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班主任 >> 高中班主任 >关于诗歌革新教育背景下高中古典诗歌教学设计

关于诗歌革新教育背景下高中古典诗歌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2024-02-29 点赞:5153 浏览:1287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就是要求教师必须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引导与培养,以达到使受教者具有终身学习的创新精神的教育境界。作为承载我国传统文化的古典诗歌,看似与创新能力相背离,其实它拥有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越条件。在学习古典诗歌当中,我们完全可以做到在有意识地、系统地帮助学生潜移默化提升文学素养的同时,塑造学生的创新人格。

摘自:毕业论文结论www.udooo.com

关键词:创新能力 创设情境 个性阐释
语文教育,作为一种母语教育,与培养国民的创新能力有着极其深刻的联系。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历史悠久、数量繁丰、内涵丰富、历久弥新的古典诗歌,其教学是语文创新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载着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历史,有着独特的审美风格和博大的精神力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爱国思想、审美情趣和健全人格。更有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越条件。古人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成诗歌。那么,我们如何穿越时空去理解那些已经流传了千百年的诗歌的内容和主旨呢?创新教育背景下的高中古典诗歌教学该如何实施呢?

一、创设情境,营设创新氛围

课堂教学是创新教育实施的主渠道、主阵地。课前老师一定要准备充分,多方搜集诗人和诗作的相关背景,整理相关视频、音频文件和图片资料以及课件幻灯等。深入探究作者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尽量利用现存的各种史传材料和后人的评述,全面把握作者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把握作者一生的遭际、追求及理想、人格、品质等,这既积淀了学生的语文功底,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学习李清照的词作时,可以让学生观看《百家讲坛》中《宋词十家之李清照》,把握李清照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早期作品境界之优美怡人,风格之清新明快,以及晚年的孤寂凄苦境遇,这样学生就会以全新的心境去理解《声声慢》深沉凝重、哀婉凄苦的词风。而课前化用梁衡先生“穿越亘古的画面,我们仿佛看到一个被万般愁绪困扰的孤独而寂寥的身影,踯躅在萧瑟秋风里,徘徊于零落黄花处。一曲歌,两杯酒,三行诗,千滴泪,万种愁情——让我们如此的熟悉。千古才女李易安,万古愁心李清照!她凭借自己极高的艺术天赋,将漫天愁绪抽丝剥茧,然后细细纺织,化愁为美,创造出了这首让人们永远享受无穷的词作珍品——《声声慢》的导入语更给学生营设一个创新的氛围。

二、吟咏诗韵,“读”占鳌头

叶圣陶先生称之为“美读”的感情朗读,能够使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能够使抽象的文学符号折射出丰富的感情光芒。桐城派代表人物刘大櫆教人读诗文要“因声求气”:“烂熟后,我之神气即古人之神气,古人之音节都在我喉吻间,合我喉吻者,便是与古人神气音节相似处,久之自然铿锵发金石声。”只有出声朗读,我们才能体会到其中的节奏,由节奏而把握到文中的情感与气韵。一篇文章作为一个阅读对象的内涵才有可能充分地展现出来。
对于学生来讲,只有读,才能读出韵味;只有读,才能读出作者的感情。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吟咏,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把握诗歌的情味、意味、韵味和美味。《新课程标准》指出:“通过读、品、赏析等方式,在提高学生古典诗歌阅读能力的同时,锻炼学生的思维、创新、想象能力的策略,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三、欣赏方法要新,创造接受新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上教师必须有创新意识。教师可以借鉴他人的甚至国外的一些可取的教学技法。我认为:个性化的方法是首位的。这就像一位歌手,一味地模仿别人是没有生命力的,属于自己的东西才是根本。教师可以从诗歌的形式美或意境美或情感美中挖掘一些新东西,其中包括一些想象性的东西,这些东西是绝不雷同的,它就可以成为你的风格。这些可能就是你最有吸引力的地方,也即你的魅力所在。
例如对李商隐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理解,除表示“丝”的双关所表现出来的坚贞爱情,我们还可以引申到其它领域,甚至提出质疑。对宋词中三句各自表达情感世界的诗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们可以从做学问必须经历的三种境界作出新解:在困惑思索中寻找目标,认定目标后永不回头的追求与奋斗,苦苦追寻的有时来得意想不到。

四、个性阐释,鼓励创新表达

创新的终极追求就是能结合自己生活体验,自主赏析,合作探究,对诗歌进行多元化的富有创意的解读。即:融入体验,体会情趣,超越原意,推陈出新。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在鲜活的、灵动的实践活动中领悟更多的经典文化。感知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探究活动中,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断提高探究能力。
圣人孔子云:“不学诗,无以言。”中国古典诗歌,其知识之广泛,包容之博大,内涵之丰富,是任何一个民族都难以望其项背的。它不但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更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诗歌,不同的教师可以据自己的风格,尽力发挥各自的特长,教出自己的特色,教育的目的不只是传承,更是创新,敢于探异求新,走进新的学习领域,尝试新的方法,从而达到学生思维创新、表达创新的境界。
参考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耿彦庆.重视捕捉古典诗词教学中生成性资源[J].2011(6).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