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债务市场 >未来发展我国加工贸易政策导向和未来进展站

未来发展我国加工贸易政策导向和未来进展站

收藏本文 2024-03-16 点赞:4736 浏览:1124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分析了我国加工贸易近些年来的发展状况,分析了有关数据的变化,并指出了加工贸易产业存在的问题。简要列举近几年有关于加工贸易产业的相关重要政策并说明了政策的实施效果,总结了我国的加工贸易产业未来的政策调整方向。
【关键词】加工贸易;政策导向;发展障碍

一、我国加工贸易近年来发展现状

加工贸易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分工的一个重要途径,近几年来,我国加工贸易发展迅速,无论是拉动国民经济,还是缓解就业压力,加工贸易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世界500强已有480家落户我国,全国加工贸易企业已超过12.6万家,覆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监管区外,基本形成了与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和开放型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布局。
1978-2000年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9.5%,加工贸易的年均增速是我国经济年均增速的一倍以上。据有关数据显示,1980年,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仅为16.7亿美元,2011年达到13052.2亿美元,比较1979年的2.35亿美元,增长了5553倍。2012年达到13439.5亿元。加工贸易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实现了超常规、高速度、跨越式发展,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比重从1980年的4.4%提高到2007年的45.4%,加工贸易出口占全部出口的比重最高时接近60%,连续十多年占据我国外贸出口的半数以上。近年来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加工贸易比重开始下降,2012年我国加工贸易占我国外贸总值的34.8%。中国加工贸易发展早期是以来料加工为主,直到1989年进料加工进出口额首次超过来料加工贸易额,达53.1%。此后进料加工一直是加工贸易的主要形式,这就意味着加工方对原料采购有了较大的商业选择机会,从而为国内配套生产提供了需求和拉动。来料加工占比从2000年的30%降至2011年的15%。
加工贸易产业面不断拓宽,产业加工环节增多,产业链延长。中国加工贸易从服装、玩具、鞋类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开始发展,逐渐延伸进入家电、电气机械、电子通讯设备、运输设备以及各种信息怎么写作产品等行业领域。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加工贸易在转型升级、产品结构优化方面取得了进展。加工贸易出口产品中,高新技术产品所占比例不断提高,商务部的数据显示,高新技术产品占加工贸易进出口比重从2002年的26%提高到2011年的4

4.9%。

加工贸易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积极影响,但同时也引发了一些问题与困难,我们将在下文中进行详细说明,我国近几年来调整了一些贸易政策促使贸易转型,这些政策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就目前加工贸易的发展状况来看仍然需要进一步转型和优化。

二、我国加工贸易面临的问题

加工贸易的产业链条较短,经济效益低。加工贸易在我国虽然数量上很大,但是相当大一部分尚处于简单加工的发展阶段,生产加工能力集中于上下游产业,零部件和原材料大量依赖进口,这类企业经营的货物种类技术含量不高,产业链条短,一些技术含量高的关键零部件严重的依赖进口。例如我国加工贸易产业配套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高端原材料、零部件和高端设备的设计制造能 力不足,例如电脑行业的芯片、集成电路、软件;服装行业的

摘自:论文范文www.udooo.com

高级面料等,多半依据进口,料件本地采购比例偏低。当前加工贸易企业主要处于价值链低端,普遍附加值较低,亟待向上下游产业链延伸,从单纯代工生产(OEM)向上游代设计(ODM)和下游品牌营销(OBM)发展。国内产业链不长,增长质量和效益不高,在整个国际生产收益分配格局中我们所得份额较低。虽然高新技术产品占加工贸易进出口比重从2002年的26%提高到2011年的4

4.9%,但是要想实现经济强国、世界强国的目标,这个比例还远远不够。

部分加工企业存在自主创新的惰性,升级转型动力不足我国的加工贸易企业大多为中小型企业,作为跨国公司产业链的一个环节,企业接受外商提的原材料、零部件、元器件,按照外商的要求进行加工生产,并由外商支配和销售,在整个生产和销售网络中处于从属的地位。受这种贴牌生产的惰性影响,加工贸易企业对那种不管研发、不管销售、不管品牌的生产方式形成了路径依赖性,削弱了自主创新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对转型升级并不积极。缺乏资金支持也是一个影响加工贸易企业自主创新的一个因素。于研究开发投入大,时间长,风险大,而且创建自主品牌需要营造相应的营销渠道,宣传品牌还要有一定的广告投入,中小加工贸易企业往往难以承担这些费用消耗。
加工贸易增加了双边贸易的不平衡,加剧贸易摩擦的产生。我们的加工贸易主要是由东亚几个经济体转移过来的产业下游环节,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从其投资源地进口上游料件,加工后向欧美等传统市场出口,这使得我们对东亚主要经济体形成巨额逆差,又对欧美主要国家形成巨额顺差,商务部的资料显示,2011年中国与175个贸易伙伴存在贸易顺差,占所有贸易伙伴的73%,美欧是中国主要的顺差来源地。这种双边贸易的不平衡,恶化了我国的外经贸环境;而且国外市场过于集中,出口受到欧美的影响大,使我国经济容易受到美国和欧洲的牵制。在美国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的影响下,我国已经成为全球贸易摩擦的重灾区,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屡遭反倾销、反补贴制裁等。
对境外加工贸易的认识不足。境外加工贸易是发展加工贸易动态利益的一种新的形式,境外加工贸易是指我国企业以现有技术、设备投资,在境外以加工装配的形式,带动和扩大国内设备、技术、零配件、原材料出口的国际经贸合作方式。开展境外加工贸易作为外经贸工作的一项新兴事业,开展境外加工贸易是实施“走出去”开放战略的一条重要途径,已成为当前实现国民经济调整和培育出口的一个新增长点。但目前国内很多加工贸易企业对境外加工贸易认识明显不足,对开展境外加工贸易方式不十分清楚。
除此之外,我国加工贸易还面临骗税情况、冲击国内原材料产业以及带给环境越来越大的压力等一系列问题,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困难重重,但是必须要克服,因为实践证明,加工贸易符合我国国情,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仍将是我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缓解就业压力、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创造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竞争的新优势的重要方式。我们要清醒地对待问题和压力,促进加工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才能使其继续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三、近年来有关于加工贸易的政策调整及政策调整结果

随着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在经济活动中的运用,那些加工贸易“两高一资”(高污染、高能耗、资源性)的产业发展受到制约,在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国家近年来出台了多项有关加工贸易发展的政策,对加工贸易的发展进行了相应调整。

1.加工贸易商品分类管理政策调整

从1999年开始,国家开始对加工贸易商品实行分类管理,每年海关总署会同环保、商务等部门对加工贸易禁止类、限制类商品目录适时动态调整。截至2009年,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的共计1700余个10位商品编码的商品,加工贸易限制类目录的共计500余个10位商品编码的商品。从调整的方向来看,那些“两高一资”和劳动密集型产品更多的被列入禁止类和限制类目录,加工贸易的门槛也变得越来越高了。

2.加工贸易企业分类管理措施调整

海关对加工贸易企业实行分类管理,在2008年4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企业分类管理办法》中,海关对加工贸易企业参照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进行管理,分为AA类、A类、B类、C类、D类等5个管理类别,按照守法便利原则,对适用不同管理类别的企业,制定相应的差别管理措施。除此之外,海关对加工贸易企业实行区域差别管理,根据加工贸易发达的程度,将我国关境领域按行政区划分为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海关对不同区域内的加工贸易企业、不同类别的加工贸易企业实行不同的加工贸易银行保证金台账制度。为了减小加工贸易企业的资金压力,国家在2009年对东部地区A类企业开展限制类商品加工生产由“半实转”转为“空转”。

3.加工贸易保税监管措施调整

H2000通关系统的普遍运用和通关作业电子化改革的需要,海关对加工贸易企业逐步实施计算机联网监管,变传统的加工贸易纸质手册为电子化手册、电子账册管理。加工贸易企业通过数据交换平台向海关报送能满足海关监管要求的物流、生产经营等数据(即将企业的MRP、ERP系统与海关通关作业系统对接),海关对数据进行核对、核算,提高海关监管的效率,节约企业生产成本。

4.加工贸易出口退税率、缓税利息率调整

为了优化出口商品结构,2008年9月15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五部委调整部分出口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同时,将以前已经取消出口退税以及这次取消出口退税的商品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为了促进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对加工贸易企业从国内采购的货物适时调整了出口商品的出口退税率;2009年3月6日,海关总署发布公告,将加工贸易保税货物内销征收缓税利息适用的利息率暂由参照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调整为参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活期存款利率执行。加工贸易内销缓税利率下调无疑将缓解加工贸易企业的资金压力。另外,海关总署正酝酿系列措施推进加工贸易企业转向内销市场。

5.加工贸易出口转内销措施调整

在2007年,商务部将加工贸易的内销审批权从省级商务主管部门下放到地市一级;于2008年开始,将内销集中申报在沿海等地小范围内开始试点,并逐步简化内销审批业务;2008年底,海关总署出台了《支持扩大内需, 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2009年初,海关总署又下发了一份意见稿,酝酿系列措施推进加工贸易企业转向内销市场;2009年3月6日,内销缓税利息率的调整等。以上一系列举措,目的是将企业外销萎缩的市场转向国内市场,尽可能的降低加工贸易企业的生存压力。
从近几年加工贸易政策调整来看,目的在于“限制”和“发展”。“限制”主要体现在提高加工贸易的门槛,通过加工贸易商品和企业分类管理来实现,限制“两高一资”产品、低附加值产品的加工生产,并有序的将低附加值、限制类加工贸易产业向中西部区域转移;“发展”主要通过鼓励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监管便利化、内销政策化等来实现,引导加工贸易健康有序的发展。这些政策调整已初见成效,那些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产业的生产成本不断升高,出口成本优势降低,在整个加工贸易中所占比重逐年下降。从《加工贸易禁止类和限制类商品目录》的调整来看,政策倾向从以往的劳动密集型“两高一资”产业转向为高附加、高科技含量的产业,鼓励加工贸易企业加强科技研发与创新,鼓励机电产品、高科技产品的出口。产业链条逐渐延伸,对于加工贸易“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比喻现在已不那么合适。随着我国加工贸易本土化程度在不断提高,加工贸易企业正逐步提高自身产品的竞争能力和产业的配套能力,加工贸易产业链条逐步延伸,一方面,改变了过去那种“大进”的方式,在国内采购料件的比重逐渐增大,延长了加工贸易产业链条,对国内中上游产业的带动作用逐步体现,带动了上游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另一方面,改变了过去那种“大出”的方式,向深加工、精加工延伸。通过这种“大进大出”的转变,带动了整个加工贸易产业链条,使整个产业逐步形成积聚效应。国家出台政策支持企业在稳定国外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将部分外销产品转为内销,并给予税收优惠,鼓励企业逐步建立国内营销和物流体系,创立自己的内销品牌。出口转内销政策的实施,不仅使一些加工贸易企业走出金融危机的困境,在规避外部经济波动带来的不利冲突,减轻国际贸易摩擦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据统计显示,2009年外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陡降为-4

4.8%,内需的贡献则高达148%。

四、我国加工贸易的未来政策调整方向

加工贸易政策调整的主要方向应该兼顾到两方面的考虑:一是保持当前加工贸易快速发展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二是努力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增强资金融通能力从而扩大产业链长度。
具体来看,未来的政策导向应该有以下内容。积极探索加工贸易自主创新路径,推动内资企业发展加工贸易,增强研发与市场控制能力;完善国产料件退税政策,鼓励加工贸易料件国产化,提高加工贸易的国内增值;积极开发新市场,扩宽市场空间,摆脱欧美国家的控制,降低贸易摩擦产生的可能性;规范加工贸易管理,加大物流体系建设,推动国内加工贸易的全面合理发展,积极应对周边东南亚国家的竞争;适当减少外汇储备,增加进口,特别是国

摘自:硕士论文答辩www.udooo.com

外资源性产品、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引进。
参考文献:
裴长洪.中国贸易政策调整与出口结构变化分析[J].经济研究,2009(4).
吴杨伟.我国加工贸易政策调整分析[J].国际商务论坛,2010(7).
[3]吴思远.我国加工贸易政策变化影响与建议[J].对外经贸,2012(6).
[4]闫国庆等.我国加工贸易战略转型及政策调整[J].经济研究,2009(5).
[5]金鑫.浅析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J].中国商界,2010(4).
[6]马慧琼.进一步发展我国加工贸易的思考[J].市场论坛,2012(10).
[7]杨立强.加工贸易政策调整:政策信号与未来发展[J].特区经济,2007(12).
作者简介:韩雪丹(1992-),女,吉林松原人,现就读于天津大学。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