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小学教学 >> 小学数学教学 >>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 >思品课学生信息素养培养

思品课学生信息素养培养

收藏本文 2024-02-19 点赞:5541 浏览:2030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思品课的教学能力目标之一。信息

源于:论文要求www.udooo.com

素养的培养不能停留在学生收集信息,浅层信息的复制与堆砌上;而应明确任务、聚焦主题、注重分析、整合创新,注重用正确的“思想”统领信息的收集、分析和运用。
【关键词】思品课;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当代公民素质的组成部分。为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需要,2011年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新增了“学习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方法,提高媒介素养,能够积极适应信息化社会”这一要求。
我结合七年级思品《举世瞩目的成就》的两次授课,探索对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策略。
一、众里寻他千百度——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停留在学生收集信息,浅层信息的复制与堆砌上,与教学目标南辕北辙,与学科属性渐行渐远
本框是初一国情教育的第一框,涉及的时间跨度长,信息庞杂,理论性强,对师生的信息筛选、鉴别加工能力要求极高。
第一次教学设计时,第一环节,由中菲南海对峙新闻时事导入,结合学生收集的中国古代、近代、新中国海上实力的发展过程等信息简述了中国近现怎么发表展史。第二环节,结合学生收集的中国百年圆梦信息分析了为什么能圆梦,并分组交流当前我国取得的农业、经济、军事、交通、文化、政治方面的伟大成就,得出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的结论。第三环节,学生交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人们生活条件变化方面的信息,教师提供居民收入增长数据,并对此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改革开放是富民之路。
教学设计值得肯定的方面:
1.师生共同收集了大量与主题相关的信息材料,弥补了课本内容空洞之不足,丰富了学生学习的内容,调动起全部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话可说,有信息可交流。
2.所有教与学信息从我国发展历程简介、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三个角度展开,整合时政材料,紧密联系社会现状,思路清晰, 有机衔接。
问题发现:
思品课变成了新闻发布会和公众知晓信息的浅层交流平台,淡化了本课的核心内容,动态生成显得不足。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角度看,主要是如下原因:
1.收集信息方面的问题:一是收集信息的任务设计比较机械和简单,难度上缺少区分度,没有用深刻的思考和追问来引导学生收集信息,故未能触动学生心弦,引起共鸣。二是收集信息目标要求不明确。课堂上信息尤其是时事信息大量堆砌,与教材知识点联系不深,与思品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相脱离。
2.信息交流方面:形式单一,模式僵化。课堂上师生共同分享过多,挤占了本可以让学生对信息思考和发现的时间;信息的交流主要是教师问学生答,缺少组内讨论,生生互动相互激发;重信息的呈现,轻信息加工整理,对信息的提炼、分析和综合缺少思品知识的支撑,缺少课堂生成。
二、拨开乌云露真容——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应基于学生立场,以富于深度的问题引领学生,以学生的方式感知世界,凸显思品的学科价值
课堂教学进一步改进和调整:
1.简化对我国历史发展阶段的分析,只留下当时最引人注目的中菲南海冲突,并深挖该角度信息,要求从历史、现实、国际关系、国家力量等多角度收集信息,追求所选角度给学生带来思索和震撼。
2.采用多种形式呈现信息,注重信息交流的方式多样化,激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积极性。重编《走过三十年》,替代先前由学生例举改革开放成就实例,因此视频长达四分多时间,涵盖三十年来的各个方面。要快速掌握如此多的信息难度很大,于是我通过调动信息有效转化,通过小组之间的竞赛,一举突破了有效获取信息的难点。
3.增加学习材料,组织小组讨论,教师适时点拨。将《走过三十年》中数说天下的数据分经济总量的增长、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分三次呈现给学生,让他们比较分析。通过讨论,学生在原有结论的基础上,突破了教材的限制,得出城乡差距仍很大,我们现在的小康还是总体的小康的结论,引发课堂精彩生成。

三、获得的感悟与认识

对本课教学设计的前后调整,让我对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进行了更为深刻的思考。
1.更新观念,优化意识,提高教师的信息水平。常言道:“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要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师首先得更新教师教育观念,优化教师的信息素质意识,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增强信息处理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创新教学评价的能力。
2.明确任务,关注生活,聚焦主题。教师应首先设置情景,提出一个主题,使学生能够明确自己将要在一个什么样的主题范围内、什么样的框架下进行学习研究,然后围绕主题布置适当的任务,使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进行信息收集、筛选。一般而言,师生可关注的信息主要来自时事政治、社会热点、两难选择、真实数据、中考试题等在时空上贴近学生的角度。“兵不在多,而在于精。”课堂教学运用信息资源要简约精当,并凸现、挖掘它的最大的教育价值。
3.坚持“思想”,架起心桥,用“思想”统领信息。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除了能让学生有一个理想的考试成绩外,还应给学生留下什么值得回味的东西呢?我们需要的,不是深陷“信息洪流”中不辨是非、耍酷弄玄,把无知当个性,而是与他们一起成长,共同感动,让他们学会全面、客观、发展地看待社会生活。只有弘扬正确的价值观,坚持充满“思想”,让思想品德课“深刻”起来,这样他们才会有一双慧眼,穿越这这信息世界的重重迷雾,让他们境界提升,眼界开阔,体验发现的乐趣、感受成长的幸福。
4.注重分析,整合创新,用活信息。信息材料不仅要“选好”,更要用活,各种信息好比“食物”,它们并非都是学生成长所需要的“养料”。把“食物”转化为“养料”的过程就是信息加工的过程。教师要注重充分挖掘信息材料的价值,用它去整合课本知识,设置一定的情境,建立探究氛围,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启发学生分析、整合并创造性的运用信息。
做信息的主人还是奴隶,过于追求课堂教学中学生形式上的满堂言的价值取向,便迷失了自我;追问思品学科的属性,反思思品学科的教学目标,让信息找到归属,这便多了份透彻和本真。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一直不敢推卸的重担就是让学生先“成人”,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给他们一双充满希望与梦想的慧眼,把这世界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有所学、有所思、有所得。
【参考文献】
南国农. 《信息化教学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胡庆芳. 《课堂教学内容有效组织的课堂实践研究》,《思想政治课教学》2012,3
(作者单位:江苏省太仓市第一中学)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