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素质教育 >谈述教学效果培养记忆能力,优化教学效果站

谈述教学效果培养记忆能力,优化教学效果站

收藏本文 2024-01-25 点赞:32272 浏览:14669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数学虽然是一种逻辑性很强的学科,但同样需要数学记忆能力。记忆能力培养的途径很多,但理解是记忆的前提,没有理解的记忆是很难创新和维持长久的。本文所提记忆方法旨在抛砖引玉,期望可以引发广大同行去思考,让数学学习变成一种乐趣。
【关键词】数学;培养兴趣;增强记忆
数学记忆是数学学习的重要一环,尤其是数学学习的起始阶段,数学记忆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数学课堂的各个环节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而且要善于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
1. 贯穿课堂,培养兴趣 兴趣在记忆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歌德曾说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是的,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记得快、记得牢,保持时间也长;反之,对不感兴趣的事物记得慢,记住之后忘得也快。因此,教师要把握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教学初巧妙设疑创设问题情境激起探索情趣;教学中用直观教具和学具的演示操作,调动学生的各路感观,激发学生的多个兴奋点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有就是把数学知识生活化。数学知识生活中来,亦是怎么写作于生活,现实生活是数学知识的出发点和归宿。找出了这层关系,学生就明白了知识的产生及妙用,产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要巧妙地找出数学知识和生活的结合点。如我在教学四年级的“可能性”这一知识点时,设计了一个情节:一名歹徒正在对一名妇女进行抢劫,被正在执行公务的发现了。队长和他的队友展开追捕,可追到路的尽头歹徒不见了。路的尽头有两幢楼,是一间大饭店和一间大型超市,你是队长,你应如何展开追捕?如此学生仿佛个个都是队长,兴趣盎然地加入到“追捕歹徒”的行列。有了这样一个好的开头,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各种感官随之也调动起来。这一节课学生印象深刻。
2. 课前预习,加深模糊记忆 数学涉及到逻辑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以及文字语言等,它的信息量非常大,如果学生在课堂全盘记忆所有内容,势必过犹不及,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为此,加强学生课前预习,学生能够理解的尽量自己解决,不能理解的将问题带到课堂上。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很容易跟上老师的思路,即使不理解的问题可以在老师点拨之后便柳暗花明。在课堂上学生思路与老师思路不断发生碰撞,有契合也有不同,学生不断对比和归纳,最终使记忆更清晰、更准确、更长久。
3. 通过练习,增强学生记忆 无论教学方法如何先进、有效,练习永远是最好的帮手。过去人们对练习认识过于偏颇,认为练习就是埋头苦练,这样的确能够创造高分,但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显然不再适合。练习应当是有的放矢的,老师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练习,要做到讲练结合,并将所遇到的问题及时有效地进行反馈。老师可根据学生水平差异、课本重难点将练习分为基础达标、变式提升和综合拓展三个阶段,以基础练习为主,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尝试拓展新试题,使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深刻。
4. 学习新知,理解为重 记忆是有一定规律的,当数学信息经过学生有意识的学习后形成短时记忆,但这些记忆不经过复习就容易遗忘,只有及时复习才能形成长时记忆。单纯死记硬背的长久性和准确性都不高,理解才是记忆的前提条件,将公式、定理、概念等数学知识充分理解后再勤于记忆,才能达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的效果。如同学们在学习“等式性质”一课时,教师可利用商店里经常看到的台称做例子,称取一定质量的物需要与之对应的砣,物的质量增或减同样需要砣进行相应的增或减,才能使台秤平衡。这个例子学生们几乎天天碰到,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就会进入情境:“噢,等式和台秤一样,左边加右边也加,左边减右边也减。”这样以来抽象思维几乎近于自然,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更加深刻和准确了。由这则例子可以看出,单纯靠死记硬背很难,但如果理解了这类题型并归纳、总结,甚至不用刻意记忆就可将问题化难为简,轻松解决。
你记住的东西不一定理解它,而你理解的东西就能更好地记住它,理解是记忆的基础。所以,在教学新知识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知识要注重理解。理解就是对需要掌握的内容进行充分的研究,了解它的内部联系、本质和特点。课堂中可采取如下几种方法:(1)比较。任何事物都具有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要理解它们,就需把它们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正确地分离,用比较的方法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通过实物比较,学生可以快速地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2)类比。其实新旧知识间多数可通过类比进行迁移。类比好比是一个快速通道,通过类比能够快速同化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学习了整数的乘除法计算,整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就可以类比迁移到小数的乘除法计算。(3)感官协同。感官协同就是把自己的眼、耳、口、手等各种感官都动员起来协同感知,这样,对事物的认识理解就建立在多层次、多通道的信息之上,理解更为全面,记忆就更为牢固。如教学三角形的分类时,让学生对三角形学具摆一摆,比一比,分一分,然后同学讨论交流相同类型的三角形的特点,学生对三角形类别就形成了音、形,义的协同认识,非常难忘。
5. 视、听、动等多分析器参与增强记忆 一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记忆方式过于机械,往往仅凭单一的分析器进行记忆,这样就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学生应通过多种渠道刺激大脑,使记忆更深刻、更长久。首先,“视”是指学生通过多媒体让一些抽象内容形象化。如学习椭圆时,老师可将其制成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形象看到椭圆的几何图形与实际椭圆区别以及椭圆的生成轨迹,从而使学生记住它的定义。“听”可以将一些知识变成顺口溜以提高记忆效果。在举“等式性质与台秤”例子时,我们同样可以将知识点编成一句话,便于学生记忆:等式性质像天平,同加同减不变型,同乘同除也可以,除数不含数字零。“动”是指让学生动手操作。

源于:论文写法www.udooo.com

利用既有的教学条件以及在环境中能找到的材料,让学生亲手去试验,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近年来,数学记忆力的相关问题引起学术界的密切关注。作者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一些基础尚可但数学成绩并不理想的学生,他们在学习中缺乏对已学知识的整理、归纳,不能在大脑中形成牢固的记忆信号,解决问题的时候无法提出新思路、新见解。可见,数学记忆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让学生掌握有效的记忆方法,培养学生知识记忆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收稿日期:2012-09-11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