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小学教学 >> 小学语文教学 >>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 >同构综合同构教学法和《等待戈多》教学学年

同构综合同构教学法和《等待戈多》教学学年

收藏本文 2024-03-08 点赞:14686 浏览:6027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等待戈多》是荒诞派戏剧作家塞繆尔·贝克特的代表作。1953年在巴黎上演时大获成功,随后被译成20多种文字,风靡西方剧坛。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我国高中语文课本也将其列入必修必讲篇目。该剧完全摒弃了传统戏剧的情节结构,有意将生活撕成毫无内在联系的断片碎块。这种“荒诞”的艺术形式,虽然正好表现出现代西方社会正在经历着的难以克服的精神危机,但是它也给读者,尤其是我国读者对这一主旨的理解带来很大的的难度。荒诞派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流派,它的本质特征是象征的艺术手法。它是象意思维的产物,具备象征型文学作品所具有的一切特点。因此,我们不妨根据象意思维的理论,用综合同构教学法对其进行解读。
所谓“综合同构教学法”,是综合性教学的一种基本方法,它是在特定的主题线索下,紧扣关键性教学细节,维系上下文知识网络,经过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联系学生已有经验,以及与主题相关联的其他知识,实现主要知识点的多维同构,构建动态生成的知识体系,从而发展融会贯通学习能力的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方法。和谐耦合、对比推理、揭示本质和联想创意是个体接受、识别、理解和创造新事物的象意过程,也是综合同构教学法的基本策略。下面我们就根据这一基本策略,展示其这篇作品教学难题的具体过程。

一、把握基调,匹配和谐的教学环境

即知人论世,简介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补充课文剩余部分;排演戏剧,熟悉剧情等。
贝克特于1906年生于爱尔兰一个犹太中产阶级家庭。不久目睹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状。大学毕业后,结识了意识流作家乔伊斯,创作思想受到很大影响。但天主教的束缚,社会的守旧,政府对思想与出版的严厉控制与检查,使他无法忍受,他设法逃到了巴黎。二战爆发后,他积极参加反纳粹的地下抵抗运动,曾受到盖世太保的追捕。五十年代的西方,政治腐败、经济萧条、社会混乱、道德沦丧,宗教的灵光已经褪尽,人们思想苦闷、精神空虚,对未来失去信心。面对这种现实,贝克特认为,世界是荒诞的,人生只不过是一连串无意义的失败和苦难的记录。他力图通过自己的剧作来反映这一社会真实,弹出一个时代的失望之音。《等待戈多》是一部反传统、反理性的剧作,作品通过两个流浪汉永无休止而又毫无希望的等待,揭示了世界的荒诞与人生的痛苦,表现了现代西方人希望改变自己的生活处境但又难以实现的绝望心理。
剧本共有两幕,由于情节的重复和教材篇幅的限制,课本只选了第一幕。教学时,教师应将第二幕补充给学生,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剧情的发展:
两个瘪三式的流浪汉在黄昏的乡间小道上等待从来没有见过的戈多,他们无聊地闲谈,做些机械的动作,讲些不知所云的故事。但戈多迟迟不来,以至于烦闷得想到,但又不甘心,想等戈多来弄清自己的处境再死。等来等去,终于等到了来人,却不是戈多而是波卓。他手持鞭子,一手牵着被拴着脖子的“幸运儿”。幸运儿扛着沉重的行李,拱肩缩头,脖子被勒得正在流脓,惨不忍睹。波卓气势汹汹,虽原谅了恐惧的狄狄和戈戈,但随意幸运儿,称之为“猪”,挥来斥去,幸运儿也惟命是从。波卓吃饱喝足,对黄昏作了一通“抒情”的解释,逼幸运儿为他们跳了一通舞。最后波卓才牵着幸运儿和流浪汉告别。总算磨掉了一个黄昏,天将黑时,一个孩子来到,他传达戈多的旨意:今天不来了,明天一定来。
次日的黄昏,还是同样的乡间小路,同样的两个流浪汉,同样的目的——等待戈多。等待得无聊至极,一个流浪汉唱了一支无聊的“狗”歌,他们追忆过去的往事,彼此争吵谩骂,但仍不见戈多到来。他们反复着下面的对话:
爱斯特拉冈 咱们走吧。
弗拉季米尔 咱们不能。
爱斯特拉冈 为什么不能?
弗拉季米尔 咱们在等待戈多。
总算等到了人来,却仍是波卓和幸运儿。这时的波卓眼睛瞎了,幸运儿成了哑巴。昨日气势汹汹的波卓,跌倒在地爬不起来。两个流浪汉好不容易才把他扶起来。接着还是孩子来,宣布戈多今天不来了,明天一定来。两个流浪汉又想起了上吊,解下裤带子,但一拉就断了。死又死不成,只好

源于:论文结论范文www.udooo.com

明天再等……
不仅如此,教师还应组织学生排演戏剧,因为这是体验剧中人物境遇和理解戏剧意蕴的有效途径。

二、反衬定格,紧扣关键性教学细节

即运用对比的手法,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意象特点。
那么,什么是这篇课文的关键性教学细节呢?由于本文是戏剧,属于叙事性作品,所以文中的人物形象即作者所运用的寓言式意象是理解主题的关键。在前面熟悉剧情的基础上,教师应带领学生运用对比的手法分析人物形象。
首先,是和现实主义优秀作品中的那种典型人物或典型形象对比。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大师们大都以遒劲有力的笔墨精心刻画出充满昂扬斗志的抗争英雄,如堂吉诃德、哈姆雷特、罗密欧、麦克白等等,而本文中的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却是两个流浪汉,他们卑微,低贱,属于被压迫在社会最底层的人物。他们迷离恍惚,浑浑噩噩,只会做脱靴子、摘帽子的无聊动作,说些支离破碎、莫名其妙的梦呓之言,第二天见面时连头一天的事情都不记得了,并且连自己苦苦等待的戈多究竟是谁都不知道。他们毫无可以识别的个性特征,只是一种平面人物或类型形象,是作者眼中西方社会人们精神状态的象征性符号,或者说是在西方社会这部大机器下完全失去了人性与个性的人的荒诞的生存状态的写照。
其次,是剧中人物的对比。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苦苦等待,却始终未出场的戈多究竟是谁?他们为什么要等待戈多?戈多会来吗?人们的等待会有结果吗?剧中说:“戈多是一个救星,是一个希望,他要是来了,咱们就得救了”,“要是不来呢,咱们明天就上吊”。再联系五十年代的社会状况,我们可以得知:戈多实际上是一种象征,是现代西方人的精神寄托,是处于困境中迷惑不安的人们对于未来若有若无的期望。他们的等待是一种无望且无可奈何的等待。说它无望,是因为戈多根本就不存在,它只是人们为了安慰自己编织出来的幻想;说它无可奈何,是因为处于绝境中的人们除了等待已别无它法来维系他们苟活的生命。等待固然虚妄,但也惟有等待了。等待已成为他们的生命状态。 剧中人物的第二个对比,是与“幸运儿”的对比。痛苦加失望,悲惨加迷惘是《等待戈多》内容的突出之点,但幸运儿的痛苦是直接呈现在读者与观众面前,是看得见的痛苦。而两个流浪汉的痛苦是通过他们的无聊、烦闷来表现的。他们徘徊在虚无缥缈的人生道路上,等待着不可知的命运,忍受着生与死的折磨。在他们眼中,什么都没有意义,一切都无需去记忆,连时间概念都没有。为了填补这个单调的时间空白,减轻不断袭来的恐惧不安,他们总是做些系鞋带的动作,说些无意义的话,借此证明自己可悲的存在。脱靴子、穿靴子、取帽子、递帽子、唱歌演戏讲故事、闲聊拥抱、互相谩骂,虽然满台热热闹闹,却“什么也没发生,没人来,也没人去,太可怕了”。这些是他们内心痛苦的外部标志。

三、揭示本质,把握整体的线索联系

即借助于线索示意图,理解作品的主旨及形式特点。
荒诞派作家认为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毫无意义的。因此现实的丑恶,人生的痛苦与绝望就成了他们不断重复的主题。对这一主题的理解,我们除了联系背景,把握情节,分析人物形象以外,还可以借助于线索示意图来深化理解。例如:
波卓
(压迫者)
↓ 等待
流浪汉 —————→戈多
(现代西方人) (盲目的希望)

幸运儿
(痛苦的化身)
另外,这一主题的表现形式也与传统的戏剧作品有很大的不同。贝克特认为:“只有没有情节、没有动作的艺术才算得上是纯正的艺术。”《等待戈多》这部荒诞性戏剧的经典作品正体现了这种反传统的艺术主张。
首先,欠缺逻辑的剧情。整个剧本与传统戏剧不同,既没有开场、起伏、、结局的戏剧程式,也没有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人物、环境、事件在杂乱无章中看不出任何进展和变化,两个主人公重复无聊的动作,语无伦次的对白,也表现不出逻辑上的连贯性。话题常常是开了头却没有结局,胡言乱语中突然还会冒出一句至理名言,给人以强烈的突兀感。幕启时两个流浪汉已经等了许多天,幕终时他们还要等待下去,舞台上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没有开头,也没有结尾,只有无边的等待。
其次

源于:如何写论文www.udooo.com

,凋敝的舞台形象。幕布一拉开,出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一派凋敝凄惨的景象:黄昏的暮霭,荒野中的小路,光秃秃的枯树,两个衣衫褴褛、神态恍惚的流浪汉,这些“直接呈现给观众”的舞台形象,一方面渲染了全剧荒原般的气氛;另一方面,因其完全不同于传统戏剧的场面而被追加了象征意义,使作者的内在思想转化为视觉形象呈现在观众面前。
再次,支离破碎的戏剧语言。剧中人物的语言颠三倒四,不断重复,既无前因后果,又文不对题。即使是一些偶然出现的颇有深意的哲理,由于夹杂在人物的胡言乱语中,也显得突兀和支离破碎。这样的语言当然不是由于作者的笔力不支所导致,相反,它恰恰是作者有意为之的结果。贝克特想用这些看起来毫无意义的语言,来表明一种认识,即在非理性化、非人化的社会里,人既然失去了作为人的特质,也就失去了理性的思考,没有了完整的语言。
贝克特以一种与荒诞内容相一致的荒诞形式,表现了西方荒诞的社会现实。这种荒诞,实质上是一种理性的清醒,是一种积极的反抗。因此,有人称他是“与荒诞生存状态抗争的贝克特”。

四、联想探究,创造多维的信息同构

即通过联想和进一步比较,深入理解作品的独特之处。
我们知道,戏剧有喜剧,有悲剧。那么本文属于哪一种呢?它与四十年代萨特、加缪等存在主义作品有什么不同?我们不妨作一些探究。
如前所述,《等待戈多》表现的中心是人,人的存在,人与环境的冲突,但贝克特将喜剧与悲剧融合在一起,用喜剧的形式表现悲剧的内容。他以闹剧的方式,随意涂抹马戏团小丑般的人物,这些人物欲生不成,求死不得。行尸走肉般地苟活,却还全然不知,盲目乐观。从理性的角度看,这是一幕人类的悲剧,这和四十年代萨特、加缪等存在主义作品表现的内容一样。但表现的方法不同,戏剧的效果也就全然迥异。当看到爱斯特拉冈在精疲力竭地脱靴子,无聊地争食红萝卜及波卓吃剩的骨头的时候,读者或观众都哑然失笑。然而这种笑绝不是传统喜剧所引发的开怀大笑,而是一种凄然的笑,悲在其中。因为其在根本上表现的是人类的痛苦境地。剧中有个非常典型的场面:弗拉季米尔和爱斯特拉冈等戈多不来,异常绝望,打算上吊,这当然是悲剧性场面。但两人又因体重不同而发生谁先谁后的争执,又赋予场面以某种喜剧色彩。正是在这种悲喜交融、凄苦的笑中,作品更好地表达了人生的悲剧。
但这同样的内容,如果让索福克勒斯来写,也许会催人泪落。正像荒诞派戏剧的理论家马丁·埃斯林所说:“他们(指存在主义者)依靠高度的清晰、逻辑严谨的说理来表现他们意识到的人类处境的荒诞无稽,而荒诞剧则公然放弃理性手段和推理思维表现他们意识到的人类处境的毫无意义。……荒诞派戏剧放弃了关于人类处境荒诞性的论争,它仅仅表现它的存在,以具体的舞台形象来表现存在的荒诞性。这二者在表现形式上的区别,正如哲学家与诗人的区别”。
经过以上分析,我们不仅理解了作品的主旨,而且还理解得相当透彻。从补充完整剧篇、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到熟悉剧情、理清结构;从分析人物形象、归纳主旨,到比较联想、深入探究,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综合同构教学法符合人类对事物的认识规律,深刻透彻,简便易行,的确是一种难得的好方法。
参考文献:
徐瑞泰.象意思维与“综合同构教学法”[J].江苏教育研究(理论版),2009,(04).
(云肖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凌城高级中学 221233)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