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班主任 >> 班级管理 >牧区提高偏远牧区初中教育教学学术

牧区提高偏远牧区初中教育教学学术

收藏本文 2024-01-22 点赞:4111 浏览:1057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偏远牧区学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等只是纸上谈兵、画饼充饥,随着党的大力改善农村牧区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付出了很多,但收获不容乐观。从西部偏远牧区开展农村牧区“国培计划”及各种一系列培训后,教育教学质量没根本性改变,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国家的西部农村牧区义务教育阶段实行两免一补及营养改善计划有一些贫困生孩子得到了持续就读的机会,但种种原因教育教学质量没有明显提高较缓慢状态,其中原因我们值得关注的思考。

一、撤点并校、优化共享教育资源带来的负面影响

撤点并校加重了家长的负担,每星期定时接送孩子,从小七岁开始甚至六岁开始住在校外借宿点住宿,出门在外就读,父母照顾不了应有关照,农村区农村居住分散、路途较远、道路难行、学生年龄小等问题,给好多学生上学带来不便,从小离开的孩子心理上、学习上一定创伤,比不了呆在家里就读的孩子。安全问题更是令人担忧,最近的也二十公里,一般家长都骑摩托车接送孩子,甚至有的孩子两三个走路上学。年龄幼小在安全保护意识薄弱,学校离家较远,就在无形中增加了上学途中的安全问题。撤点并校虽减少了经费,减少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但是,谁来承担撤点并校后带来的弊端?年幼的孩子想家是个最大的心理问题?这样从小养成了孤僻、少说话养成厌学等心理问题,童年的创伤很难弥补过来的,这样的学生学习好到哪去啊?

二、教师队伍老年化年龄偏高,学历偏低

农村牧区学校教师队伍普遍老年化,学历偏低,一般都继续教育或自考来获得学历,后续获得的学历达到90%以上,这样后

摘自:学年论文范文www.udooo.com

续获得的学历难以保障教师队伍师资结构失衡,导致有学历难以教课的局面,年龄偏高教师只能后勤或幼儿方面的课程,加重了年轻老师的负担,老年化导致跟不上新课程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管理方式学生的自助方式,有传统教学思想影响严重,习惯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存在思想守旧、观念落后、改革创新意识不强、有畏难情绪的现象,缺乏实施新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认为实施新课程是年轻人的事,与己无关。教学中很自然而然地还走传统教学的老路,不学习现代教育教学模式,这样导致教育教学越来越薄弱。

三、从事“第二职业”、离岗创业的教师越来越多

极低的教师工资让大部分教师不得不为了生计从事“第二职业” 教师放学后不是急忙批改作业而从事第二职业忙碌,有的种地、放牧、养猪、做写卖等各行各业投入心思,这样的“一心二用” 教育质量到底用什么来保证?

四、师资力量薄弱、专业老师缺少,课时多

地区偏远,交通的不便,城乡差别、客观因素的影响,使得农村出现专业教师欠缺,由于条件艰苦,工资待遇低于是便出现一种年轻教师调动工作频繁。这种师资水平的差别导致教育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农村学校至今没有一名专业的英语、音乐、美术、体育的教师,由于专业教师的严重不足,达不到基本的要求,让青年教师担任学校的各门科目,无形中加重了年轻的教学负担,便失去了初来乍到时的火热,这种心态也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的发展。

五、单亲家庭和留守儿童居多给教师开展教育工作带来一定压力

由于近年来农村学校受经济条件、人文环境、师资力量等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县城周边,大量学生流失,后进生居多,给教师开展教育工作带来一定压力。另受劳务输出和外出经商的影响,大部分学生的家长常年外出,出现儿童留守现象较为严重,且监护人不能很好引导教育孩子,导致家庭教育缺失,在家中缺乏家长的正确引导,回到学校之后,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思想认识都又回到以前的起点.部分家长们的文化层次较低、见识浅薄,完全依赖教师的教育,对教师的期望值过高,认为孩子交到学校学校就应负全责,自身给孩子的言传身教被忽略。
总之农村牧区的教育教学种种原因提高缓慢,值得我们关注思考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未来祖国的栋梁,教育是没有城市和农村之分,希望每一个孩子都享有优质教育资源,我们更多关心农村牧区的教育教学。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