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教学研究 >简述教学设计新形势下初中思品课堂教学设计途径

简述教学设计新形势下初中思品课堂教学设计途径

收藏本文 2024-03-28 点赞:9867 浏览:3545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对于教育事业而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一方面,改革为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契机,另一方面,改革带来的一些弊端和问题也不容忽视。与其他学科一样,新形势下,初中思想品德学科也亟须进行改革,找到课堂教学设计的全新途径。

一、把握新课标理念,明确教学思路

思想是行动的指导,要改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现状,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把握好新课标理念,以高屋建瓴,明确自身的教学思路,对教材内容有一个整体的理解和把握。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对新课标的理解,殊不知新课标代表了教学的整个方向,可以对教学起到必要的导向作用。把握好新课标的思想理念,可以使教师在一定程度上领会课程设计的主要意图,实现教学三维目标,即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能力与知识目标的统一。这样才能有效保证教学沿着有序的轨道前行,而不致错走弯路,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二、深入解读教材,掌握学生实际情况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媒介,在教学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首先深入解读教材,也就是说要将教材的方方面面都理解透彻,理清教材设计的意图,了解教材所体现的基本思想和观念,有效利用教材资源进行教学,从而将自身的教学实践与教材的理念结合起来。
古人常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教学是师生双方互动的过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对象,教学要想实现预期的效果,了解学生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也是贯彻素质教育理念的基本要求,是完成思想品德课教学任务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也是从根本上改善思想品德课教学现状的需要。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学习上,而应该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兴趣爱好、身体状况以及家庭情况等,从而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

三、突出重点,合理设计教学方案

教学不能像记流水账一样平铺直叙,而应明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从而有所侧重,合理地设计符合学生实际和教学规律的教学方案,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要集中精力设计一些精彩的教学环节,造成课堂的,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学得兴味盎然。例如,在进行有关坚强意志的教学时,就可以通过设计小组讨论或者小品表演、演讲等形式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切实体会到坚强意志的重要性,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体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有效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不断更新教学手段

无论多么正确的理论,都需要将其变为实际行动才能发挥作用。而在教学活动中,教学行为主要是通过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的。“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并不断更新教学手段,在课堂上交叉反复地运用谈话、情景体验、小组讨论等不同的方式,保持课堂的良好氛围和灵活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

源于:期刊论文www.udooo.com

求。教师除了要掌握讲述法、谈话法、提问法等传统教学手段外,还要熟悉小组讨论、自主探究、分层学习等全新的教学方式,实现多层次、多样化教学。

五、教学设计应充满创意,引人入胜

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各个教学环节的恰当衔接与紧密结合,同时还要把握教学节奏,一旦出现偏差,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不利于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展开和教学效率的提高。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教师的教学设计应尽可能地充满创意,使得各个环节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给学生制造一些“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式的惊喜,使教学活动富有张力,引人入胜。例如,在讲授有关真挚友谊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描述友谊的歌曲或视频,引领学生进入一种温馨友爱的氛围中,从心灵上受到感染和震撼,进一步加深对友谊的认知。

六、鼓励合作学习,切实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未来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将更加紧密,与人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已成为未来人才最为重要的基本素质之一。教师在课堂上就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鼓励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之间互帮互助的风气成为课堂的主旋律,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学习氛围。例如,在讲授《自己的事自己干》一课时,教师可以尝试将学生分成几个合作小组,通过辩论的形式开展学习。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又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鲁雪山.新形势下如何创新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J].考试周刊,2010(44).
王军建.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设计的途径及需注意误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0).
(责任编辑 袁 妮)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