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德育 >> 小学德育 >试谈聋校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学位

试谈聋校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学位

收藏本文 2024-01-19 点赞:21414 浏览:9504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新课程关于转变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全新理念。聋校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教师在注重实效性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引导。笔者结合实际工作,总结出以下五点做法:一、巧用分层教学,合理划分小组;二、针对学生实际,培养合作能力;三、问题设计合理,选择合作时机;四、注重课前预设,重视课堂生成;五、教师平等参与,过程注重实效。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不断观察、分析、总结、改进,使小组合作学习能取得实效。
【关键词】聋校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实效
中图分类号:G64

2.421

新课程强调,要深入到学生的认知世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小组合作学习即体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构建新型课堂教学的有效组织形式,它打破了传统的教师“一言堂”教学模式,是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和培养模式的变革。
基于新课程的要求,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已走进了我们聋校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推广,给听障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听障学生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与交往能力。然而,很多聋校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只是流于形式,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有效发展,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形同虚设,课堂教学显得华而不实。有的教师把原因归结为听障学生的生理缺陷,认为由于学生的听力障碍,导致他们合作交流的能力相对较差。我认为,主要原因是教师疏于合理引导,只是在课堂上创造了一种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没有注重小组合作学习过程的有效性。

一、尝试的必要性

1、新课程发展的需要

随着教育教学的发展和改革及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原来那种传统的教学观和教学法已经不适应人才发展的需求。新的人才观要求我们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

2、个体间和个体内差异的需要

聋生由于听觉障碍,使来自听觉语言方面的大量信息不能及时完全接受,传播、理解有误,致使其语言、理解能力受到制约。另外,受个人智力因素,注意集中和转移程度,听力损失程度,听觉损失时间和家长对孩子的重视程度,对教育的期望值等因素影响

摘自:本科论文www.udooo.com

,每个学生个体间和个体内部差异也很大,这就要求我们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个别指导。

3、传统教学法所导致的学生个体间差异的需要

我们沿袭的传统教学方法是在固定的教室里,由固定的教师依据固定的教材对全体学生采用学模式进行教学、同一评价方式进行评价的班级授课制。这样,从一入学开始,沿袭几年固定不变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就会使一些不适应这种模式的个体差异表现出来,而且随着时间的延长,个体间差异会越来越明显,有些就已经无法再与老师的“教”同步走,呈掉队状态,而且越落越远。这就要求我们从学生个体间差异的需要出发,寻求一种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的学习方法。

二、想要尝试解决的问题

1、发展的需要

聋人作为社会群体的一部分,被称为弱势群体。只有让他们通过学习,掌握知识,才能运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弱势命运,适应社会。

2、教给学生方法,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通过这种方法的尝试,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他们学会学习,自己探索掌握知识,并根据个体不同发展各自的能力。

3、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由于传统教学法和个体间、个体内差异等因素,使学生越到高年级差异就越大。采用自主学习、个别指导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各种程度的学生给予指导。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不同程度的有所收获,学到知识,得到发展。

4、探索、解决学生复述课文难的问题。

通过学生自己读并互相交流的方法逐步探索,培养他们阅读、交流、复述的能力。

三、实施方法及步骤

﹙一﹚实施方法:
在操作中具体采用的方法是自主学习、小组探究、个别指导、互相交流、教师点引。
﹙二﹚ 具体的实施步骤:

1、对学生进行分组

分组要注意到方便、快捷,不打破原来的座位排列顺序,还要使各组学生从学习程度、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搭配,使之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动起来,学到知识,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另外还要在每组选定一位有威信,有一定组织能力和学习能力的人任小组长,在课上和课下组织本组学生进行学习、预习、复习、对有学习困难的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帮助指导。分组一般以3到4人一组为最佳。当然,也得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同一类学生(听力情况、语言状况、智力情况、学习能力)分在一个组内,以便于分类进行指导。

2、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刚开始实验时学生特别茫然,从表情上看好象把他们扔在了茫茫的大沙漠之中,根本不知道从哪儿下手,连基本的读都不会,只是不停地翻书,不停地张望,不知道干什么,所以在这一过程中首先要给学生一个自学提纲并板书出来。在这一过程中首先采用的是茅盾的“三遍读书法”,让学生先通读课文,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和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同学互相帮助的方式扫除生字,新词和不懂的句子等障碍。具体要求如下:
⑴读句子或课文用“△”和“——”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用“﹍﹍”画出不理解的句子。
(2)查字典给不认识的字注音,再联系前后文读一读,体会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这样似乎就像给他们指明了方向,学生才能释然地照着以上步骤一步一步完成。在这一过程中,刚开始让学生通篇读,对于一些阅读能力弱的学生来说还有一些困难。为了降低难度,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有的放矢的进行阅读,还可以将课文按照自然段给出自学提纲或阅读要求让学生进行阅读探究。

3、小组合作探究.

这一过程是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究,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通过自学找出不足,产生一种紧迫感,这时让学生按照互助小组由学习组长按以下步骤组织本组成员进行交流探讨。(1)每个人先将自己不懂的或理解不太明确的知识向同伴请教,在小组内交流。
(2)每个人交流一下自己通过阅读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对课文中某一个句子或某一个片段感兴趣,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一部分内容,并“讲”给其他同学看(听)。
(3)让学生谈谈在看(听)了其他同学的交流后,自己知道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给予方法上的指导和点引,并注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有哪些独到的方法和见解,以便于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能有的放矢,并充分利用学生的长处和有效的学习方法。另外了解不同程度的学生学习情况并适时给予指导。这一过程非常重要,关键是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不但提高了效率,而且使学生的注意力能有效集中,学习积极性也比较高。在刚开始时,教师必须一步步搭好脚手架,使之慢慢往上爬,在实验一段时间后可逐渐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聪明才智,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思路和方式去建构新的知识体系。

4、小组间互相交流

在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接下来让每个组选一个学生来说说读完这一段课文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懂?让学生根据上面的问题进行复述、交流。这样不但促使学生读懂了课文内容,而且培养了学生复述交流的能力。

5、老师点引

在通篇阅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进行重点突破。选准表达文章思想感情和主要内容的片段进行重点指读,体会并挖掘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主要内容。这里同样用“通过对这一部分课文的阅读你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这几个问题进行点引。
另外,还可引导学生对写作方法进行分析,先进行重点指读,再说说作者采用了什么写作方法。

(四)初步取得的成绩

通过一段时间实验后情况明显好转,具体表现在:
1、学生的问题已不再在字、词上了,已经上升到句子上。而且能挖掘出课文中一些内含的东西,提出质疑。如朱自清的《背影》一课中有句话为:“父亲在靠近窗户边上给我拣定了座位。”就有学生质疑:为什么不对号入座?
2、尽管还不能完全准确地概括一个自然段一个意义段或一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却可以不照着书用自己的话表达出课文中他们所能理解的某些内容或某一段的意思。如:在《背影》这一课中,问到“我”第一次流泪是为什么?何建平同学能“说”出“我”看到父亲胖,往上爬时很费劲,想到父亲老了,担心他会掉下来摔坏。
3、根据老师的点引,学生基本上都能用手势正确表达他们所理解的课文内容和感受到的思想感情。如在学《荔枝蜜》时,课文最后一句说:“我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小蜜蜂。”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作者这时对蜜蜂的感情已经由“不太喜欢”变成了“赞美”,希望自己也象蜜蜂一样辛勤工作,为人类酿蜜。
4、课堂气氛明显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不同程度的学生在这种方法实验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学到知识,能力得到了提高,真正使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顺应了培养创新人才和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验使我感到这种方法特别适合在聋校教学中运用。会使具有相同差异(听觉障碍、语言障碍)和不同差异(智

源于:论文写作www.udooo.com

力状况、语言状况、致残时间、父母对教育的支持及期望值等)学生都会在各自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学到知识,得到发展。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