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汉语言文学 >> 拉美文学 >离合词离合

离合词离合

收藏本文 2024-01-27 点赞:19465 浏览:9202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在汉语双音词中有一类词,虽然数量

中专毕业论文www.udooo.com

相对而言不是太多,但却相当活跃,而且似“词”非“词”,似“短语”非“短语”。这类词就是离合词,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本文从结构、形式、产生原因等方面对离合词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离合词句法结构词化程度离合程度

一、离合词的界定

(一)什么是离合词

汉语界至今在理论上对离合词的性质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一直都存在不同意见。彭楚南(1954)、林汉达(1955)等认为离合词是词:王力(1955)认为是短语;朱德熙(1982)赞同陆志韦等人“离为短语合为词”的“离合”之说;吕叔湘(1984)认为“词汇上可以认为是一个词,在语法上宁可认为是一个短语。”笔者基本赞同张涤华、胡裕树在《汉语语法修辞词典》中提出的离合词的定义:“离合词是意义上具有整体性、单一性,但在结构上有时可以分开的或扩展的语素的组合。这类词合则为一,离则为二,即合着的时候是一个词,分开的时候是一个短语。”由于这个定义回避了“离合词”是词还是短语的问题,因此笔者比较认同冯胜利提出的要以多维的角度来观察汉语的词语现象,在我们原有的“词”和“短语”两级单位中,存在一个“中级单位”,即“韵律词”。“韵律”指的是人们说话时表现出来的“轻重”“缓急”“节奏”等超语音现象。轻重、缓急、节奏等都必须在语流中实现,因此“韵律词”是一个最小的语流片断。原有的“词”和“短语”是从句法的角度来定义的,而“韵律词”则是从“韵律”的角度来判定的。我们原有的“词”和“短语”的定义无法判定“离合词”的性质,而“韵律词”这一概念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二)离合词和一般词、短语的区别

目前区分词的方法比较流行的是陆志韦(1957)提出的“扩展法”,即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词中各个语素是不能分离或插入其他成分的,如“开关”。但离合词中可以插入其他的成分,如“洗澡”——“洗了一个澡”。离合词中间可以插入其他成分这一特点与短语相同,但离合词与短语之间又是有区别的,短语可以自由组合,意义上可以分离,例如“骑马”,也可以说“骑猪”或者“骑牛”,但离合词在意义上具有完整性,被分开的部分在意义上仍保持联系,相互依赖,例如“鼓掌”——“鼓了两次掌”。

二、离合词的结构

(一)离合词是动宾型的合成词??

张寿康(1957)曾提出将“跳舞”“革命”等动宾型的离合词称为离合动词,笔者在此基础上认为目前离合词均是动宾型的。

(二)离合词是否存在联合型或者偏正型

段业辉(1994)提出离合词的结构有“动宾型、联合型、偏正型”三种。他所指出的联合型又分两类,一类合时为联合型合成词,离时一般为节余词和短语之间的四字格,如“情绪、贫困、拘束、心慌”。他所举出的例子如下:
(1)“胸中酝酿了几个回合,不敢付诸于实施,李笨果有情无绪摘起菜来。”(《当代》1991年第6期)
(2)“‘噢,这么大的可得和牛志诚商量好啊!’老人家昏花的小眼七心八慌的扫描。”(《当代》1991年第6期)
笔者认为这种情况应看作是修辞镶嵌格,有的书上称镶嵌格为“拆词”。王希杰《汉语修辞学》指出“拆词”就是把词拆开来用,换句话说就是把绝不能独立使用的词素当作词来使用。离合词与拆词的不同主要在于拆词必须要求一定的语言环境,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下才能临时拆开使用,以达到增强效果的目的,而离合词在任何环境下均可扩展。
第二类合时为联合型的合成词,离时为动宾型的,如“发达、改革、游泳”等。笔者认为此类可直接看作是动宾型的离合词。它们只要作动词就是动宾型的离合词。
段业辉提出的偏正型有“同学、彻底”等。例如:
(3)“贾怀印是村里读书最多的饿人,再者她和他同过几年学,她了解他。”(《昆仑》1919年第1期)
(4)“天黑得彻了底,我跟着母亲悄悄出门”(《昆仑》1919年第1期)
笔者认为这类也应看作是“拆词”。

三、离合词的离散形式

根据汉语的离合程度,笔者将离合词的离散形式分成强离散形式和弱离散形式。

(一)强离散形式(即词的顺序被打乱或以特殊句型出现)

1.颠倒语序

(5)发是什么时候理的?
(6)妆是怎么化出来的?

2.“是……的”句

(7)是下午洗的澡。??

3.“把”字句??

(8)把歌唱完。

4.“连……也”句

(9)连觉也不睡。

(二)弱离散形式(即在离合词中间插入成分)

1.插入时态助词“了”“过”“着”等

洗澡——洗了澡???吃饭——吃着饭??化装——化过装

2.插入趋向动词“起”“上”“下”等

生气——生起气放心——放下心坐车——坐上车

3.插入数量短语

站岗——站一天岗睡觉——睡一下午觉
补课——补一小时课

4.插入代词

出洋相——出我的洋相造孽——造什么孽
放鸽子——放他鸽子

5.插入程度、结果补语

留意——留点儿意洗澡——洗完澡

6.动词重叠

理发——理理发看病——看看病唱歌——唱唱歌

四、离合词产生的原因??

(一)受单音词向双音词过渡的大趋势影响

我们知道,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一般一个音节就是一个词,后来出现了大量的双音节复音词。其原因很多,主要是为了使单音节词表意精密化。如:“高”本身含义很复杂,后来分化成许多双音节词,像“提高、增高、加高、抬高”等。这样,许多单音节词便失去独立性,而成为构词语素。但它们并未完全丧失古汉语词汇的性质——单音节性,组合的双音节合成词结构之间也并不怎么紧密,可离可散,这是离合词产生的根本原因。
动宾型的双音节词是按句法结构结合在一起的,同时加由古汉语单音节动词演变而来的动词成分组合功能很强,因此动宾型的合成词结构最为松散,扩展最为自由。其中大部分变成了离合词。

(二)词语的缩略

在日常生活中,为了称说简便,人们常把形式较长的名称或习用的短语缩减成为略语。动词略语的结构也是按句法结构结合在一起的,因此结构也很松散,而其中一部分成为了离合词。如:
参加军队——参军??????旅行游览——旅游

五、决定动宾型合成词可否离合的因素

(一)由动宾型合成词的动词成分的动词性决定

离合词均是动宾型合成词,但动宾型合成词并不是全都可以离合。这是什么因素造成的?笔者认为这主要由动宾型合成词的动词成分的动词性所决定。动宾型合成词的显著特征就是动作性比较弱。所谓动作性比较弱具体表现为不表示一个物理过程,没有一个外部的明显可见的动作。当动作成分意义抽象时,动作性自然就弱;意义比较具体的,其动作性比较弱,如“复职、贬官、保温”。“道歉”可以离合,但“抱歉”却不能。在“道歉”与“抱歉”的比较中我们可以发现,“道”在“道歉”中的动作性有点抽象,主要表示说话这一方面,而“抱歉”中的“抱”则要抽象得多,已经找不到一个具体的动作了。虽然“道”和“抱”的动作性都不强,但较之“抱”,“道”的动作性要强些,因此可以离合。这一点我们还可以从“洗澡”看出来。因此我们可以说一部分动宾型的合成词中,其动词成分动作性强的可能会发生离合。

(二)由其成词历史所决定

动宾型合成词一部分成词时间较早的,语素之间的紧密程度比较高,词化程度高,因此不能离合,如“得罪、从事”。
(10)“得罪于天子。”(《诗·小雅·雨无正》)
(11)“子华由是得罪于郑。”(《左传·僖公八年》)
(12)“为得罪于父,不得近,出妻屏子,终身不养焉。”(《孟子·离娄下》)
以上例句中的“得罪”还是一个动宾短语,在单音词向双音词过渡的过程中,它的句法关系被淡化,逐渐变成了一个合成词,但其成词的历史比较长,紧密程度比较紧,词化程度比较高,因此不能离合。而像“洗澡、点名”等词成词时间比较晚,词化程度低,于是形成离合词。

(三)由其宾语成分是否具有转喻或隐喻性质

有些动宾型合成词,其宾语成分虽是具体的物质名词,但在词内已改变了用法,有了转喻或是隐喻性质,不再具有具体性。如“萌芽”的“芽”是一个具体物质名词,但在词内是一种转喻用法,表示与口有关的说话内容,“芽”不再有具体性了。同样的例子还有“动身、撑腰、动笔”等。这类词结合紧密,一般不能离合。

六、造成离合词强弱离散形式的因素

典型的“离”法是在中间插入一些成分,如“洗了一次澡”之类的。所有的离合词都可以这样。还有的离法,甚至干脆位置也颠倒了,离的老远,如“发是什么时候理的”之类。但并非所有的离合词都具有这种“离”法,如“担心”我们可以说“为女儿担了不少心”但似乎很难把“心”给离到“担”前面去(不是绝对不行,但不常用)。再比如“留意”似乎比担心还要难“离”些,但我们可以说“留点儿意”。笔者认为离合词的强弱离散形式由两部分原因造成,一个是外部原因,一个是内部原因。

(一)外部原因

1.语用层面的原因。双音节词的历时发展,必然使它们会在结构上产生不稳定性。这是离合词产生的静态原因。而口语语境的随意性给一部分动宾性的合成词带来使用上的随意性,使其可以插入一些成分,或是颠倒语。这是离合词产生的动态原因。而语法的类化作用,又使越来越多的动宾性合成词具有了离合词的特性(付士勇,2001)
2.汉语结构赋义规律的制约。石毓智(2002)总结出的汉语“结构赋义”规律:对于光杆名词(包括缺乏有定性修饰语的名词短语),出现在动词之前时被自动赋予了一个“有定”的语义特征,动词之后则被赋予一个“无定”的语义特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离合词语序颠倒都是为了表达“有定”的语义特征,例如上面提到的“发是什么时候理的”“连觉也不睡”。

(二)内部原因

内部原因主要是和离合词中的宾语成分的语义特征有关。我们将“理发”和“留意”作比较,会发现“理发”的“发”是“头发”,语义相对比较具体。在我们认知中,宾语成分越具体,就越容易将它作为一个可单独使用的名词对待,因此会增加附加成分,或是移动其语法位置。相反的,“留意”的“意”的语义相对就抽象得多。所以我们得出宾语成分越具体,它的离合程度越大,反之宾语成分越抽象,他的离合程度越低。
七、结语
现代汉语词汇的发展趋势是单音词向双音词发展。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口语中,离合词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而离合词的语素则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一种单音词化的特征,这是一种反潮流的现象还是一种新的趋势?抑或这些离合词全是一些新出现的词,这些词会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提高其词化程度,最终其离合程度会随着时间的发展逐渐降低?这将是我们要继续思考和关注的。
参考文献:
彭楚南.两种词和三个连写标准[J].中国语文,1954,(4).
林汉达.什么是词——小于词的不是词[J].中国语文,1955,
(4).
[3]王力.中国语法理论[M].北京:中华书局,195

5.???

[4]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

2.???

[5]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6]陆志韦.汉语的构词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

源于:论文格式模板www.udooo.com

57?.
[7]张寿康.略论汉语构词法[J].中国语文,1957,(6)?.
[8]段业辉.浅谈离合词[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
(2).
[9]付士勇.论离合词[J].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2001,(1).
[10]石毓智.论汉语的句法结构和词汇标记之关系(有定和无定范
畴对汉语句法结构的影响)[J].当代语言学,2002,(1).
[11]冯胜利.论汉语“词”的多维性[J].当代语言学,2001,(3).
(潘玉华 饶春昆明理工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650091)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