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教学改革 >> 实践教学改革 >叶芝诗歌中探寻和隐藏

叶芝诗歌中探寻和隐藏

收藏本文 2024-04-22 点赞:12541 浏览:5539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爱尔兰作家威廉·巴特勒·叶芝作为1923年诺贝尔得主,一生创作颇丰,他的诗歌汲取了浪漫主义、神秘主义、唯美主义、象征主义以及现实主义的精华,风格独特,在艺术上被视为从传统到现代的缩影。在他诗歌由传统到现代的嬗变中,通过剥离其创作精神中隐含的探寻与隐藏倾向,对理解叶芝诗歌创作中主体精神的矛盾和复杂性有重要作用,更能充分领略其诗歌由此产生的纷繁芜杂的瑰丽色彩。
【关键词】探寻;隐藏;唯美主义;意象主义;现实主义
1009-5071(2012)08-0195-02
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英语诗人”(诗人艾略特语),威廉·巴特勒·叶芝为诗歌界涂上了浓重的一笔。无论从早期的浪漫主义、唯美主义、象征主义及至中期趋于冷静的现实主义,还是后期具有哲理色彩的现实主义,叶芝诗歌中能够挖掘出一种精神行为——探寻与隐藏,即他在诗歌中以自我的两种矛盾方式试图去调和矛盾,在矛盾的碰撞中他的诗歌呈现更有张力的特点。通过分析这种隐藏与探寻倾向的表现及产生的原因和效果,可从纵深角度纵观叶芝的思想及诗歌价值。
早期诗歌:孤独地探寻,单纯地隐藏
大卫·皮尔斯认为:“19世纪,英国奴役下的爱尔兰丧失了自己的语言,政治意志被削弱……文化扭曲变形,成了荒谬可笑的模仿。凌驾于一切之上的是罗马教廷和英国王权。”在反殖民民族主义斗争中……文化民族主义者以回逆的方式,在已绝迹的古爱尔兰文化中寻求重构爱尔兰身份认同的灵丹妙药……叶芝试图创造一种具有爱尔兰主题和格调的爱尔兰文学以复兴古老的爱尔兰文明。
诗人生活的年代正是爱尔兰完全被英国吞没的时期,因此他早期希望成为英雄,获得民族认同感,让世界认识到爱尔兰的历史,勾画出爱尔兰民族文化的轮廓。因此诗人早期诗歌都与爱尔兰神话、传奇和民间传说有关,经常带着神秘和忧郁的色彩。诗人在表达对理想王国的探寻时,却常隐藏于诗歌世界里。或隐藏于梦幻的仙境,如《失窃的孩子》里精灵的国度;或隐藏于亦真亦幻的自然美景中,如《茵尼斯弗利岛》;或借由诗歌里的英雄来展现自己,如《郭尔王之癫狂》、《佛格斯与祭司》、《乌辛漫游记》里面的传奇人物,都带有浓重的爱尔兰色彩。
另外,贯穿于叶芝一生的是爱欲与,这种的来源处是一个爱尔兰民族主义者茅德·冈,叶芝从二十三岁遇见这个女人起,一生都在追求中品尝拒绝,当这种浓稠热烈的感情在现实世界中无处可去后,转而在艺术世界得到迸发,诗人借由意象辗转表现探寻爱情的意愿。比如,1899年出版的诗集《苇间风》中的《流浪者安古斯之歌》,是安古斯渴望寻求与一个仙女结合的故事,诗歌通过一个诗人化身的戏剧人物安古斯展现了叶芝对爱的追求,尽管所探寻的爱情无方向或者无休止,诗人仍然饱含着极大的勇气,并坚持在幻想的世界中圆了幻想的梦:“在草丛漫步,去采摘银苹果和金苹果”。其中,“金苹果”和“银苹果”的原料金和银说明了这种情感的珍贵,并且随着时光的流逝不会变化。叶芝探寻的实质是爱情的永恒,只不过在探寻的过程中,由于现实的不可能,诗人隐藏在安古斯身上,借安古斯希冀与姑娘在象征的秘境里天荒地老。
无论检测扮英雄还是追求爱情,叶芝是以个体形象理想化单纯化得藏匿于幻觉中,呈现出孤独探寻者执意前行的姿态,其诗歌中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的特色使语言尤为华丽。
中期诗歌:立足现实冷静地探寻与隐藏
在叶芝诗歌创作的中期阶段,风格和价值观开始发生转变,他开始立足于民族政治和历史,创作出具有人性主义的诗歌作品。1914年出版的《责任》一书就充分体现了叶芝的这一变化。短诗《外衣》就是作为一种探寻精神来宣言的:“就让他们拿去吧。”如同抛弃一件外衣一样,他毅然地抛弃了原来的创作理念,“将要赤身行走”显示出诗人的决定。诗人的宣言似乎表明在探寻之路上开始抛弃隐藏,坦然面对一切,但当探寻到新的理想时,诗人又不自觉地进入到另一个隐藏中。
叶芝受其学生庞德的意象主义运动的影响,诗歌开始呈现一种正视现实的简朴和诚挚的诗风。意象主义要求直接表现主客观事物,删除一切无助于“表现”的词语,以口语节奏代替传统格律,反对过多的情感和技巧。因此,诗人在诗歌写法上抛弃了隐藏,但在思想实质上,探寻的同时又进入另一种隐藏。如《库勒庄园的野天鹅》诗集中的《渔夫》就体现了叶芝在维护旧的阶级秩序上的一种探寻,渔夫是隐藏在事物表面的一个智慧的人物形象,他的捕鱼行为实际上还是象征着对世界的探寻。正如叶芝所说:“渔夫并不存在,一个并不存在的人,一个只是一个梦的人。”叶芝利用渔夫这个形象,代表着爱尔兰农民形象,深刻地反映了爱尔兰农民在爱尔兰民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诗人透过这个形象展示了渔民的田园生活以及与自然的浑然天成,以此证明农民是爱尔兰农耕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叶芝重视爱尔兰农民在于其思想

源于:普通论文格式范文www.udooo.com

观念,中产阶级的日益壮大使叶芝选择了逃离新的社会形态,而他保守的思想一直认为农耕文化和城市贵族是爱尔兰民族的根本,他固步自封地隐藏在旧的阶级和文化秩序内,建构着他的民族文化。叶芝曾经说过:“有三类人创造了所有美好的事物:贵族创造了美好的仪容,因为他们位高,所以居于生活的恐惧之上;村夫创造了美好的故事和信仰,因为他们没有什么可失去的,所以不会患得患失;艺术家创造了所有的美,因为上帝使他们无忧无虑。”因此,叶芝把自己的想法隐藏在《渔夫》这样的诗里,渔夫即是诗人隐藏的一个梦,一个探寻旧世界文化守成的理想的梦。叶芝在创作中常用爱尔兰下层民众做自己的“面具”,希望自己和爱尔兰人从这些人物身上继承和发展这一优良的文化传统。[3]
叶芝立足于现实的诗歌创作,从主动的想象和华丽的辞藻中逃离出来,从对神话和传说的疯狂中走出来,将与之相反的冷静视为产生之处,探寻与隐藏的相互交织中,具有嘲讽的色彩。
晚期诗歌:决绝地探寻与隐藏
叶芝晚年的诗歌更趋于哲思,这与诗人自身的沉淀及思想体系有关。在世俗生活中,追求渴望的人未果,在精神世界中,因“担心写不好最后一首诗”而在创作中疾步行走,这中间的苦闷和历练使诗人进入一种更为决绝的探寻之中。爱尔兰富于浪漫、神话色彩和英雄气息的精神传统是叶芝精神的家园,也是他一生致力于重建的事业,从隐藏于梦幻世界中到经历了一系列民族主义运动,他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离目标越来越远。通过对时事的讽刺他表明要理性地看待世间俗物,坚守住最后的精神世界。
诗歌《驶向拜占庭》即是作者思想升华和探寻出路的一个代表作,叶芝在这首诗中已经忽略了拜占庭的地域性,而把其作为精神的栖居地,在漫长的探寻之中,他抛弃了现实,直抵神灵之地。而在这个过程中,他讥讽了所处的环境是不适合“老人们待的”,充满着“种种肉感的音乐”,而认为用“灵魂拍手来歌吟”才是“不朽的理性和杰作”,为此,要寻找这样一个地方,“驶过汪洋和大海万顷”才能到达的拜占庭正是要寻找的栖息之地,“汪洋和大海万顷”说明这个地方离现实之境的距离之遥远,更证明这样一个圣地与现实的差距,需不畏深远才能到达,表明诗人想逃离现实之境的决心和毅力。到达这个理想王国后,我期盼着“圣徒们销毁掉我的心”,让灵魂得到指引,用“锻金或镀金铸造”成“永恒不朽的手工艺精品”,在这里,可以看到诗人想永久隐藏在这个精神家园的心结。探寻之路使诗人有了隐藏之地,正如最后一句“歌唱那过去和未来或者是当今”,已经将诗人隐藏之地升华为时间和空间以外的永生,进入到一种宗教、艺术和生命三位一体的哲学境界。
可以说,叶芝在这首诗歌里探寻的已非现实实质这么简单,在他的思想体系中,灵与肉逐渐分离,诗人走向一个形而上的无限之中。因此,这篇诗歌呈现出现实主义、象征主义、哲理诗三种因素,漫长的探索与冥想中,叶芝通过哲学、民俗人类学和个人心理能量之间独一无二的文化沃野的开掘,创造性修剪出了一片理性象征与浪漫抒情水融合二为一的完美诗歌庄园。[4]
纵观叶芝各时期诗歌中所显现的隐藏与探寻表象,究其原因,正是长期以来被压抑在诗人潜意识中的苦楚,诗人将其转移到诗歌中,在灵与肉的分崩离析中,探求一种化解矛盾的和谐之道,即使诗人对爱尔兰文化复兴的固执坚守已显示出了它的落后性,但在这个过程中,诗人为我们呈现的是思想与艺术交织的丰富盛宴。
参考文献
陶家俊.爱尔兰,永远的爱尔兰[J].国外文学,2004,4
爱尔兰.叶芝.叶芝文选卷

三、王家新选编[M] .东方出版社:1996,第180页

[3] 何林.叶芝与爱尔兰文化身份的建构[J].当代文坛,2010,4
[4] 沈健.叶芝诗四首解读[J].名作欣赏,2005,3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