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班主任 >> 班级管理 >以勤工助学为视角完善高校贫困生发展援助体系科研方法和

以勤工助学为视角完善高校贫困生发展援助体系科研方法和

收藏本文 2024-01-20 点赞:8329 浏览:2573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高校贫困生不仅物质生活难以保障,更为重要的是优质教育资源的获取也存在障碍,深刻影响其知识技能提升、人际交往与社会认同、就业创业与职业发展。勤工助学是完善贫困生发展援助体系的有效途径之一。文章分析了当前贫困生发展障碍的现状,并对以勤工助学为视角的高校贫困生援助体系框架设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勤工助学;援助体系
1009-4156(2012)07-091-03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以下简称贫困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大,城乡差距没有实质缩小,以及高等教育收费制度改革等因素,高校贫困生绝对数量和比例日益增加,他们面临的问题也日益突现出来。问题集中表现在其物质生存状态上,他们无力承担学费和生活费,营养健康难以保障等。但这只是表象,隐性深层还会影响到贫困生接受教育与获得知识能力的提升、人际交往与社会认同、就业创业与职业发展等。传统的资助体系已经形成了“奖、贷、助、减、免、缓”六位一体较为完善的联动机制,其资助重在物质帮扶,但是对于贫困大学生而言,经济与物质的贫困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这是可以而且应当逐步改善的。而由于知识和能力的单一和匮乏,则可能导致他们一直陷于经济困难,形成贫困的自我循环和代际遗传。如何构建完善的高校贫困生发展援助体系,促进贫困生全面成长成才和发展,勤工助学是一个颇为值得探讨的视角。

一、高校贫困生发展障碍现状分析

1.家庭经

源于:毕业设计论文网www.udooo.com

济困难

贫困大学生大多来自于农村、偏远山区、城市下岗职工家庭,或为单亲或孤儿,或家庭发生重大变故等,家庭经济来源不稳定或者入不敷出,处于贫困状态。一般而言,贫困大学生在初高中就读阶段,与周围同学在经济与发展上没有太明显的差别,但进人大学后,由于大学普遍处于中心省会城市,生活环境和生存成本反差明显,这使得贫困生的经济状况危机突现出来。一方面,高昂的学费使得大部分贫困生只得依赖国家助学贷款,在校期间就承担了将来还款压力;另一方面,生活费捉襟见肘,生活水平低而且缺乏保障,经济和物质困难成为贫困生发展的现实根源。

2.学习素质有待提升

重庆邮电大学邓杰调查研究显示,多数贫困大学生有着明确的目标,学习刻苦,积极上进,但在时间分配上较为单一,学习成效不理想,多数处于中等水平。笔者所在高校情况也基本如此。贫困生目标明确,学习刻苦认真,为何成绩不理想呢?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引入“学习素质”的概念。学习素质是先天遗传与后天培养的辩证统一,包括学习动力、学习智力、学习能力、学习品格四个部分。
一方面,贫困生在学习智力方面与其他同学没有显著差异,学习动力方面还存在优势,但是很多贫困生其学习目标存在定位不准的问题——表现在主要“为考试和奖学金学习”,“为找到一份好工作而学习”,急功近利,不求真务实,不联系实践。另一方面,部分贫困生进入大学后,由于基础知识薄弱,学习方法和观念未及时更新,长时间难以适应大学学习,导致知识结构失衡,不能满足未来职业发展需要。而学习能力是职场考量的重要指标,现代社会知识更新迅速,职场不断呈现的新现象、新问题需要我们运用新知识、新方法来快速响应和有效解决,没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势必影响贫困生职场竞争力和职业发展。

3.人际交往障碍

一方面,部分贫困生由于自我认知上的偏差,自卑封闭,对自己完全否定,在人际交往上往往采取逃避退缩的应对方式。实质上,贫困生对人际交往有着强烈的需求,但是他们普遍敏感、内向、自尊。另一方面,贫困生对经济困难有着深刻的体验,有时在交往中过于看重外在的服饰,有的在交往中过于斤斤计较,有的错误认为人际交往完全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盲目攀比,为人际交往过度消费,导致人际交往障碍和危机。

4.视野狭窄与对城市文明理解不足

贫困生视野偏狭窄来自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客观方面表现在贫困生由于父母普遍社会地位低微,职业地位不高,生活的现实环境相对落后,缺乏机会和平台了解高速发展的社会;平时学业压力也较大,没有太多的时间和财力发展个人的其他兴趣爱好和特长;再加上所学知识单一,书籍储量小,获取信息来源有限,阻碍了他们思维的发散性和创造力。主观方面表现在受贫困文化影响。贫困文化不等于消极文化,但存在负面影响,使得贫困生思维方式封闭,对社会不公平现象敏感和绝望,主观上抵触社会主流文化。贫困生大多来自于农村,对城市文明了解较浅,尤其是城市文化中的人际交往方式以及隐性文化更需要他们去深入了解和适应。

5.职业基本技能欠缺

职业基本技能指职场必备的通用性技能,一般为大学应届毕业生进入职场的准入条件或重要考量指标。通过雇主调查,目前雇主对大学毕业生较为重视的基本技能有计算机操作水平、英语实用能力、积极沟通技能、领导与组织协调能力等。贫困生大多来自农村等教学条件较差的中学,前期较少开设计算机、英语口语课程,这方面基础较为薄弱。进人大学后,由于经济压力使得他们相关的学习资源和职业技能培训缺乏,这方面能力还可能进一步与普通同学拉开差距,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另外,贫困生由于学习和生活压力,以及个性和观念影响,参与学生工作和社会活动机会也相对较少,沟通协调与组织管理能力得不到锻炼,即使进入职场,这些同学也往往处于被动局面,职业发展不顺或发展缓慢。

二、勤工助学的社会支持功能

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颁布了《高等学校勤工助学管理办法》,以加强学校勤工助学工作管理,促进勤工助学活动健康、有序开展,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精神,增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勤工助学一方面缓解了贫困生的经济压力,另一方面作为参与社会实践的手段,通过勤工贫困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人格意志、组织协调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都得到了良好锻炼和提升。勤工助学的物质性支持、信息支持、情感性支持、满足自尊的支持、社会整合或网络支持等社会支持功能得到充分体现。

1.勤工助学的物质性支持

物质性支持主要是经济支持,是最基础、最直接的支持,对贫困生援助体系中的信息支持、情感支持、满足自尊的支持和网络支持有着重要的影响。2011年我们对闽江学院参与勤工助学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调查显示,勤工助学已经成为贫困生缓解家庭经济困难的主要渠道。勤工助学使贫困生有了一定的经济收入,不再完全依赖于父母或他人资助,经济上开始走向独立,有助于培养他们独立理财能力和自强自立的志向;而且经济收入也带来消费结构上的改变,他们不再仅仅局限于解决温饱,开始向职业培训、素质拓展等精神需求方面发展。

2.勤工助学的情感性支持与满足自尊的支持

贫困生参与勤工助学需要克服个性自卑封闭、时间紧、学业压力大等困难,完成这种励精图存的过程,贫困生可以获得一种成就感,封闭的内心逐渐打开,自尊心自信心增强。贫困生进人大学后内倾倾向表现较为突出,人际交往少。参与勤工助学活动,人际交往机会增多,尤其是与其他贫困生一起参与勤工和团体活动,互相之间共同语言较多,更能坦诚相对,增强其自我认同感,健全人格发展。

3.勤工助学的信息支持与网络支持

勤工助学为贫困生提供了深入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使他们对城市和城市文化由陌生慢慢变得清晰,获得信息资源的渠道不断增多,对社会的认同感也不断增强。由于对国家和社会有了真实的了解,他们更加趋于务实。贫困生积极融入社会,人际交往由被动变为主动,开始充当各种社会角色,与社会各类型的单位和个人接触并开展活动,沟通能力得到增强,新的人际圈也逐步形成,良好有效的社会整合支持体系慢慢形成。

三、勤工助学视野下高校贫困生援助体系框架设计

贫困生的成长成才与职业发展援助帮扶不是一项简单孤立的工作,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整合政府、高校、社会等资源,从贫困生经济、心理、学业、思想、职业发展等多方面着手,构建和完善“五位一体”的贫困生援助体系。从勤工助学的角度出发,构建和完善高校贫困生援助体系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1.建立和完善勤工助学机制

设立专门勤工助学机构,建立和完善勤工助学机制是做好勤工助学的有力保障。以闽江学院为例,2002年起我们陆续成立了校、系(院)两级勤工助学指导(怎么写作)中心,并出台《闽江学院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广泛开展校内外勤工助学工作。第一,在入学之初对贫困生的家庭情况、个人基本信息、个人特长、思想状况、行为表现,以及每学年综合测评情况、奖惩情况等信息建立专门档案,并进行动态管理。建立“发现一建档一研究一帮扶”的帮扶管理程序,实现援助帮扶的科学性和延续性。第二,成立“勤工资助与怎么写作保障”研究小组,加强勤工助学理论研究与实践。分管学生工作的系(院)党总支书记、思政辅导员以及部分专任教师通过学习、调研、讨论等形式,拓宽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不断提升勤工助学指导怎么写作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水平。第三,成立勤工助学专项基金,加强管理和使用。勤工助学基金来源包括学校拨款、社会捐助等,主要用于校内勤工贫困生工资发放,校外勤工市场的开拓和维护等,专款专用,开源节流。

2.广开渠道,建立勤工助学网络

勤工助学分为校内勤工和校外勤工。国内高校传统勤工主要集中在校内勤工岗位,比如,图书管理员、管理助理、教研助理、食堂帮厨、校园环境维护等,岗位有限、报酬偏低,而贫困生对岗位需求量相对较大,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因此,近年来部分高校在经营好校内勤工的基础上,纷纷将视线瞄准校外勤工市场。闽江学院近年来积极开拓校外勤工市场,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密切联系,积极鼓励教职工联系推荐勤工岗位、创立勤工助学项目等,并在重大节检测日前为学生举办招聘会。在福州大学城首创的闽江学院校园招聘会目前已连续成功举办了11届,为学生提供校外岗位11200多个,创造薪资达470余万元。校园招聘会效果良好,不仅满足了校内贫困生需求,还因为岗位质量高、数量多,吸引了大学城其他高校的学生,成为风靡校园的职场盛会。

3.加强贫困生勤工知识技能培训

对贫困生的援助帮扶,“授人以渔”是根本之路。为使贫困生充分了解勤工,快速胜任勤工工作,对其进行勤工常识、职场礼仪、应聘技巧、电脑基础、文字写作等系统培训是非常必要的。近年来,闽江学院将勤工知识技能培训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涵盖专业技能、职业道德、团队合作、职场实践等四个系列,根据不同年级、不同群体学生设置不同的专题培训,并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紧密结合,不仅为贫困生在校期间勤工助学铺路,而且为其将来就业、创业做好知识技能储备。在培训方式上,除了邀请教师和校外专家讲座授课,还通过一帮一、学生现身说法、志愿者活动、社会调查、社团活动等方式帮助贫困生深入社会,参与实践,学习勤工,增强他们的合作精神、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尤其是学生现身说法,我们是甄选创业成功的校友和长期从事勤工工作的学生传授创业勤工的经验,开讲前明确培训交流大纲,围绕大纲,他们结合自己的创业勤工实践,与大家分享勤工体验。

4.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心理援助目前仍是很多高校贫困生工作的薄弱环节,甚至是盲区。观念陈旧、重视不足、师资与经费缺乏是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但是,健全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已经刻不容缓。贫困生因家庭经济困难,普遍偏内向自卑,而且单亲学生、孤儿、少数民族学生、心理疾患学生比例显著高于普通学生,因此,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值得关注和研究的,不打开贫困生的“心结”,不仅勤工助学难以开展,而且直接影响贫困生在校学习和生活。首先,勤

源于:硕士毕业论文www.udooo.com

工助学指导中心可以联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对贫困生入学即进行普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加大心理帮扶力度。将团体帮扶与个体帮扶相结合,多开展丰富多彩的勤工交流互动活动,可邀请企业家、校领导、辅导员、教师等参与到活动中来,通过心理帮扶活动,让学生学会自我调适,正视贫困现实,并能走出阴影,积极参与勤工,通过奋斗改变现状。其次,加强与贫困生家庭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和学生个性心理特点,进一步增强心理帮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让家长密切关注学生成长,充分发挥家庭思想教育引导作用。

5.健全勤工助学法律援助体系

做好贫困生勤工维权工作,首先,国家和地方政府需完善相关法律和规章制度,加大对学生勤工助学行为的保护,做到有法可依;其次,学校可邀请法律工作者为勤工学生开设专门讲座,详细介绍勤工可能遭遇的法律问题、法律纠纷以及应对措施,提高勤工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最后,学校可依托社会法律援助机构,或者学校法学相关专业资源,成立工作小组,一旦出现勤工学生权益受到侵害,能及时提供法律援助,积极维权。
[田军鹏:闽江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团委书记,讲师,主要从事学生教育管理和大学生创业、职业发展研究]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