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教学改革 >> 课程教学改革 >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感能力培养

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感能力培养

收藏本文 2024-02-21 点赞:25644 浏览:11817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语感是对语言的一种直觉思维能力。语文教学以语言实践能力训练为中心,而语言实践能力的训练又以语感训练为中心。语感的强弱直接体现学生阅读文章和体会思想感情的能力,反映学生的语文修养。在语文教学中,要使学生有主动探究的精神,能迅速、直接捕捉到文字信息的丰富内涵,体会其弦外之音,就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着重从三个方面探讨加强语感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语文;教学;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吕淑湘先生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先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夏丏尊先生更是明确强调:“强烈敏锐的语感,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核心。”可以看出,语文教育家一致认为,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语感的培养。现对语感培养的策略谈点初浅的做法。

一、加强朗读,培养语感

新课程标准强调,中学阶段要重视朗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略读和浏览。读是学习有味道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强调读书对训练语感的有效性。朗读是培养语感的主要途径。翻开中学语文课本,其中不乏精美的散文、小说和感人肺腑的诗歌,还有犀利的杂文……这些都是指导学生朗读的好材料。教师要真正认识到它的重要地位,用有效的方法去训练学生。如教学朱自请的《春》时,教师以充满喜悦和希望的感情基调,以轻柔、缓慢的基本语调进行朗读,在各层次间停顿时力求做到音停意不停,语断情不断,便可将学生带进春天优美景色中。学生被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所感染,便会忘情地沉浸在文章的优美意境中,进而产生强烈的朗读。如读《最后一课》结尾:“散学了——你们走吧。”其中“散学了”这句话里有许多未尽之意,如祖国沦陷了,最后一课结束了等,有无限的感慨,有深刻的思考。因此读完这句话后要停顿。如朗读《故乡》一课中闰土这一人物形象时语气要有所不同:读写少年闰土的内容应该是明快流畅、天真而豪放的语气,这样使人仿佛看到他滔滔不绝、话犹未尽的样子,感受到少年闰土的活泼、勇敢、机智和见多识广;读写中年闰土的内容时要用吞吞吐吐、断断续续、谦恭而又含糊的语气,让人感受到一个封建社会底层破产农民的迟钝麻木,生活的重负给他造成的痛苦,封建等级观念对他精神上的摧残。可见朗读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利于语感的培养和训练。

二、品析语言,培养语感

咬文嚼字,体味语言是语感训练的关键环节。叶圣陶先生讲到语感训练时曾说,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单靠查字典是不够的,必须引导学生推敲、揣摩、细细品味。这样,学生对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所以,语感训练必须指导学生深入推敲词语,让学生学会如何具体地品味语言。
1.揣摩比较文章的重点词语。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的培养语感精确性的有效手段。在阅读教学中,往往发现课文中有些词语虽然并不深奥,表层意思也不难理解,但用得精妙传神,耐人寻味。抓关键词句比较、咀嚼就能品出语气神韵,领悟作者遣词造句的独具匠心,领悟语言运用的规范意义。
2.细细品味文章的关键语句。正像叶老所说:“读者必须捉住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才能有辨出真滋味来——也就是接近作者旨趣希望。”怎样的难以言传的如梦如幻的意境啊!只有细细品嚼丰富玩味,才能对“梦幻”的使用之妙了然于心。
3.写词造句。用眼看书,有些词常常视而不见或过目即忘,但用笔去写情况就不同了它可能造成较为深刻的印记,并且书写过程能提供一个思考的机会,,强化对词语内容的领会,所以要动笔写词。因为掌握词语的最终目的就是应用,而且应用本身也是一种深入性理解,起着强化语感的作用。所以要多造句,并且力求多角度多形式地造句。

三、利用空间,训练语感

利用空间,训练语感。面对课文中的空白,学生会主动、积极地把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上去,从情境上去领略它,用情感去感受它,从本意或上下文的连贯关系上去推荐它。可见,教师利用空白效应,是训练语感的有效途径。
1.续写未完之事。如《孔乙己》结尾处写道:“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怎么死的?读者不得而知。从孔乙己爬出咸亨酒店到孔乙己终究一死之间,鲁迅留下了空白。

摘自:写论文www.udooo.com

我们可以利用这个空白,引导学生根据孔乙己的性格和境况,根据当时的社会背景,联系课文和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推究“孔乙己之死”。通过填补这个空白,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受更深刻,对孔乙己悲惨命运的认识更清楚,对主题的把握更准确。
2.想象未全之形。如《陌上桑》写罗敷“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这只写了罗敷“的衣饰之美,而罗敷的长相、身段是一片“空白”。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学生,都能根据各自的生活经验和审美标准想象出无数美丽动人的罗敷:或白皮肤,或黄皮肤,或黑皮肤,或苗条,或丰满。投入多,语感就深了。
3.琢磨未尽之语。如《孔乙己》中,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咸亨酒店,掌柜取笑他因偷东西而被打折腿。这回,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孔乙己怎么不说了?有什么难言之隐?作者留下的空白,似乎妙不可言,但学生又分明可以感受到,领悟到。
4.感受未尽之意。如《荔枝蜜》结尾处写道:“这天夜里,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小蜜蜂”。杨朔写“做梦”要表达什么?意犹未尽,留下了空白。这样的结尾犹如撞钟,清音有余,回味无穷。。
当然,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感的方法还有很多,例如启发学生联想和想象、揣摩句式变换,读写结合——总之,语感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科学的训练过程,教师应因人而异,根据学生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培养其语感。
(作者单位:福建省泰宁县第三中学)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