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工程 >> 交通工程 >> 高速公路 >简论路基高铁轨道路基动力测试液压激振系统

简论路基高铁轨道路基动力测试液压激振系统

收藏本文 2024-01-23 点赞:6187 浏览:1859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高速铁路是我国铁路建设的主要进展方向,无砟轨道是我国铁路客运专线采取的主要结构型式,但是,我国对无砟轨道还缺乏系统的、成熟的设计,施工和运营经验。正是因为我国高速铁路起步晚,科学技术储备严重不足,为保证列车高速安全平稳地运转,加强无砟轨道基础论述的探讨,深入探讨路基动力响应规律,找到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路基结构与设计参数是我国高速铁路进展的必由之路。本课题试图综合现场试验与模型试验的优点,提出一种既能实现现场原型试验,又能主动制约试验条件的试验系统。针对可模拟列车荷载的主动受控激振装置,本课题拟采取电液伺服闭环激振系统解决这一不足,为同时满足高振频和大出力要求,提出一种主动受控的、具有静压和动压输出的激振伺服缸。本论文根据测试系统要求,设计了电液伺服激振系统,包括液压系统的设计、双环面液压缸的结构设计。根据力伺服制约系统的类型和特点,对系统进行了数学建模。基于经典的PID制约器和误差积分综合性能指标的最优制约策略,讨论了最优PID制约器和模糊自整定PID制约器。最后讨论了系统的线性模型跟随自适应制约(AMFC)。按照AMFC的基本原理和实现AMFC所要解决的基本不足的顺序,建立了线性参考模型,推导了模型完全可跟随(PMF)的条件;利用直接状态法解决被控对象状态的获取不足,选择补偿器并设计了自适应机构的增益参数使系统稳定。最后在Simupnk平台上搭建了AMFC制约系统,对系统分别施加正弦、方波信号,浅析系统的动态响应。仿真结果显示利用AMFC制约比常规PID或者模糊自整定PID制约更容易达到比较好的制约效果。关键词:高铁轨道路基论文液压激振系统论文力伺服制约系统论文模型跟随自适应制约(AMFC)论文

    摘要4-5

    Abstract5-8

    第一章 绪论8-13

    1.1 本课题的探讨背景和作用8-9

    1.1.1 本课题的探讨背景8-9

    1.1.2 本课题的探讨作用9

    1.2 国内外探讨近况9-12

    1.2.1 高铁轨道动力测试系统激振装置9-10

    1.2.2 机电制约系统常用制约对策10-12

    1.3 本课题的探讨内容12-13

    第二章 电液伺服激振系统设计13-22

    2.1 技术指标要求13-14

    2.2 电液伺服激振系统设计14-17

    2.3 液压系统静态参数计算17-22

    2.3.1 选择系统供油压力17

    2.3.2 液压缸的主要规格尺寸的确定17-19

    2.3.3 电液伺服阀的选择19-21

    2.3.4 力反馈传感器和积分放大器21-22

    第三章 电液伺服激振系统建模22-31

    3.1 电液伺服激振系统建模22-26

    3.1.1 电液伺服激振系统方块图22-23

    3.1.2 液压缸-负载的传递函数23-24

    3.1.3 阀控液压缸传递函数简化24-25

    3.1.4 伺服阀传递函数25-26

    3.1.5 伺服放大器和力传感器的传递函数26

    3.1.6 系统开环传递函数26

    3.2 系统参数及传递函数的确定26-31

    3.2.1 伺服阀参数及其传递函数26-27

    3.2.2 伺服阀控缸参数及其传递函数27-30

    3.2.3 力反馈传感器及伺服放大器参数30-31

    第四章 电液伺服激振系统制约算法设计与仿真31-45

    4.1 PID 制约器31-35

    4.1.1 激振系统未加校正时的仿真31-32

    4.1.2 激振系统 PID 校正32-35

    4.2 最优 PID 制约器35-38

    4.2.1 积分型误差指标35

    4.2.2 激振系统最优 PID 制约器校正35-38

    4.3 模糊自整定 PID 制约器38-44

    4.3.1 模糊自整定 PID 制约器38-42

    4.3.2 激振系统模糊自整定 PID 制约器校正42-44

    4.4 本章小结44-45

    第五章 电液伺服激振系统的线性模型跟随自适应制约45-65

    5.1 模型跟随自适应制约的基本原理45-56

    5.1.1 模型跟随自适应制约概述45-46

    5.1.2 严正实函数和超稳定性论述46-48

    5.1.3 模型跟随自适应制约与模型完全可跟随条件48-51

    5.1.4 直接状态法51-53

    5.1.5 模型跟随自适应制约的自适应律实现53-56

    5.2 激振系统的模型跟随自适应制约56-64

    5.2.1 激振系统的描述56

    5.2.2 参考模型设计56-57

    5.2.3 补偿器设计57-58

    5.2.4 系统的模型跟随自适应制约58-64

    5.3 本章小结64-65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65-67

    6.1 课题总结65-66

    6.2 探讨展望66-67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