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继续教育 >试述中校高职院校厂中校人才培养机制查抄袭率怎么

试述中校高职院校厂中校人才培养机制查抄袭率怎么

收藏本文 2024-02-22 点赞:32676 浏览:14727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的学生为目标,建立南京雨润“厂中校”与“教师工作站”,探索“厂中校”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对厂中校的组织管理、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订单式培养,形成了校企互融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厂中校;教师工作站;机制;高职
校企合作教育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经济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它贯穿整个人才培养的始终,也是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为充分落实校企合作发展的现代职教理念,2011年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在以往学生顶岗实习的基础上,与南京雨润集团确定校企合作办学的机制、模式,建立了“厂中校”和“教师工作站”,探索其人才培养的运行机制。

1 建立“厂中校”运行平台,加强组织管理

1.1 建立“厂中校”组织机构。

“厂中校”是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在南京雨润集团建立的教学基地,为非法人机构、采取非独立核算财务制度。“厂中校”设校长、副校长,下设学生实习处、教师培训处、科技开发处、后勤处等,可视实际情况进行增减,明确各部门的职能和人员职责,主要负责相关课程的教学、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合作科技开发、员工培训及联合对外怎么写作等。

1.2 制定运行管理细则。

在“厂中校”组织机构的领导下,制定行政管理、人员管理运行管理细则,为了对雨润集团“厂中校”的工作业绩、能力、态度进行客观评价,调动“厂中校”工作积极性,促进工作效率提高的目的,制定考核与奖惩办法,实行考核奖惩制度。

2 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校企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1 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专业发展。

在学院的引领下,各方在自愿参加、互惠互利、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原则下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会由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二级学院、江苏省内外本专业领域内的相关行业企业的代表(教师代表、学生代表、校友代表、家长代表、社会知名人士代表及立法机构代表管理人员等)组成,由专业指导委员会确定专业培养目标、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制(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 “厂中校”、“企业技师工作站”、“教师工作站”、“企业研发中心”等为主要平台,推进专业与行业企业开展校企紧密合作,促进产学研紧密合作和人才培养的体制与机制。

2.2 根据企业工作岗位需求,校企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职业岗位任务的要求,以及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通过对南京雨润食品有限公司的岗位设置、岗位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能力需求等方面展开调研,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与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即共同确定学生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等;对专业技能的教学内容与企业专家进行探讨,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构建适应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使教学计划中的课程设置更加合理,并且具有可操作性。通过企业的真实生产环境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最终实现人才培养方案与行业企业的需求形成无缝衔接。

3 以订单式培养为切入点,紧密校企合作

对于人力资源需求较大的企业,有利于企业与学校形成“订单”式培养,联合培养学生,为企业储备人力资源,将企业与学校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维系校企双方长期合作的关系。学校与南京雨润集团实施订单式培养,在大一成立“雨润班”,班级形式为虚拟班,每个年级只设立一个雨润班,在各专业设立相应的小组。根据南京雨润集团企业生产条件,从企业生产周期的角度出发,制订切实可行的实习计划,以保证实习期间工、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订单”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工学结合中学生的频繁轮换,保证工作岗位的相对稳定性,弱化企业由于工学结合打乱企业正常生产秩序的负担,另外能增强学生职业能力与用人单位的对接,使企业成为学生发展的利益相关者,增强企业参与工学结合的内在动力,也有助于学生就业的选择,使他们有优先被雇主录取的机会。

4 校企共建教师工作站,组建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4.1 共建教师工作站。

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在南京雨润集团建立教师工作站,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校企共同投资购置教学设备,根据优势资源的组合形式,灵活地采用适当的管理模式。教师工作站每年可接受2-3位教师2个月以上锻炼。教师参与企业科研课题的申报与实施、产品的开发与推广等工作,为企业提供智力和研发支持;定期为相关企业员工开展食品安全知识、食品质量管理、食品营养知识的培训。通过教师工作站的建立与运行实现资源共享、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机制。

4.2 组建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教师工作站中校内教师与企业专家(技师)共同组成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创新“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使用和激励机制,积极利用校企合作基地工程技术人员的资源优势,解决目前高水平“双师”型教师不足问题。聘请南京雨润集团生产部门具有食品加工、食品安全管理等专长的、技术领先的企业专家作为教师,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教学、课程建设、实训室建设、教材编写等工作,重点承担实践技能要求高的课程教学,加强教学与生产实际结合力度,同时,对教师进行职业教育教学思想和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提高了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培养专任教师综合职业素养与实践教学能力,组织教师协同参与来自企业的课题,进行食品工艺改进、新产品研发等,以此提高教师的技术应用与综合协调能力,提高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市场意识与质量意识。

4.3 实施校企共同考核机制。

通过校企之间的“资源互换、优势互补”,建立校企共育、共管、共担、共赢的厂中校合作模式。在”厂中校“由企业负责安排学生的实习区(车间)及实习岗位,对实习学生的安全教育、安全培训及安全管理工作;现场实习指导教师并与学校指导教师共同制

摘自:毕业论文格式下载www.udooo.com

定顶岗实习指导书;校企双方共同负责对顶岗实习学生的实习指导和管理;校企双方共同对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质量监控与评估,组建考核小组,对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应知、应会考核,评定成绩。订单班学生的考核完全由企业组织考核;如果学生考核不合格未被录用,由二级学院组织考核,企业考核成绩作为参考。非订单班学生的考核由企业和学院合作实施,企业考核占70%,学院占30%。所有参与实践教学的学生考核合格后联合颁发“企业工作经历证明”。5 校企互融,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对南京雨润食品有限公司深入调研,与企业共同确定了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形成了以1+1.5+0.5为基本框架的人才培养方案(第1学年在学校学习,第2学年和第3学年上半年采取工学交替的学习模式,第3学年下半学年到企业进行毕业顶岗实习),体现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此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了由校内生产性实训、工学交替、毕业顶岗实习组成的多层次、分阶段的实践教学体系。在第2和第3学年进行的工学交替生产实习,使学生可以通过参加企业的生产活动,提高校内实训已掌握技能的熟练度,实现从“初学者”到“熟练者”的转变,获得工作经验。还可按课程进度完成一些在校内无法实施的实训项目,实现了校内学习和企业生产实习的互补。同时使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提前接触企业的生产实际,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培养职业素质,提早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作出规划,促进其校内学习和实训的主动性和效果,为学生毕业后实现零距离上岗提供了保障。相比以往的2.5+0.5的人才培养模式有了质的飞跃,实现了校企深度融合。

6 建立工学结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加强监督考核

学校与企业共同进行顶岗实习的教学质量评价,与学校一起探索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做到学校、企业共同评价监督人才培养质量。
6

怎样写论文www.udooo.com

.1 实施“双线管理、层层对应”的实践教学运行与管理系统。
”厂中校”的学生具有“学生”和“企业员工”的双重身份,给实践教学提出了学校和企业的“双线管理”要求。实践教学的运行要求各类教学标准与生产标准相融合、学院各类岗位工作规范与企业岗位工作规范相融合、静态教学管理制度与企业管理制度相融合,校企合作办公室与企业人力资源部、教学系部与生产部(车间)、专业教研室与功能班组相对应,形成相互融合、相互对应的关系。

6.2 加强生产与教学并行的教学过程监控。

工学结合模式下生产和教学并行,需要学校与企业共同分析并重新确定课堂实训、专项实训、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监控关键点,实现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监控的有效衔接。建立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动态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确定人才培养质量的监控点,明确各监控点的信息采集范围与内容,确定各监控点的责任部门、责任人和相关职责,形成制度和文件。通过建立教育教学信息管理平台,实现教育教学活动和职业发展信息化管理,对学生(毕业生)、教师、管理人员等有关学习(培训)、教学、工作等情况的分析,为教学改革提供科学依据。

6.3 “多元化、多视角”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系统。

成立由企业专家、用人单位、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参与的质量保障体系,通过第三方质量评价的机构,根据对于毕业生的双证持有率、就业率,就业质量,创业成效,企业满意度等方面调查,分析确定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的人才培养质量关键影响因素。制订相关建设标准或指导意见和具体实施方案,并制订监控措施,针对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偏差提出具体整改方案。成立企业专家参与的质量保障审核机构,制订对标准、实施方案、监控程序和整改方案的审核措施。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