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小学教学 >> 小学语文教学 >>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 >人文主义阅读教学应高扬人文主义大旗

人文主义阅读教学应高扬人文主义大旗

收藏本文 2024-02-02 点赞:21342 浏览:9482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语文教师应致力于培养学生人格,注重人权,发扬人性。语文教师不仅仅要将语文作为人际交际的工具,还要把它作为文化的载体,担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重任,学生通过阅读鉴赏培养良好的文学素养,形成健全的人格和高雅的情趣。

一、阅读教学的现状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工作呈现出效率低下的局面,应当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深入分析研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受大众媒体的冲击。在电视、宽带日益普及的今天,大众媒体凭借技术的优势,以速度快、信息大的特点传送着海量信息,对人们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念、精神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主导人们生活的新潮流。受此影响,越来越多的中学生远离书本,他们用于读书的时间大大减少,很难通过阅读书籍寻找乐趣。
2.受升学观念的影响。为片面追求升学率,紧随中考的“指挥棒”,教师置学生的个性发展于不顾,往往注重于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忽视了体验生命的、人性的光辉,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部分教师注重对阅读内容和形式的分析,往往将本来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处处讲究微言大意。这种重分析轻感悟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忽视了学生的亲历感悟。
3.受多媒体教学的影响。毋庸置疑,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阅读教学提供了形象生动的呈现方式、海量的信息来源、人机的即时交互。但部分语文教师用多媒体取代诵读教学,以人机交互取代了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和情感交流,教师成为幻灯片的播放员,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的观众。

二、当前的阅读教学给人文精神带来的影响

当前语文的

源于:论文标准格式范文www.udooo.com

阅读教学,使人文精神培养湮没在茫茫题海之中,造成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主要表现在:
1.教师无视学生的认知规律,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教师问、学生答,学生成为知识接纳的“容器”,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缺乏自主学习的时间和自主思维的空间,学生思维被禁锢,精神上不堪重负。
2.阅读教学空间较为狭隘,部分教师将阅读教学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范畴,没有能够将课内外有效结合起来,尤其是课外阅读活动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没有能够对学生形成综合熏陶的有效局面。许多教师在课外资源的整合以及课程改革方面的探究力度不足,难以有效拓展阅读教学空间。
3.学生自主感悟能力不足,许多学生对于阅读活动的理解还是处于浅层,局限于对文章主题、段落、层次等方面的分析,对文章的情感与思想的深度感悟不足,无法从整体上理解。

三、语文阅读教学中人文主义的培养策略

1.创设情境,架设情感桥梁。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把知识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临其境、见其人、观其景、闻其声,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引发情感的共鸣。教师的语言是师生交流思想的纽带,沟通情感的桥梁,教师要运用准确生动、简练规范、风趣幽默的语言将学生引入知识的殿堂。教师的语言要生动、传情、富有情趣,能化枯燥为风趣,化深奥为浅显。如在《三峡》教学中,教者导入如下:“你是滚滚东逝长江的一朵奇葩,是一颗璀璨的明珠,你有着峰峦迭出的奇境,无穷变幻的四季,激发了古今多少文人骚客的灵感!北魏郦道元就是其中的一位。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选自《水经注》的《三峡》。”
2.分析细节,感悟人性之美。教师要通过指导学生诵读,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通过自然景物的欣赏,感受自然界的神韵,体会作者欣赏自然景物的心情。通过欣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通过欣赏曲折生动的情节,感受情感的冲突和人物的艺术形象。如在《社戏》教学中,通过“没有。写豆浆的聋子也回去了。日里倒有,我还喝了两碗呢。现在去舀一瓢水来给你喝罢”感受桂生的勤快和机灵,通过“偷我们的吧,我们的大得多呢”这句话能体现出陈发的大方、无私和热情好客。
3.研读作品,感受语言之美。教师要充分发挥经典作品的育人功能,将文本作为学生陶冶情操、濡染品格、洗礼精神的载体,让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情感体验得到和谐发展。让学生通过作品感受语言艺术的魅力,提高审美情趣。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教师要将文学作品融入学生的情感世界,让学生感悟人性的纯真、生命的庄严。如通过阅读《背影》流露的父子间的至情,感受父爱的深沉。
4.赏析作品,获取成长启示。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研读作品,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针对文中的某些词、某句话、某件事谈谈从中获得哪些启示,有哪些感想。如学习《囚绿记》中的“绿”给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启示?列举一些被人生的苦难“囚住”了,但仍“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常春藤”。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书本是人类取之不尽的精神食粮,语文教师肩负着传承文化传统、弘扬民族精神,陶冶学生情操的重任,因此,应高扬人文主义的大旗,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刘钦钦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郊初中226300)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