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产业经济 >成因美国次贷危机原因与对我国一般

成因美国次贷危机原因与对我国一般

收藏本文 2024-02-16 点赞:28769 浏览:13172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07年以来,全面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在世界范围内上引起了巨大的震荡和广泛的关注。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引发美国次贷危机根源的基础上,同时结合中国的宏观环境总结了美国次贷危机对于我国金融行业发展及房地产行业发展的许多启示和经验,以期对我国金融行业防范美国式次贷危机产生的系统性风险以及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健全做出一些积极的探索。
关键词:次贷危机行为金融学金融监管
2008年发生在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了一系列的次级抵押贷款机构、投资基金大范围破产以及资本市场的剧烈震荡,同时导致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严重的流动性危机。从2006年春季开始美国的“次贷危机”出现萌芽,一直到2007年8月基准利率连续上升和房地产下跌引爆了次贷危机,危机全面爆发并席卷世界主要金融市场。此次次贷危机起源于信贷危机, 先是在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之间相互传递, 然后传导至实体经济并逐渐向全球蔓延。

一、经济学角度看次贷危机成因

(一)新自由主义思潮

美国次贷危机生成的大背景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美国金融业的放松管制与自由化。新自由主义思潮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放开金融管制。20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执政以来,美国通过修订法律,不断放宽金融行业的限制,鼓励和推进金融创新和自由化。大量的金融创新和金融衍生品工具将RMBS的泡沫不断吹大,直到不断的加息刺破了这个巨大的泡沫,而此时其积累的能量已经达到摧毁整个市场。

(二)金融创新和监管缺位

摘自:毕业论文答辩www.udooo.com

在美国,金融机构将次级贷款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和流通债券再证券化,使抵押贷款的结构更加复杂化。金融机构在购写MBS 形成的资产池后, 再进行下一步的证券化操作进而形成CDOs,之后再由评级公司对其进行评级,不断形成新的衍生品。叠加的的衍生品使风险不断加大,杠杆率也加大。一旦出现按揭贷款违约时, 这必然导致基础资产池恶化,此时各类衍生品面临的风险则会更大。

(三)信用评级机构的利益扭曲

信用评级机构在次贷危机中扮演了双重的角色,既是参与者,也是监督者。这必然导致其无法保持客观、中立。普通投资者主要根据评级公司的信用等级来判断投资的风险,然而在次贷危机中,评级公司却积极的参与到债务抵押债券的打包过程中。在自己的评级模型中与投资银行一起评估债务抵押债券,这无异于自吹自擂。
但是,评级公司对抵押贷款的债务抵押债券的评级收费是其他类评级的3倍,这为评级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因此,信用评级机构在次贷危机中扮演了扩大风险的催化剂角色。

二、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一)对我国金融行业发展的启示

金融衍生产品具有十分明显的转嫁和放大风险的功能。资产证券化在不断增强市场流动性和为单一金融机构分散风险的同时,也将更多的金融机构以流动性为基础串联在一起,一旦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引起链条反应,将基础抵押品市场的信用风险迅速扩散到衍生品市场,从而快速波及到贷款抵押机构、衍生品投资者和监管部门等各个相关机构。
因此,我国银行在开发和参与任何结构性金融产品前, 必须深刻理解定价模型背后的各种参数及其对潜在风险报酬的影响, 绝不轻易涉足自己银行风险尽职团队都不理解的产品。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是一柄“双刃剑”,其相关产品虽然可以对冲风险,但不会消灭风险。对于银行和监管机构而言,加强对衍生品市场的风险控制和监管是核心。

(二)对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的启示

房地产业的不良发展会导致金融业的危机,使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遭到极大的破坏,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启示我们,控制房地产市场贷款质量审核以及房地产相关金融衍生品市场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与此同时我国当务之是急需建立一套有效的居民住房保障制度,才是房地产回归居住的本质,才能促进房地产行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陈建青,俞颖.美国次贷危机成因及影响研究综述[J].金融发展研究,2009,(08)
张明.次贷危机的传导机制[J].国际经济评论,2008,(4)
[3]赵虎林.论次贷危机的成因及其对我国金融体系的影响[J].现代商贸工业,2010,(24)
[4]史健忠.次贷危机中评级机构的角色及影响[J].上海金融,2008,(09)
[5]黄小军,陆晓明,吴晓晖.对美国次贷危机的深层思考[J].国际金融研究,2008,(05)
[6]曹远征.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次级债风波的分析与启示[J].国际金融研究,2007,(11)
[7]李纬.由金融危机反思我国房地产金融系统[J].商业经济,2009,(23)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