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毕业文献综述 >中国神话体系构建和动画艺术

中国神话体系构建和动画艺术

收藏本文 2024-03-15 点赞:8599 浏览:3408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中国神话,作为中国文化之源,记录了人类成长的烙印。原创动画,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中的核心要素,是推动文化和发展经济的生力军。结合这两者进行思考,是本文的立意所在。
【关键词】中国神话;原创动画;体系;构建
1003-6652(2012)01-0072-02

学术界对于神话的定义和范围的界定,一直是众说纷纭。人类学者、历史学者、社会学派、语言文学等研究者分别从本学科的角度对神话的剖析解读,使神话研究先后派生出一些理论体系,如人类社会学理论、实用主义古史辨、历史学派神话体系、语言学神话理论等学派学说,尤能代表神话学观点的人类学派的学者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到:“最早的神话是野蛮部落的艺术,较有文明的后代继承并发展了它。”这是本较早系统研究神话的理论著作。后来,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又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将神话从理论高度上概括为:“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形象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实际上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由于神话本身的混沌性和综合性,来自哲学、心理学、美学、文学、艺术学等众多学术领域的学者,赋予神话神秘化色彩本身又一层神秘化,使神话学在西方成为一种众人瞩目的文化思潮。
目前所能查阅的资料表明,“神话”这一外来词首先出现在中国,要追溯到20世纪初留日学生蒋观云在《新民丛报》上发表《神话、历史养成之人物》。此后,神话便引起中国学者的兴趣和广泛关注。尽管西欧、日本等国家比我们早先接触到神话的概念,但并不意味着中国神话内容和文化的落后与匮乏;相反,华夏文明的悠久历史和渊博文化恰恰借由神话这片奇幻的天空让所有中国人乃至全世界大开眼界。其实,早在几千年前,《山海经》、《楚辞》、《庄子》、《国语》等古籍中就有记载诸如天地的开辟、人类的诞生、物种的起源等神话内容。到20世纪20 年代,神话真正以一门科学的身份进入国门。黄石、茅盾、谢六逸、闻一多、鲁迅是早期涌现的一批中国神话研究者,茅盾的《中国神话ABC》,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闻一多的《神话与诗》,这些涉及神话的著作乃对后人助益良多。当时,在以人类学派观点为主导的大的文化背景下,这些中国神话的先驱者多数坚持传统神话学的观念,即强调神话不可模仿的原始性特征。在神话学上建树深厚的袁珂先生研究神话,首先也是继承了传统神话的观点,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他拓展了神话研究的时间,“神话产生于原始社会,并不是阶级社会就消亡了。到了阶级社会,它仍然通过群众的口耳相传,在流传,在发展,在演变。并且在阶级社会尤其是在我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又随时产生了许多新的神话,但总归是神话,这是谁也不能否定的事实。这类神话,非古典派学者狭义的界说所能概括,我们只好称之为‘广义的神话’。”从1950年第一部神话专著《中国古代神话》出版,到后之所著《中国神话史》这中国第一部神话史,其神话学视野日渐开阔。此书首次将散落不成体系的神话材料作了纵贯的、系统的论述,对少数民族的神话也作了分类介绍,此外,书中还专章叙述了中国神话研究的历史状况,神话对历代文学的影响等等,成为我们后人研究神话的钥匙。
今天,我们所要建构的中国神话体系,亦是以前人的研究内容为基础,不同的是,不是文学的、而是从艺术角度来对中国的神话体系发展逻辑作一个串联,因为在肯定神话文化、文学价值的前提下,神话的艺术价值发掘不多,不少神话研究者都忽略了神话的艺术性。因此,本文认为可首先确立中国的神话时代是从伏羲女娲到大禹治水,对这段历史的神话资料和内容整合后,把它片段的形态通过上古文献、出土文物和相关田野考察的经验进行互相比对,勾勒整理出其中逻辑的内在联系,最终来构建一个合理的完整的中国神话体系,这将是一种区别于文学研究的中国神话艺术体系研究。勾勒中国神话的发展脉络,体现它的逻辑发展问题,主要依靠三方面的依据:一,上古神话的文献,强调古文献里面包括文字和古代的造型艺术;二,考古界历年出土文物,主要是出土的代表性器物及其纹饰,包括青铜器、牙雕和玉雕一类的雕塑;三,民间文化的田野调查,包括少数民族的神话传说和民族纹饰,如西南少数民族的铜鼓、蜡染等等。最终的研究成果要通过田野调查和图像的搜集(包括服饰、器物、用具、建筑)的研究路径来实现。在非物质文化正在逐步得到重视的文化转型期,完成中国神话体系构建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可以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得到一个更加完善的体系,提高民族文化的自豪感。这项举措对中国当前国际的地位提升而言,确立其正确的民族自信心和自我文化价值认同观念十分重要。它不是傲慢自大的,也不是从自卑中解放出来,而是文化的、历史的、有逻辑的、积极的自我认同。中国历史文化一般认为从夏、商、周开始有详细的历史纪录,之前是零散的记忆与传说并存,而神话故事作为原始先民对自然、宇宙的原始认识,作为民族文化的精华,那么,在现阶段,构建它的逻辑发展体系不仅具有历史意义,也是有现实意义的,它是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是从意识形态高度上对民族文化的整合。
神话学之所以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当推其自身的历史地位和文化性质。在全球化的发展势态下,要走向世界,必须拥有自己的民族文化特色,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然而在构建中国神话体系的同时,有必要辅以结合中国的原创动画艺术。回顾中国五六十年代动画“中国学派”的昔日辉煌,今天的中国动画市场被欧美日韩动画占据了大半壁江山,随之而来的,是外来文化意识的转移和传播,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和审美体验被一一重塑。美国迪斯尼根据中国故事改编的“花木兰”就是一例。在一个有长城、天安门、柳树、佛洞、山水风景等中国文化符号的文化情境中,吾之所见是一个基本西化的中国角色,木兰更像是一个为实现自我而从军的美国版女英雄。肖珉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国产动画”中提到“美国利用动画形式进行‘文化转移’,注意对‘他文化’的‘适量性’保留,然后再从本质上进行完全美国式的灌输……在故事改造中,美首先进行的是‘去情景化’和‘去本质化’。确定其核心要素,然后才加以重构和重新情境化。”在这种势态下,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对神话故事梳理的方式来构建中国神话体系,通过充实了神话精神内核的动画这种媒体传播方式的活态传承,来唤醒传统文化的复苏和民族文化的觉醒,去呼唤人类对过去的认同与记忆、对未来的保护与探寻,同时打开中国动画市场发展的瓶颈问题,这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层面来看,都必然会产生积极、正面的时代效应。在今天的图像时代,选择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的动画这种受众面广泛的艺术形式来表现神话,以神话为艺术主题来实现动画原创,除了可以充分利用到丰富的文化遗存,还可以充分发挥不受时空限制的动画的视听形式的美感,二者互为补充,合理催生文化传播与动画原创的关系。因此,将神话体系引入动画原创艺术的创新思考可以说打破了双方局面的僵化,直接使神话学与当代艺术创作乃至社会生活发生联系。
国家提倡文化创意产业,为原创动画的研究与产业化提供好的契机,民族动画产业应借此提高中国动画市场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现在大多动画原创性不能得到真正体现,动画市场变成国外动画的外加工生产基地,除经济原因外,更重要的是缺乏自主创作原创动画的能力,如剧本的原创,人物造型、音乐、形式风格、叙述手法的原创等等。动画是一种手段,是具有技术和艺术双重性质的手段,技术固然重要,但动画的文化原创、艺术原创仍然是动画的生命和灵魂,这就是原创动画艺术的时代文化价值,是原创动画在跨文化传播中秉承传统民族文化的不可回避之责。原创动画以民族艺术、民族文化为原创素材,它的原创既体现在故事内容的选择上,也要考虑到配乐、色调等构成要素,甚至具体到片中的场景设计,特定人物的造型、服饰、动作、语言等,在形式和内容上均要体现民族文化的精髓。
参考文献
袁珂《中国神话史》 重庆出版社 2007年版。
王增永《神话学概论》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7年版。
[3]潜明兹《中国神话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4]冯文、孙立军《动画艺术概论》海洋出版社 2007年版。
[5]王乃华、李铁《动画编剧》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
[6]王冀中《动画产业经营与管理》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责任编辑:李盼盼)
收稿日期:2011-12-13

摘自:学术论文翻译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