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继续教育 >对于加强农业院校英语课程实践性工作

对于加强农业院校英语课程实践性工作

收藏本文 2024-02-01 点赞:4950 浏览:1415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文分析了农业院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并针对该现状,提出了课程改革的方向,要优化课程体系,完善知识体系和创新教学体系。其中加强课程的实践性是改革的重中之重,既有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又符合学科建设的要求。通过一些有效的措施,形成课内、课外、校外三位一体的英语实践教学体系,以满足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农业院校;英语专业;课程;实践性
2095-3089(2012)04-0263-01
随着英语专业学生数量的逐年增加和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水平和能力的稳步提高,在社会人才需求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拓宽英语专业学生就业渠道,加大就业优势,使其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俨然已成为各大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教学的重要目标。而农业院校的英语专业虽然继承了农业院校的传统优势和办学特点,但是由于起步较晚、基础相对薄弱,如何与时俱进,如何从培养知识型人才转向培养复合型人才,如何突出特色,成为了许多农业院校英语专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农业院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首先,作为农业院校中的非主干专业,英语专业无论是在资金投入、师资力量,还是在硬件设备、生源等方面都不占优势,可以说是农业院校中的“边缘”学科,想要进行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有一定的困难。其次,由于扩招,农

源于:论文参考文献格式www.udooo.com

业院校的大多数英语专业学生都是“被选择专业”,而非主动地、根据兴趣挑选专业,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源动力就略显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甚至是滞后农业院校英语专业的发展。但实际上,英语专业在农业院校中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
而农业院校英语专业的课程,则是按照《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设置的,即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大纲》将英语专业课程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英语专业技能课程、英语专业知识课程和相关专业知识课程。其中相关专业课程是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重要环节,但实际上却是最薄弱的一个环节。由于许多农业院校相关教师缺乏而无法开设所需课程,导致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忽视了农业院校“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技能”的办学宗旨,忽视了英语专业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应用能力的培养,忽视了英语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21世纪是一个充满挑战与竞争的时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逐渐从“岗位稳定型”向“岗位适应型”过渡,对英语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为新时期的英语专业建设提出了更高的任务和目标。因此农业院校的英语专业决不能墨守陈规,培养理论知识型人才,而是应该大刀阔斧,勇于创新,为成就复合创新型人才而努力。

二、农业院校英语专业课程改革的方向

2.1优化课程体系,加强课程的前沿性。 调整原有专业课程,减少部分理论性强、实际应用性差的课程,将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放在首位,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及就业方向自由选择相关专业知识课程,所选课程也可不局限在本专业,要鼓励学生拓宽知识领域,为今后就业增加可选择性。除此之外,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也要有一定的前沿性。稳定中求变化,核心基础课程保持不变,相关专业知识课程可以随着社会就业热门行业的变化而做出调整。这样就可以更直接地进行专业人才的培养,为学生的就业选择奠定了基础。
2.2完善知识体系,保证课程的动态性。 改革陈旧教学内容,以应用为前提,满足企事业发展模式和需求,拓宽英语专业的口径,淡化英语课程的界限,增强学生技能的培养,更好地实现学科交叉与融合。要多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应用方法和应用技能,不单一的局限于语言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要强调基础与应用、理论与实践、选修与必修等课程的优化组合。认真研究企业岗位的需求,进行科学的市场调研,分析与专业相关的领域,并且根据行业的发展及时调整课程的结构、内容、方法和手段,保证课程体系的动态性,以适应岗位对毕业生各方面要求的变化
2.3创新教学体系,注重课程的实践性。 课堂内,教师可以采取“以就业为导向”的任务型教学方法,通过对真实工作情景的模拟,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社会化,让学生在训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应急能力。课堂外,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参加英语角、英语沙龙和英语竞赛等活动。同时,应摒弃传统的考试评价体系,加大口语比重,将教学重点转为培养“实用型”,而非“知识型”人才,也可将课外实习纳入到总成绩中,按照学生参加课外实习的次数和表现,给出相应的分数和评价,以弱化笔试在教学评价体系中所占的比例。加强课程的实践性是农业院校英语专业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既有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又符合学科建设的要求。

三、加强农业院校英语专业课程实践性的具体措施

3.1增加实践活动,有方向性地进行指导。 英语专业的实践教学和实践活动往往由于缺乏资源而流于形式,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同时,也因为缺少必要的指导而无法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教师有方向性的指导与帮助是实现实践活动价值的基本保证。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正确设定活动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深化活动主旨,及时发现学生在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给予科学合理的建议。总的来说,就是要适时、适度、适当、适合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把握实践活动的价值不偏离,关注过程,兼顾结果,建构有参与,有指导,有反思的实践活动体系。
3.2细化就业方向,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在三、四年级的提高阶段,可以根据学生的志向,将其专业方向细化,例如可以分为英语教育方向,商务英语方向,旅游英语方向和突出农业院校特色的农业英语方向。为保证不同方向学习的有效性,在课程设置上,可以根据各个专业方向的特点,开设相关方向的基本核心课程,让学生掌握一些必备的技能技巧,还可以通过考核制度,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相关方向的行业上岗证书的考试和行业实习,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与社会实际接轨,提高其就业竞争力,有的放矢地满足社会人才的需求。
3.3加强校企合作,有目的性地进行实习。 社会实践对于英语专业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具体体现。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是强调知识和技能的运用、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优势、实现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学校和企业通过共同制定培养方案,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实现实习就业的有效对接。校企双方相互支持,相互渗透,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多渠道、多方面地进行合作,有利于培养出一批实践能力强、岗位技能高、业务水平精的优质人才,以满足企业需求。走出课堂,走进基地,学生得到了锻炼,企业得到了发展,专业得到了提升,从而形成学生,企业,学校三赢的实习模式。
四、结语
英语专业课程设置需要不断的深化改革才能满足复合型人才和社会的需要。 特别是农业院校的英语专业,要努力发挥优势,突出特点,弥补不足,以提升学生竞争力和就业率。 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形成课内、课外、校外三位一体的英语实践教学体系。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