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医院管理 >> 医院财务管理 >腹腔镜脾切除术护理感受工作

腹腔镜脾切除术护理感受工作

收藏本文 2024-04-11 点赞:33297 浏览:15581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1672-3783(2012)10-0218-01
【摘要】 腹腔镜脾切除术是近几年来新开展的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具有切口小、术后恢复快、出血少等优点。护理人员术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注意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减少并发症,从而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恢复,最大限度地提高医疗质量。
【关键词】腹腔镜;脾切除术;护理
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是近年来新开展的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具有切口小、术后恢复快、出血少等优点。2008年以来我们进行了腹腔镜脾切除术均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 均为2008年收住,本组病例脾脏均无明显肿大。

1.2 术前检查:常规检查心电图、X线胸片,了解心肺功能有无异常,查B超、CT测量脾脏大小及血管分布,查血常规和凝血四项了解患者的凝血机制。对于ITP患者一般要求其Hb>80 g/L,Plt>50×109/L,若Plt<20×109/L,则术前应备血小板,并在手术开始前输血小板2~4个以防止术中出血。
1.3 术前准备:对于ITP患者术前3天给予静滴以防术中或术后发生溶血危象。由于腹腔镜下脾切除是一种高风险手术,对手术患者常规备血400~1000 ml。
1.4 手术操作步骤:麻醉满意后患者平卧位,常规铺巾,去头高脚低位向右斜30度。于脐下缘,剑突下戳孔置10mm套管针穿刺建立人工气腹成功后,由切口置腹腔镜套管并置入30°腹腔镜检查腹腔。分别在上腹正中线剑突下置入10 CM戳卡及分离钳,左锁骨中线肋缘下缘2-3CM置入5 cm戳卡及吸引器头、左腋前线肋缘下2~3 cm置入10 cm戳卡。进腹,腹腔镜所见肝脏表面呈结节状,慢性乙肝改变,肝大小约17×8CM与周围组织粘连。在分离钳及吸引器的协助下逐渐离断脾胃韧带、脾结肠韧带。切开胃结肠韧带后进入小网膜囊,用三叶拉钩向右上方牵开胃体,显露胰体尾部及周围后腹膜。在胰尾部上方可见脾动脉,打开脾动脉鞘分离脾动脉后,分离钳分出脾动脉,并用钛夹结扎。切断脾脏上、下极内侧韧带后暴露脾蒂,大的钛夹分段结扎脾蒂血管后切断脾蒂。将切下的脾脏从左肋缘做一斜行切口从切口处取出。脾窝放置引流管,检查腹腔无出血后缝合切口,手术完毕。术中出血少,麻醉及手术时间共3h,术中输血800 ML,血浆400ML。术后患者恢复顺利。
1.5 术后治疗:一般病人术后3~4天拔出腹腔引流管,患者多于术后2天有肛门排气,并可下床活动,第3天能进食流质。切口7后拆线。术后使用抗生素7天术后无发热,7天后患者拆线出院。

1.6 术后护理

1.6.1 术后监测:术后24 h持续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每60 min测一次BP、P、R并记录,注意腹部体征变化,观察局部穿刺孔有无渗血、渗液,密切观察腹腔引流管排出的量及性状并做好记录,遵医嘱予输血、输液等。

1.6.2 LS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1.6.2.1 穿刺孔出血: 穿刺孔出血多为穿刺鞘拔出后压迫作用消失而敷料未能达到压迫止血效果。由于部分脾切除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术后患者回病房时,护士应注意检查4个小切口有无渗血。
1.6.2.2 腹腔内出血:术后注意严密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和全身情况的变化,

源于:论文范例www.udooo.com

注意观察腹腔引流管排出的引流液量及性状,并做好记录。如发现引流量多且为鲜红色,考虑有腹腔内出血可能,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1.6.2.3腹腔内脏器损伤:多数是由于气腹针损伤实质器官及术中电刀直接接触损伤。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腹部体征的变化,如患者有腹痛、腹胀、肌紧张和反跳痛,及时发现并报告医师。
1.6.2.4 肩部疼痛:多由于残余的CO2对膈神经的直接刺激,一般可持续2~3天,无需特殊处理,可自行缓解。
1.6.2.5 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部分脾脏切除后患者血小板1~2周内可急剧升高,常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及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如术后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可抽血检查血小板及行B超检查。
2 讨论
腹腔镜脾切除术已在我国很多大医院得到成功开展。由于切口小,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受到临床医生的青睐和患者的欢迎。我们开展LS手术不多,但从成功的病例手术中体会到该术式既能达到传统手术的疗效又体现出腹腔镜微创手术优点。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