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心理学 >> 小学生心理健康 >关于普通高校运动员心理训练和调控

关于普通高校运动员心理训练和调控

收藏本文 2024-01-16 点赞:28855 浏览:13212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1009-9328(2014)01-000-02
摘 要 高校运动员不同于专业运动员,他们在心理上和专业技能上都还处于发展阶段。心理素质对于一个体育运动员来说至关重要,尤其是对于竞技体育,作为国家体育实力的储备力量,对普通高校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和调控也必不可少。本文简要分析了对普通高校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的必要性,然后针对普通高校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的实际情况探讨了进一步加强运动员心理训练的策略,以便推动普通高校运动员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 普通高校 运动员 心理训练
对于一个运动员来说,良好的心理素质、运动技能和身体能力构成了其核心竞争力。普通高校不是专业的体育院校,没有完整的培养模式,它们对于运动员培养的重点在于运动技能和身体能力,常常忽视了心理素质。但是心理状态的稳定程度极大地影响着运动员的发挥水平,尤其是在高水平的赛场上,运动员的实力相差无几,谁能临场发挥得好,谁就能取得比赛胜利,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心理素质的高低已经成为运动员能否取得成绩的决定因素,未来普通高校在培养运动员时一定要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

一、运动员心理素质的构成

每个人心理素质都会有差异,这是因为心理素质的形成是受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共同影响而形成的。高校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构成包括:第一,心理特点和心理品质,这是每个运动员与生俱来的品质,并且会通过一定的外在表象表现出来,良好的心理品质对个体的外在行为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第二,心理潜能素质,这是每个运动员尚未被发掘的潜能,通过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就能挖掘出这部分潜能,发挥其作用;相反,如果训练策略不当或者其他不良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导致这部分潜能被埋没。第三,心理外部行为,即运动员将自己的心理状态通过行为表现出来,教练员也可以通过观察这些行为来了解运动员的心理状况。

二、普通高校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的必要性

首先,从普通高校运动员的知识层面来看。普通高校运动员没有系统地学习过专业的体育知识,即使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也不能熟练地将理论应用于具体实践,其实很多普通高校的运动员都是凭借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加入学校的体育队伍,参加各种比赛;另外,普通高校运动员由于缺少系统的训练而对合作运动员了解不多,运动员之间的集体配合意识不强,配合起来也比较困难,这影响了整个团体的运动水平的发挥。
其次,从普通高校运动员的情绪因素来看。无论是参加比赛还是在平常的训练中,每个运动员心理状态都不一样,自然表现出来的情绪也不一样。有的运动员表现出情绪异常饱满,这部分运动员通常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充分的自信心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十分积极地参加到比赛和训练中来,能够很快及进入比赛状态或者训练状态,对新知识或新环境的接受能力也比较强;有些运动员的情绪通常比较低落,他们对自己没有信心,参加比赛时害怕不能取得好成绩,平时训练时显得非常疲劳,积极性不高,平时也不会自己主动地训练;有些运动员情绪非常高涨,极度地想要表现自我,在训练时不听从安排,特立独行,在比赛时不能稳定心理,造成无法发挥正常水平。
最后,从普通高校运动员的心理意志层面来看。体育训练本身就是非常艰苦的,每天重复各种训练项目,并且训练时间又很长,这对于高校运动员的心理和生理都是一种挑战。普通高校运动员其实也是普通的大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吃过什么苦,在进入大学之前接受训练的时间并不长,所以面对高强度的体育训练,有的运动员毅力不够,遇到困难很容易退缩,很难坚持完成所有的训练项目,有的运动员在训练中遇到挫折时很容易产生消极心理,甚至放弃训练。
从这些分析可以看出,当前我国普通高校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还存在很多理由,而通过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很多理由都能解决。所谓心理训练,就是对运动员的心理有目的地进行系统训练的过程,通过各种手段有意识地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施加影响,使运动员学会自我调节心理状态的各种策略,为更好地参加运动训练和取得更优异的成绩打好基础。心理训练对于运动员参加比赛尤为重要,它可以让运动员学会在紧张的赛场制约自己的情绪,消除焦虑,也可以训练运动员的思维能力,在赛场上准确地判断比赛形势,灵活地转变自己的比赛策略。心理训练对于高校运动员自信心的塑造也十分重要,高校的运动员毕竟还是处于积累阶段,在参加比赛时面对的失败要比成功多,而大学生又是处于争强好胜的人生阶段,所以心理训练就要帮助高校运动员正确地看待成功与失败,树立对自己的信心、对未来的信心,在赛场上充满自信的运动员才可能发挥出最大的能力。

三、加强普通高校运动员心理训练的策略

(一)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意识,端正对运动的动机

首先,普通高校在制定训练方案时要采取各种有效的策略加强对运动员理论知识的教育,增强对运动项目及人体身体素质的了解,体育运动本身就要在一定的科学原理的基础上展开,各种项目都有其运动原理,运动员在运动时必须遵守这些基本原理,此外还要有意识地锻炼运动员的合作精神、顽强拼搏的精神,教练员要分析运动员在训练时表现出来的理由并及时提出解决方案,总结经验教训,帮助运动员树立坚持运动的意识和精神。然后,运动员对于运动的态度和动机直接影响了运动员的心理状况,要让高校运动员了解到目前的训练都是打基础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普通高校运动员心理训练和调控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成,在参加比赛时要正确地看待成功与失败,现在的失败都是为以后的成功做铺垫,关键是要从失败中获得经验教训,还要帮助运动员树立集体荣誉感,每一个运动员成功的背后都是一个教练团队的努力。

(二)采用一些常用的心理训练策略进行心理训练

自信法是常用的心理训练策略之一。在平时的训练或比赛中,运动员在某一个环节上出现错误很容易影响运动员接下来的训练或比赛,同时也很容易对队友造成压力,所以通常犯错误的运动员会非常自责,并暗示自己接下来一定要做好,但是往往越怕出现理由就越容易出现理由,很容易形成恶性循环。面对这样的情形就必须对运动员进行自信训练,帮助运动员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即失败是每个人都会面对的,过去的失败已经成为过去,对于未来要充满信心,这一次的失败并不是自己技术水平不好而是一时疏忽,只要对自己有信心下次一定能成功。自我暗示法也是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非常有用的策略之一。这种策略主要是在运动员感到紧张或疲劳时使用,例如在比赛非常激烈的时候,运动员可以自己对自己说“我可以很轻松地上阵,没什么可紧张的”等鼓励性的话语,在平时的训练中,教练可以经常地对运动员说这些鼓励性的话语以便在运动员的脑海中潜移默化,形成这种积极的心理状态。

(三)发挥榜样的激励效应,激发斗志

在对高校运动员的训练中,榜样的激励效应不可小视,运动员看到自己的偶像或者同伴取得优异的成绩时,自然地会激发起自己的进取心,想像他们一样获得成功。高校教练员首先要以身作则,自己要能够成为运动员的榜样,无论是在运动水平上还是心理水平上,教练员要有精湛的运动水平,对运动知识了如指掌,能够对运动员在训练时出现的理由及时发现并给予纠正,对于运动员在心理上的理由也要给予充分的关心,细致入微的开导,只有这样的教练员才能发挥对运动员的榜样示范作用,才能有效地增强运动员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我内心的奋斗精神。此外,还可以将一些成功的运动明星作为高校运动员的榜样,探索他们成功的路径,运动明星通常对于高校运动员都有很大的鼓励作用,他们的成功也许就走过你现在正在走的路,他们也许会过和你一样的失败与彷徨,所以看到他们现在的成功会让这些高校运动员看到自己未来的希望,激发他们的高昂斗志。
现在的体育比赛与其说是比拼身体能力、技术或者战术,还不如说是比拼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如果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不够好,站在赛场上慌乱无措,那么再好的身体能力、技术或战术都没用,因此,良好的心理素质已经成为比赛成功的有力保证。对普通高校运动员进行长期的、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是为其以后的长远发展打好基础,普通高校在以后的训练计划中一定要加强对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赵岩.关于高校运动员心理训练的简单探讨[J].科教文汇.2009(12).
[2] 宋岩.浅议运动员心理素质培养[J].科教创新导报.2013(06).
[3] 张璐.加强高校足球运动员心理训练的必要性及策略探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03).
[4] 陈安刚.运动员心理训练的相关理论深思和实践策略[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7(03).
[5] 汪贺东.对篮球运动员心理训练的探讨[J].湖北体育科技.2006(01).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