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小学教学 >> 小学德育教育 >关于数学在数学游戏中培养学生数学品质

关于数学在数学游戏中培养学生数学品质

收藏本文 2024-01-26 点赞:4633 浏览:1184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学生一旦对学习缺乏了兴趣,就会觉得学校里整天没有“自由”,极易产生厌学情绪,甚至导致他们易被同学排斥,影响身心发展。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更要有一种责任去改进教学方法。为此笔者已进行了为期两年的研究,以游戏为载体对小学生进行数学教育的尝试,从总体效果上看还是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尤其是那些学困生的表现和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

摘自:学报论文格式www.udooo.com

一、 理论依据

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为游戏教学模式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皮亚杰根据大量的实验研究,把儿童思维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感知运动阶段,年龄阶段为0~2岁左右,第二阶段为前运算阶段,年龄阶段为2~6、7岁,第三阶段为具体运算阶段,年龄阶段为6、7~11、12岁,第四阶段为形式运算阶段,年龄阶段为11、12岁以上,而小学生的基本的特点是此阶段的儿童已经能建立符号功能,思维方式相比感知运算阶段已经有了质的飞跃,而且此时的儿童以自我中心论为特点,只能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难以认识到他人的观点,不能换位思考,而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其年龄在具体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的特点是摆脱了自我中心,思维活动需要具体内容来支持,对于这样的小学生这时的数学教育应通过游戏、观察、讲故事等形象性强的活动来进行,适应其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而且,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在数学教学中运用游戏可以帮助儿童建立自信,强化集中注意力和自我控制,也能促使其适应新的环境,促进人际交往。因此,从儿童心理的发展上来说,在小学中采用游戏教学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二、实施策略

1.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我们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如注意力易分散,自控力差,好玩好动等,收集或设计了一些短小而适合在课堂上进行的小游戏,再根据教学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游戏。在教学中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培养且持久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自觉“介入”数学教学的过程中。
课中:由于学生遗忘快,所以强化所学知识的教学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针对一个一年级学生提出反复练习的要求,同时为了克服枯燥性设计了各类配合教学的动手游戏,以此激发他的学习兴趣。

2.在游戏中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注重根据结合实际生活设计动手类游戏。例如在教“2减1”时,准备了一些水果,每种2个,并分给每个学生两个一元钱,设定每个水果一元。要求学生上来写水果,并设计如下问题:你手里有几块钱?桌子上有几个苹果?写了一个后还剩多少等,最终引导学生说出“2-1=1”。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们能够熟练地掌握并受到表扬,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此外,针对特殊儿童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还可以设计“逛商场”、“开火车报数”等游戏,训练其注意力和思维能力。

3.在游戏中培养高年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实施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方向,数学知识在小学的各个年级中时逐渐上升的,也是一个知识经验积累的过程,高年级的数学学习需要低年级数学的基础,而高年级数学的学习又不同于低年级,除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一般的传统式教学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尤其是对于学生的学习热情,将游戏融入数学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游戏的探索,能对数学的学习内容有新的认识和见解,试图从各个角度来解析数学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让学生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对于学生要更加的细心和耐心,在解答数学问题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答实际应用的问题,突破常规思维,寻找创新性的解决方法。
随着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于学生的要求不仅在于语文的阅读能力,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数学品质,如数学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和想象力等,但由于小学生生理和客观认知的特点,使得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具有一定的困难,加上现在应试教育的重视,要使学生较快地适应并掌握系统的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品质,必须改变教学方式。经过了两年的游戏教学,大部分的孩子都有一定程度上的进步,显示后进生在自信心、课堂主动性、集体活动积极性等方面确实有很大进步,并且交往能力也大大增强了。
作者单位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大禹小学
责任编辑 杨博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