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题目 >分析本土化论新形势下国际化和本土化融合网

分析本土化论新形势下国际化和本土化融合网

收藏本文 2024-03-27 点赞:14675 浏览:6017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全球化已成为描述世界发展现状和人类未来趋势的一个基本概念。本文论证了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化与本土化的辨证关系,指出国际化是全球化环境下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本土化是国际化的内在要求;并提出国际化与本土化融合中要注意的问题,最后指出我们要借鉴国外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先进经验,探索适合我国教育自身特点的国际化方式,推动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的培养水平,加快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
关键词:全球化;国际化;本土化
1004—9142(2012)04—0141—03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潮流。全球化已成为描述世界发展现状和人类未来趋势的一个基本概念。广义的全球化泛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以来,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之间相互关系和影响日益密切、渗透和融合的过程。狭义的全球化则特指20世纪70年代第三次科技产业革命以来,世界经济政治关系向着一体化方向发展的趋势。总的说,全球化是一个长时期大规模复杂的人类社会变迁过程。在全球化时代,由于时空的压缩,世界成了一个“地球村”。全球化对我国高等教育产生冲击的突出表现就是国际化与本土化的矛盾。在全球化进程中,我国高等教育应该从我国国情的实际情况出发,既要实现国际化,学习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管理方式,又要坚持本土化,维持国家高等教育的教育主权和独立地位,发扬中华民族教育的优良传统。

一、国际化是全球化背景下的必然发展趋势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国家之间的竞争,其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高等教育国际化就是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教育资源,为国家培养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发展的今天,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理念愈来愈受到重视。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各国高校的中心发展战略问题和国家高教政策的重要方面。我国许多高校也已经将国际化办学列为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参与国际间的各种经济和社会活动日益频繁。经济全球化导致各种不同文化相互交融。教育国际化加强了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加快了国际化的步伐,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高等教育国际化对我们国家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首先,高等教育国际化可以提高高校的办学水平,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其次,可以传播中国文化,加强世界对中国的了解。第三,可以引进优势教育资源,学习和吸收国外的优秀文化。第四,经济全球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物质基础,高等教育国际化可以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全球背景下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基本趋势,也是发展

摘自:毕业论文如何写www.udooo.com

中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必然路径。
国外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起步早,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经验。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的高等教育从教育体制、专业设置、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多方位多层次的改革,无不和关注高等教育国际化有关。
美国是极力倡导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国家,其高等教育国际化有近一个世纪的经验。2000年,美国颁布了《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法》,强调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性。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目标有下面几个方面:一是学术目标,主要是加强教学和科研的质量。二是文化目标,通过吸收外国留学生、派遣学生出国、加强学者交流等多种途径,实现美国核心价值观念和文化的输出。三是经济目标,招收外国留学生为高校增加收入,同时希望通过国际化教育增强本国学生的就业能力。
英国也十分重视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在积极响应欧盟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政策同时,英国还不断改革和完善国内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推进教育国际化,比如通过改革奖学金政策,吸引海外高水平人才到英国留学。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中,英国政府十分重视教育质量,并制定了保证教育质量的法律法规。在高等教育实现形式上,英国除采取留学生教育外,对外合作与交流的形式还有:联合培养、联合办学和人员交流等。
德国是世界上高等教育非常发达的国家,在高等教育国际化方面有着优良的传统。德用十分重视留学生市场,既是留学生接受大国,又是留学生派出大国。德国不仅视高等教育为树立其优良国际形象的重要途径,而且视其为推进全球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自1997年起,德国启动“国际课程计划”,开发国际课程的高校最高可获得政府50万欧元的支持。

二、本土化是国际化的内在要求

高等教育的本土化是指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维持本国高等教育的教育主权和主体地位,发扬本国优秀教育传统,形成具有本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的过程。在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中,必须与我国的教育传统相融合,必须要维护我国高等教育的民族性和本土特色。从根本上讲,大学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其实质是一个本土化的过程,国际化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本土化。在吸收国际先进经验的同时,优化我们自己的模式,保持我们的优势和精华,显示中华民族的个性。高等教育只有根植本土文化,才能在国际化的环境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纳适合自身的人类文明。
高等教育本土化的重要性应引起足够的重视。首先,全球化带来了强势文化对我国文化的冲击。教育本土化就是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保持民族特色,反击后殖民文化渗透。其次,全球化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教育理念。而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教育理念只有本土化后才能被消化吸收。缺乏本土化,国外先进的理念只能是流于形式。国际化与本土化是相辅相成的。国际化以本土化为依托,本土化要靠国际化深化发展。中国要真正参与全球化进程,就必须发扬自己的独特优势。

三、实现国际化和本土化的融合

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是不矛盾的。教育具有民族性,才有国际交流的必要。高等教育的本土化与国际化相伴而生,各国在国际化进程中,既要学习他国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管理方式,又要维持国家高等教育的独立地位和国家高等教育主权,发扬本国和本民族教育的优良传统,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为了使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实现高起步、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我国高校在教育国际化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积极推动双向留学发展
双向留学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校不要只是外派人员去国外交流和学习,还要积极吸收国外的留学生到中国学习。各国之间要彼此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合作、取长补短。现阶段,来华留学的人数都在不断增加。我们也不能只是单一地追求经济利益,不加限制地招收外来留学生。要处理好引进和派出的关系,保证留学生学习质量,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良性和可持续发展。
(2)遵循平等交流合作的原则
发达国家相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其高校历史悠久,教育实力雄厚,在高等教育方面占据了主导地位。但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一流大学还是一般性大学,彼此都应本着平等交流的理念来对待彼此的合作关系,二者间不应存在谁高谁低的情况。否则,双方都不会从彼此的交流中得到收益和提升。
(3)坚持多元化原则
高等教育国际化应该放眼全世界,吸收各国的优秀文化,博采众长,而不只是仅仅停留在“美国化”和“西方化”。我国在很多国家开设了孔子学院,吸收国外学生学习中国文化。这是一个在全世界推广中国语言和文化的平台,是为更好地相互理解和促进和谐而加强交流与沟通的平台,也是提升中国国际形象非常重要的手段。
(4)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国际化方式
高等教育国际化既是一个理念的问题,又是一个实践的问题。高校要努力探寻适合自己的国际化途径。对于研究型大学,由于其具备参与教育和科研国际竞争的条件和实力,因此应全方位参与国际交流和竞争,力争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排头兵。对于教学型高校主要是通过发挥某一学科的优势和办学特点参与国际交流以提高其参与国际竞争的整体实力和水平。对于高职高专院校,主要是通过在教育教学中融入国际化信息,加强教师与国外的交流,增强开放意识等形式实现教育国际化,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技能型人才。
综上所述,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环境和高等教育日益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我们一方面要大力引进和借鉴国外的先进教育经验,另一方面更要植根于本国文化,发扬优良办学传统,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这也要求高校的政策制定部门深入研究,开拓思路,全方位地开展国际交流工作,逐步提升我国高校的国际化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更好地为人才培养怎么写作。
(责任编辑:介文)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