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班主任 >> 班主任德育 >> 小学班主任教育 >让阅读成为孩子习惯,铸就孩子灿烂人生设计

让阅读成为孩子习惯,铸就孩子灿烂人生设计

收藏本文 2024-03-31 点赞:6856 浏览:2183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自从新语文课程标准出台以后,研究学者和一线教师都在阅读研究和教学实践上做了大量的努力,但是阅读现状的研究结果令人担忧。为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中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利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阅读成为孩子们的一种习惯,在狠抓阅读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习惯,倡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广泛接触阅读材料,增加阅读时间,扩大阅读范围,让阅读真正丰富孩子的心灵。
关键词:阅读兴趣教学习惯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准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在新课程理念下,结合实际的语文教学活动,对如何提高中小学生语文的阅读能力我作以下几点思考。

一、润物细无声,让阅读兴趣“触动”孩子的心灵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只有培养了学生阅读兴趣,学生才会将老师的“要我读”转化为自主寻求的“我要读”。

1、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

在进行课外阅读时,我们可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比如:我在班里开展了一次“读一本好书”讲故事比赛,参赛同学讲得滔滔不绝,观众听得津津有味,不但增长了知识,而且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

2、开展手抄报活动

手抄报是一种很好的语文课外活动,它对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和写字能力都是一种很有效的手段。我们可以根据学校组织的活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自办手抄报和手抄小杂志。这样的活动每学期可组织多次,使学生在办报刊的过程中广泛地阅读。

3、教师和教材应该为学生感受阅读的兴趣创造条件

教师和教材应该为学生感受阅读的兴趣创造条件。这就要求所阅读的材料和呈现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能够自觉投入其中,或暗自窃喜,或捧腹大笑,或急切地与人分享。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更多的是让学生去读,并且要多读。同时要让学生读后交流自己的收获,每位学生获得的乐趣可能不同,带有个性化的色彩,不同乐趣的汇集与相互碰撞,必然丰富和发展每个学生的兴趣,也可能激发和产生更多的兴趣。

二、自主合作,开展高效的阅读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就是说,阅读教学应减少繁琐的分析,反对讲深讲透,反对阅读过程繁琐化。“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因此,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以及收集、处理阅读信息的能力。如果没有感悟交流,那么贫乏的思想和淡薄的情怀,是任何再高明、再新潮的教学技巧也无法替代或掩盖的缺陷。这正如“对牛弹琴”的故事,到底是牛之错,还是人之过。如果弹琴者弹奏出蚊子嗡嗡的声音和小牛犊的叫声,这牛是有反应的。传统的阅读教学,较多地强调学生如何发现和“正确”领悟作品的“原意”,而忽视学生作为读者所具有的自由联想,进行创作想象的力量。
在新的阅读教学过程中,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情感的沟通,都是在对话、交流的过程中完成的。如何进行有效的对话、交流呢?
首先,要给每个学生充足读书的时间、自主思考的空间。
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在执教《西门豹》时,一开始,就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时让学生思考:1、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痛快不痛快?2、读了这篇课文你心中佩服不佩服?3、读了这篇课文你心中有没有愤恨?4、读了这篇课文你心中有没有同情?5、课文中有没有什么使你觉得奇怪的?然后用半节课的时间放手让学生自主读书。支老师的精妙之处,在于其一敢大胆地放手 让学生读书,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读书;其二激发了学生对话的。他问的几个问题直接问在学生的内心感受上,把学习课文与学生的情感联系了起来,使学生不再是冷峻的“读者”,而是事件的参与者。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提问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思索、感觉、体会的空间,一个情感、思维自主感受和发挥的余地。
“充分感知,自主思考”,这是落实自主的、独立的、创造性的阅读的基本条件,也是对话、交流的基础。
其次,开展有效的对话和讨论。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是对话、交流的主要形式。对话可以是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两两之间的对话,也可以是文本、学生、教师三者之间的对话。可以就阅读理解的,或者情感思想的,也可以是多数学生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以及大家提出的“疑”或“惑”,展开对话和讨论。只有在对话、交流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积极的、有效的学习。

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往简单方面说,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不可忽视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好的学习方法就形成于其中了。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1、培养 “每日必读”、“常读不懈”的习惯。

要使学生的阅读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自觉行动,除课堂阅读教学外,学生还必须坚持“每日必读”、“常读不懈”的习惯。教完汉语拼音,就进入阅读教学训练,因此对低段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每一个学生订阅一份拼音报,在家熟读一段,到学校后为全班同学朗读,老师要多鼓励,并及时纠正错误。这些将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第一步。

2、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读书不能走马观花,更不能不动笔墨,阅读教学更应培养学生“

学术论文下载www.udooo.com

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要求学生做好阅读笔记,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对重要词语和内容分别用圈、点、钩、划作记号及用旁注、批语作评论,还要把精彩的词句、段落摘抄在笔记本上。久而久之,“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就不难养成。

3、培养专心阅读的习惯

阅读教学对小学生而言,除兴趣外,则完全在于阅读时有排除干扰、专心致志的习惯,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尤其重要。而这种习惯又必须靠老师不懈地设法运用一定控制手段,调动其视觉、形象、声音、动作等多种感官参加活动,以限制其注意力的分散,逐步促进专一读书习惯的形成。例如:可以通过查字典给生字注音,给难词注释、扩词;标标小节;划划重点、优美的词句;或在难懂的地方注个小问号。运用边读边批注的阅读方法,既可以把注意力切实集中起来,活跃思维;又可以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
总之,阅读对孩子的成长尤为重要,良好的阅读能力可以成就孩子灿烂的一生。中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仅靠课内阅读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加强课内指导与课外阅读的联系。让阅读成为孩子的习惯。作为孩子的引路人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这个路也就引对了。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学》[S]总第321期《让阅读伴随成长让生命浸染书香》[N]安文丽

2、《张家港教育研究》[S]《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刍议》[N]施彩华 2007年版

3、《苏州教育科学》[S]《追求,让教学与精彩相约》[N]卢玉 2008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