,国民党通过改组报业管理委员会、加入官股、改选董事会一系列手段,终于将老牌《申报》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战后逃往日本的陈彬龢就曾回忆说,“胜利后,史咏赓回到上海,仅就配给一个有名无实的副董事长,《申报》的整个家当,统统被国民党拆光了。”
被绑架的《申报》完全成了国民党的御用工具,在国民党悍然发动内战之际,发表一系列的报道、社论,为的反动统治鼓吹,称为“赤匪”、“”,将破坏和平的罪责全部推到的头上。上海《申报》70多年来辛辛苦苦积累的威信和影响力等无形资产成了欺骗民众与国际舆论界的工具。直到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被国民党把持了三年多的《申报》停刊,申报馆终于成了国家的财产,回到人民的手中。
参考文献
①③④⑤⑦⑨高郁雅,《国民党的新闻宣传与战后中国政局变动(1945-1949)》,国立台湾大学出版委员会,2005:4

5、47、50

②⑥徐铸成,《报海旧闻》[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14、15
⑧马光仁,《战后国民党对申、新两报的控制》[J].《新闻与传播研究》,1985(3)
(作者:金玲,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0级研究生;伍安龙,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实习编辑:李紫薇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