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计算机 >> 计算机网络 >> 计算机网络安全 >媒介大数据时代云计算技术对媒介进展影响基本

媒介大数据时代云计算技术对媒介进展影响基本

收藏本文 2024-02-06 点赞:6867 浏览:2120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当今,作为大数据时代不可或缺的云计算技术给社会各行各业带来了极大的变革,对媒介的发展也同样有着巨大的影响。详细阐述了大数据发展的基本情况及其特性,简要论述了云计算技术在大数据时代的重要性,深入分析了大数据时代云计算技术对于媒介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关键词:大数据;云计算;媒介
16727800(2013)008000102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胡伟(1987-),男,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网络传播 。

1 大数据时代

英特尔创始人戈登·摩尔(Gordon Moore)曾预测,计算机的处理能力大约每隔18个月便增加一倍。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电子商务、社交媒体、智能终端的普及,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碎片化数据。以下一组数据可以反映:一天之内在互联网上被传输、使用、观看的图片是2.5亿幅;每秒钟人们发送290 封电子邮件;每分钟人们在youtube上传20h的视频;人们每月总共在Facebook 上浏览7 000 亿min;每月移动互联网用户发送和上传的数据量达到1.3exabytes,相当于1018bytes;每秒钟亚马逊处理72.9 笔订单;每天在新浪微博上发表的信息超过1亿条……以上的种种无不在宣告一个事实:数据大爆炸的信息时代正在到来,我们即将迈入一个大数据的时代。
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到来的是著名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 进入2012年,“大数据”(Big Data)一词被越来越多地提及。人们用它来描述、定义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并命名与之相关的技术发展与创新。那么何为大数据呢?
对于大数据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数据量巨大。从TB级别,跃升到PB级别;再次就是数据的非结构化,数据类型繁多,遍布文字、视频、图片、地理位置信息等等;第三在于数据的价值密度低。以视频为例,连续不间断监控过程中,可能有用的数据仅仅有1~2s。最后在于处理速度快,在纷繁浩杂的数据中发觉问题,能否第一时间处理问题是大数据时代能否制胜的关键。
巨量数据正在成为一种资源、一种生产要素,渗透至各个领域,而拥有大数据能力,即善于聚合信息并有效利用数据,将会带来层出不穷的创新,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代表着一种生产力。正是基于此,奥巴马政府将数据定义为“未来的新石油”,并表示一个国家拥有数据的规模、活性及解释运用的能力将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对数据的占有和控制甚至将成为陆权、海权、空权之外的另一种国家核心资产。2012年3月22日,奥巴马政府宣布投资2亿美元拉动大数据相关产业发展,将“大数据战略”上升为国家意志。联合国也在2012年发布了大数据政务白皮书,指出大数据对于联合国和各国政府来说是一个历史性的机遇,人们如今可以使用极为丰富的数据资源,来对社会经济进行前所未有的实时分析,帮助政府更好地响应社会和经济运行。
综上所诉,我们不难看出,未来的时代必将是一个大数据的时代,大数据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军事等诸多领域定将会给人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面对海量数据,我们如何从中精确选择、准确分析进而指导我们的行为呢?

2 大数据时代离不开云计算

提起云计算,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其无比宏大的计算处理能力,但现今我们也不得不发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叹,因为当今云计算依然停留在一个概念化的层面,无论是现今的云存储还是所谓的云电视,都只是概念化的操作,毕竟缺乏巨大数据处理量支撑的云计算永远没有“落地生根”的驱动力。但是,“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宣告着云计算春天的来临。云计算与大数据的关系是静与动的关系;云计算强调的是计算,这是动的概念;而数据则是计算的对象,是静的概念。如果结合实际的应用,前者强调的是计算能力,后者看重的是存储能力,大数据需要处理大数据的能力,其实就是强大的计算能力;另一方面,云计算的动也是相对而言,比如存储提供的主要是数据存储能力,但是主要的关键还是在于怎么写作器的处理计算能力,因此云计算可谓是动中有静,以动为主。
面对大数据时代卷帙浩繁的非结构性数据,传统的数据统计早已落伍,面对这些问题,云计算无疑是唯一也是最佳的选择。云计算的核心在于“云”,它可将分散的、非结构性来自于各种终端的数据通过网络最后都统一到云平台中,通过云平台超大量的怎么写作处理器对各种数据进行计算。因此,在大数据时代云计算是处理海量数据最经济最有效率也是利用率最高的技术选择。

3 大数据时代云计算对媒介发展的影响

在2012年中国新媒体峰会上,传媒梦工场的《传媒梦工场观察》对未来传媒格局做了一个绝非危言耸听的预测:“未来中国大数据媒体集团不会超过10家,单纯依赖广告的媒体活不过10年,产业面临重构,七成以上传统采编将转岗,平台型超级媒体将出现在现有框架之外…”,并大声疾呼“没有大数据,免谈大媒体”。梦工场的这一预言的根据在于其认为互联网对媒介产生的最深刻的变革是,将媒介从一个特殊经济的部门转变成一种全民适用的分享工具,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这种转变尤甚,未来的大媒体集团必然为拥有强大数据库支撑的平台型公司。
反思梦工场的结论,我们可以看出尽管现今“大媒体”、“全媒体”的口号在业界甚嚣尘上,但是仔细思考,何为“大媒体”?何为“全媒体”呢?在未来必将是网络主宰的时代,在智能手机、PAD等智能移动终端日益普及,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传统媒体难道仅凭单纯的平台融合就可以继续生存吗?答案是否定的。
正如传媒梦工场总结的那样,媒介正从一个特殊经济部门转变成一种全民适用的分享工具,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尤甚。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88亿,较2011年底增加了约3 270万人,网民中用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用户占比由上年底的69.3%提升至72.2%,手机首次超越台式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而在手机应用方面手机微博延续2011年快速增长的势头,截至2012年6月底,其在手机网民中的使用率提升5.3个百分点至43.8%,是使用率增幅最大的手机应用。无论是“宜黄拆迁”、“表哥”事件还是“微博”,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正将我们带入了一个“赋权”的时代,“传播权”不再是以往媒介的专利,媒介已经成为了“四海之内皆可用”的工具。

源于:科技论文写作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