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小学教学 >> 小学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学具在学前教育中作用

学具在学前教育中作用

收藏本文 2024-02-24 点赞:4007 浏览:1314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学前班”教育介于幼儿园与小学之间,是幼小衔接的关键环节。目前,我国学前班的教学组织形式是集体教学,这是一种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在这种组织形式的前提下,如何优化教学过程,生动活泼地组织教育教学,教会幼儿求知,培养和提高动手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学具的充分、有效运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学具,顾名思义,就是帮助幼儿学习的辅助工具。它的作用究竟有多大?就这一问题,我在教学中进行了“动小手操作,培养自学能力”的实验研究。

一、更新学具,激发学的,使幼儿想学

学前教育阶段,幼儿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为主,合理的运用学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中,我准备了足够的毛绒玩具和自制各种智能玩具作为学具,让他们用这些形象生动、充满童趣的学具从事数学教学中“数的分解与组合”的操作学习。他们对这些学具的兴趣十分浓厚,从满足感性需要入手,激发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并为他们动口描述学习结果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例如,在教学数字4的分解时,先把4只智能小鸭子放到水池边,然后让1只游进池塘里,操作学习之后总结时,孩子们会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说:“我有4只可爱的小鸭子,有1只游进了池塘里,有3只在池塘边,说明4可以分成1和3;然后,再让一只小鸭子游进池塘里,孩子会说4还可以分解成2和2,以此类推”。这样孩子们感到有话可说,同时也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这些具体、形象的学具效果比过去常用的“计算棒、小卡片”好很多。

二、自控学具,提供学的机会,使幼儿会学

在幼儿心灵深处有一种探索、发现的需求。因此,教师要安排幼儿动手操作的环节,给幼儿提供一个自学的机会,引导幼儿操作直观学具,以手、脑、眼并用;教、学、玩合一的方法开展

摘自:毕业论文工作总结www.udooo.com

教学活动,培养幼儿自学能力。例如,在演示讲解“2、3、4 ”的分解与组合后,幼儿基本上“模糊”的发现了其中的规律,操作学习有了方向性,于是让幼儿自学“5、6、7、8”的分解与组合,幼儿就能够脱离教师的讲解而凭借头脑中潜在的“经验”,按教师引导的思路进行自学,把自己手中的学具按顺序分成两组,并得出学习结果,使孩子们很容易地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三、开放学具,体验学的乐趣,使幼儿爱学

当幼儿有了成功的体验后,便会激起对学习新知的渴望。所以,让幼儿自主选择喜爱的学具,就会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不断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让幼儿由“会学”逐步变为“爱学”。在幼儿操作自己喜爱的学具边思考、边发言的同时,教师就某一环节逐步提出问题,这样幼儿能够通过直观可操作的学具较容易思考出问题的答案,思维方式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方向发展、幼儿边观察。边回答问题,这样既动手、动脑,又动口的学习让幼儿既掌握了数学知识,同时又发展了幼儿的智力和语言。
实践证明,“学具”在学习的起步阶段,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易于接受的学习氛围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实践过程中,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学具进行自学的方法,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诱发了求知的。也就是说,知识、经验不再是教师直接告诉和传授的,而是自己通过观察、触摸、拆装、研究等各种途径获得的;而学具是最具体、最直接、最初步的支持、引发和引导幼儿探索和发现的航标灯。幼儿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和探究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发展做好了准备。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