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教学研究 >论语文教学语文教学应表现新观念结论

论语文教学语文教学应表现新观念结论

收藏本文 2024-01-22 点赞:28875 浏览:13186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和选择,是课程改革倡导的新观念。
【关键词】 开放 合作 探究 过程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但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被动接受式的学习,严重束缚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让新观念、新方法走进中学语文课堂是我们的必然选择。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体现哪些新的教学观念呢?

1 教学的性

语文教学的性是指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的一种现代教学过程。体现在教学实践中的性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教师的角色发生改变,由教学的中心和主宰变为怎么写作于学生发展的地位,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学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富有创造性的人际交往活动。因此,教学应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二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作用在于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中要给学生研究、发现、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重视展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研究和发现的成果。要注意开启学生的内心世界,课堂上不要有这样或那样的清规戒律,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形式和内容,善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和体验,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新课改倡导的是教育。语文中的作文教学正是教师创造机会让学生亮出最真实的自我的课堂。教育意味着'尊重'--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思想、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权、尊重学生的创造力……伏尔泰有句广为流传的名言:"我坚决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这就是真正的所蕴含的宽容精神。宽容,也就是要允许别人跟自己不一样--不一样的思想,不一样的个性,不一样的生活方式等。但是我们的传统教育是专制教育,是共性教育,是一元化教学。我们要真正走进新课改,走进课堂个性化,走进作文个性化,就必须改变自己的观念和教学方式。李镇西告诉我们:"建立在扼杀孩子个性之上的'管理'无异于'管制'"。我们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在生活中亮出最真实的自我,最鲜明的个性。而不是把他们变成一个模式。一个学生没有个性,他又怎么写出个性化的作文呢?老师要创造环境,让他们敢于说真话,写真情,述心中所思所想,经常让学生写日记写随笔而不是命题作文。在作文或日记中学生即使是对老师有尖刻的语言,老师也要有一颗包容的心,看到他们在文中亮出的个性和闪光点。当然这并不是说对他们没有思想的引导。如果老师不能让学生亮出真实的自我,学生的个性就会被慢慢扼杀,作文的个性也就会被千篇一律的套话所替代。语文老师要给学生心灵的自由,不要束缚他们。

2.教学的开放性

语文教学的开放性是指开发和利用语文教育资源,构建语文教学的大课堂。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活动。教学的开放性应体现在:一是学习空间的开放。学生的学习不再受教室的限制,大自然和社会生活、图书馆、因特网等也应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课堂,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二是学习内容的开放。要打破封闭的学科知识体系,学生和教师都有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对教材的内容可根据实际进行改换、增删,使学生从丰富的教学资源中获取语文知识。语文教学应注重课程的整合,有机渗透数学、音乐、美术、自然等方面的知识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三是学习方式的开放。要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接受式学习方式,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如观察、实践、调查、实验、模仿、体验等,让学生自主探索,从而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获得语文素养。

3.教学的合作性

语文教学的合作性是指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以小组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旨在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教学活动。它以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解决问题的目的。生生互动的形式,凝聚了集体的智慧,"人人教我,我教人人",有利于优势互补,缩小个体差异;教学的合作性主要表现在: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教师或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在讨论中一般要:"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自己擅长的形式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其他语文实践中的合作会更加充分和自由,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合作伙伴,共同进行研究。

4.教学的探究性

探究是最能体现人之本性和人之力量的心智活动,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语文教学的探究性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探索式的学习研究活动,在摄取已有知识或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同化、组合和探究,获得新的知识、能力和态度的教学活动。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探究旨在在体验过程中敏锐地捕捉问题,紧紧地追问、探索问题的结果。语文教学中探究的领域十分广泛,可以是文章的思想、内容,也可以是词句之美,景色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也可以是学生感悟学习方法的过程,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凡是学生产生疑问的,都可以作为探究的对象。学生的思维和认知具有独特的视角,不同生活经历、个性特点的孩子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因此,教师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承认差异,不搞统一标准。另外,探究更重要的还不是结果,而是探究过程本身。要探究的不仅有思想内容,更有方法、情感、态度等;这些探究都可以是深层次的,是更有探究价值。

5.教学的过程性

语文教学的过程性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思维方式等。学生的学习结果不一定是具体、有形的成品,可能是提出一种见解,产生一个方案,策划一项活动,注重在学习体验的过程中,学习者对所学的内容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应是全体学生积累参与学习的过程。学生的年龄、知识积累和个性特点,决定了其学习品质的差异性、因此,反映在学习结果上差异肯定是存在的,不管学生的差异有多大,只要是积极参与了学习研究的过程,都要给以肯定和鼓励。承认差异就是尊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体现语文教学的过程性,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边读边思,领悟语言表达之精妙,获得情感体验之愉悦。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讨论交流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或同桌研究,或分组讨论,或自由组合交流,以期达到人人参与、各抒己见的目的;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时间,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寻求解决的途径。教学过程中体现新的学生观和质量观,是教师们必须重视的。
总之,《国家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我们必须置身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勇于改革,更新观念。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构建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

源于:大学生毕业论文www.udooo.com

动的教学过程,达到让学生主导学习、自由学习的目的,是语文课程改革的新思路。在这条改革的道路上,我只是作了初步的探索和尝试。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