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艺术 >> 美术 >简析改革开放革新开放三十年绘画中“民众”形象流程

简析改革开放革新开放三十年绘画中“民众”形象流程

收藏本文 2024-01-29 点赞:35228 浏览:15916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革新开放的三十年,随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整体性变革,中国美术产生了新的变化。在这个摒除了思想禁锢、追求自由的时代,文艺界就如笼中之鸟,得到了自由,翱翔在空旷的蓝天,开始了新的春天。“民众”作为国家变革的社会力量,在三十年的历程中身份和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文化意识,成为中国文化领域里极其重要的文化角色。同时,“民众”形象的转变也在绘画史上起着特殊的作用,成为艺术作品中的重要表达对象,艺术家总是要通过“民众”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本论文立足于“民众”形象探讨,“民众”在这里主要指城市市民、工人、农民等普通群众。上世纪革新开放以来,当艺术家们把目光以所谓的政治领袖人物、英雄人物等转向普通的“民众”形象时,绘画的观念就出现了更新。笔者重点探讨革新开放三十年来“民众”形象在艺术中的变迁,以此来见证这段绘画史的变化历程。内容主要以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一、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观念下的革新开放初期绘画中的“民众”形象探讨。这部分主要是探讨文艺界是如何突破“”以来种种的束缚,开始了美术的新篇章。探讨艺术家如何以人民大众为题材,追求新的人文道德,新的文艺思想。二、探讨“85思潮”中的困惑与政治波普中的“民众形象”来探讨。85以后到90年代,出现的诸多绘画流派、艺术思潮,对“民众”文化意识的转变进行了梳理,指出了“民众”在社会中存活情况和精神样貌转变的理由,及其他们的转变给绘画史带来的新不足。三、通过对二十一世纪新视野下绘画中的弱势群体探讨,来对“民众”以后的进展做出了展望。当代艺术作为新世纪的文化载体,对当代社会的焦点不足——弱势群体,给予了最本真的回应,他们用画笔呼吁全社会重拾人文关怀,关注“弱势群体”。总之,“民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车轮,是国家和谐建设的历史使命。中国的进展离不开“民众”的力量,它是当代社会急切要解决的不足。当代艺术具有当代的话语权,对“民众”在新世纪的存活意识和样貌应给予最真切的解答,表达他们最切实的诉求。针对当前我国对“民众”不足的近况,国家要采取合理化的倡议与对策,来改善人们的现实情况。新世纪以来社会文化成为当代艺术的文化意识,而社会文化的实质是“民众”的文化。探究绘画中的“民众”形象,对绘画史的进展探讨具有现实作用;同时,对国家的和谐建设具有重大作用。关键词:革新开放论文民众形象论文文化身份论文

    中文摘要5-6

    Abstract6-8

    绪论8-11

    一、 探讨作用8

    二、 国内外探讨近况8-9

    三、 探讨策略9-11

    第一章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观念下的“民众”形象探讨11-22

    第一节 “春天的来临”——中国美术的新篇章12-15

    第二节 革新开放初期绘画中的“民众”形象特点及历史理由15-22

    一、 以罗中立的《父亲》说起16-17

    二、 其他绘画中的民众形象体现17-19

    三、 “民众”身份与地位转变的理由浅析19-22

    第二章 “85 思潮”中的困惑与政治波普中的“民众”形象探讨22-37

    第一节 “85 思潮”的缘起23-24

    第二节 85 美术新潮中的“民众”形象探讨24-30

    一、 迷茫的一代——85 运动中的民众形象浅析25-28

    二、 新潮美术中艺术家和“民众”所构成的联系28-30

    第三节 政治波普中的“民众”形象探讨30-35

    一、 肤浅的演奏——政治波普艺术形象的通俗化30-32

    二、 艺术的游戏——生活不等于艺术32-35

    第四节 多元与困惑的九十年代绘画35-37

    第三章 新视野下绘画中的弱势群体37-46

    第一节 “民工潮”在绘画中的解读37-39

    第二节 弱势群体形成的理由39-41

    第三节 弱势群体在新世纪的定位及其在艺术中的体现41-46

    一、 艺术视野中的“弱势群体”41-42

    二、 弱势群体与艺术家的责任42-46

    结论46-47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