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教学研究 >如何处理例谈如何处理思品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学术

如何处理例谈如何处理思品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学术

收藏本文 2024-01-23 点赞:17826 浏览:7421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著名教育学家布鲁姆说:“人们无法预料到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如今的课堂正显现出刚性向弹性转变的趋势,更关注过程和体验,关注过程和体验中即时生成的东西。在动态的生成的过程中出新思想、新创意。”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有一个清晰、合理的安排与思考,但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不仅仅是一个完成知识传授的过程,还是一个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开放的课堂上,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在碰撞的过程中闪现智慧的火花,产生了许多宝贵的动态生成资源,这些动态生成超出了教师的课前预设,如同不速之客,常会让教师措手不及。如果置之不理,不仅浪费了教学资源,不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保护,而且不能真正有效解决学生的问题,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如果处理不当,则会打乱上课节奏,还可能将学生带入误区,使教师处于尴尬境地。如何应对思品课堂上的动态生成呢?下面我结合一些教学案例来介绍几种方法。
方法一:胸有成竹,因势利导
在课堂教学中,大多数的问题,我们教师胸有成竹,容易驾驭,这种情况下,针对问题生成要做到因势利导。如在讲八年级上册(苏人版)《有肩就得挑担子》这一课时,我请学生列举14岁的自己在家里挑过什么“担子”。轮到一位男生时,他站起来显得很不好意思:“我在家什么‘担子’都没有挑过,父母不给我挑,家里的事他们全包了!”其他学生听了都笑了起来,我当即肯定了他实话实说所体现出来的诚信品质,同时引导学生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把本属于他们的家务事全包了,目的是希望他们能有更多的时间好好学习、增长知识、提升能力,将来挑起家庭和社会更大的“担子”。透过学生们会心的眼神,我相信他们读懂了父母对自己深切的关爱和深深的期望。
做到胸有成竹、从容面对动态生成并智慧处理,这应该是每个教师追求的目标,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有灵活的思维、过硬的专业知识、广博的课外知识,做到知识的灵活迁移与融会贯通;必须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力,善于捕捉细节,这样才能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千奇百怪、难以预料的问题,巧妙地利用动态生成,为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怎么写作。
方法二:借力给力,教学相长
教学过程不仅是动态生成过程,还是教学相长的过程。在这片天空下,学生可以“异想天开”,教师也可以“节外生枝”,面对自己没有把握的问题生成,教师可以先借力,受到学生的启发后再“给力”。
记得在上八年级上册(苏人版)《天下父母心》这一课时,经过前面的情境铺垫,交流体验,最后我顺理成章地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真挚、最无私的,他们都渴望儿女成才和幸福,天下父母同心。”这时,一个女孩站起来说了一句完全出乎我意料的话:“老师,我感觉不到我妈对我的关心。”“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我知道如果我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这节课的效果毫无疑问会大打折扣。“我给您举个例子吧!”女孩说,“国庆检测期我事先约好几个同学到家里玩。妈妈一听就一百个不愿意,数落我就知道玩,把学业都丢了。我一听,也不高兴了:我都答应人家了,怎么能说改就改?再说也不过是半天时间。接下来没吵几句,我就甩手关上房门。事情就这样泡汤了,弄得我在同学面前颜面尽失。我总感觉,我妈就是见不得我开心!”
我听了之后明白这个女孩和她妈妈之间缺乏理解、尊重和沟通,可如果我单纯用语言劝说难免显得苍白,信度不足,于是我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全班学生:“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有什么好办法来避免事情发展到这种尴尬境地呢?”分组讨论之后,我请学生即兴模拟,以表演的方式来呈现问题的解决办法。可是3组学生表演下来效果都不是很好,这时我看到了在后面听课的实习老师,灵机一动,邀请实习老师和我一起模拟表演母女俩。在表演中,我们两个很注意运用沟通技巧,每句话都说到了对方的心坎上,最后“母女”二人开心相拥。经过对比,学生很容易就明白了这个道理——不是女儿的要求过分了,也不是父母的要求不合理,而是沟通出现了问题,要学会和父母沟通、换位思考、理解父母。在这里,学生动态生成的问题,也成就了我和实习老师“节外生枝”的即兴表演。虽然预设的教学内容没有完成,但我感受到了课堂生成的美,以及课堂的真实价值。
方法三:力所不及,学会存疑
教师虽然闻道在先,学有专攻,但学识再渊博,也会有我们在短时间内解决不了的问题,这时需要我们承认自己的“无知”,勇于承认不足,引导学生在课后共同探究弥补,这才是真正的师道。
在教学七年级上册《履行受教育义务》时,为了让学生珍惜受教育权利,明白刻苦和懈怠随着时间的推移会由量变引起质变,我别出心裁地借用了一个从《读者》上看到的数字游戏。我问学生:“1乘1,乘10次,答案是多少呢?”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是1。”我说:“很好。那1.1乘1.1,乘10次呢?”台下的学生有人猜是10,有人猜是8……正确答案却是2.85。我又问:“0.9乘0.9,乘10次,答案会是多少呢?”学生又开始猜测,我提醒他们:“为了让自己印象更深刻,老师建议大家亲自算一下。”一个学生很快就算出来了,答案是0.31。的确,仅相差0.1,相乘10次后的结果却相差很大。
游戏做完后,学生们七嘴八舌说了很多从故事中明白的道理。最后我满意地为大家做总结:“学习也是这样,一节课不认真上不会有多少差距,可如果初中三年的课都不认真上,积累起来就变成了一个很大的差距。差距就是这样产生的……”这时一个学生站了起来:“老师,你讲的故事前提不成立,检测设我们现在的知识水平是1的话,按照故事里的逻辑,如果我们不认真,那么一段时间之后,我们的知识就会变到0.31,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懂得的知识越来越多,怎么会变少了呢?”这时,很多学生都回过神来,一双双质疑的眼睛望着我,等待我的解释。对于这样的质问,我只能坦诚我现在对于这个问题无法解答,并号召学生在课后和我一起探究。后来还是那位提问的学生提出了解决方案——改编数字游戏:知识的起始设置应为1,接下来随着新知识的汲取,知识应该不断增长,先从1.1乘1.1,乘10次,答案是2.85。然后是1.2乘1.2,乘10次,答案是

6.19,随后以此类推,但差距在不断扩大。

在这个教学环节上,我不得不佩服孩子们的敏锐思维和创造力,正是这个课堂生成的问题告诫了我备课必须严谨。后来,我在班级公布了数字游戏的解决方案和方案解决的过程,检讨了自己的不严谨。学生从这一环节中学会的除了要勤奋学习,还有治学严谨和对事负责的态度,而那位学生因为勇于质疑和勤于探

源于:论文的标准格式范文www.udooo.com

究赢得了更多的尊重,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总之,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的技巧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生成还是逃避原本是个问题,但是只要我们学会见招拆招,不断提升教学智慧,这些动态生成的资源,就会成为我们课堂的源头活水,涌现出生命的活力,成就课堂的精彩。
参考文献
[1]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朱志平.课堂动态生成资源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胡庆芳,贺永旺,杨利华,袁菲等.精彩课堂的预设与生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 袁 妮)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