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班主任 >> 班主任德育 >> 初中班主任德育 >让历史课堂不再沉默

让历史课堂不再沉默

收藏本文 2024-03-04 点赞:7779 浏览:3222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的弊端充分地暴露出来。教师完全是课堂的中心、学生学习的主宰,学生只能围着教师的讲、问、练团团转,只能被动地接受学习,学生的主体性受到严重的压制和损害。课堂上,教师以讲为主,或交待历史事件、人物、过程,或交待历史发展的演变,继而伴随一堆枯燥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就这样,历史课堂教学如一潭死水,总是那么沉默。
那么,怎样才能打破沉默,让学生喜欢历史课?怎样才能让历史课堂变得卓越而高效?下面我就历史教学中多种教学手段的尝试和运用谈几点做法:

一、科学的取舍,让教材“活”起来

由于历史学科的特殊性,每一节内容含量大,每一节都有重点和难点,因而我在进行教材处理时注意科学的取舍或者重新,做到分清主次,精讲重难点,最终将知识讲授和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例如:七年级下册第9课《成吉思汗与忽必烈》,总结忽必烈治国措施时,教材有提到“政府主持治理黄河水患,开凿了两段新运河,贯通了南北大运河”,我首先暂时舍弃本课的第三个小标题“民族关系的发展”,而将本册第16课《建筑奇观》中的“大运河”这个小标题的内容结合在一块儿学习,知识的前后联系在潜移默化中就形成了,为后来的综合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发挥自主性,让学生“动”起来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提一些争议较大、综合性较强、甚至与教材无关的问题。在此情形下,我做到心理有数,语言表述注意自主性发挥。既要有针对性回答学生的提问,又要给学生的思维提供余地和空间。讨论题:“有人认为拿破仑是一个战争狂,不值得肯定;也有人把拿破仑当偶像崇拜。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这一历史人物?”我本意是安排学生分组讨论解决,结果发现学生争论得很厉害,立刻调整教学思路,组织一场小型“学术辩论赛”,双方学生各执己见,涌现出几个小,最后我稍加引导和点拨,这种在不违背历史真实性与历史规律性的前提下,让学生众说纷纭,结论观点无定论的情况下发展思维训练,有利于学生将历史事件放在多角度,多层次中审视,来“一个问题面面观”,创新的认识就如射线一样,从一点出发向四面发散。

三、创设问题情境,让好奇与兴趣同在

阿西莫夫说:“科学始于好奇。” 奇心是由新奇刺激所引起的一种朝向、注视、接近、探索心理与行为活动,是人类行为最强烈的动机之一。有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学生就有了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和爱好。
教材有些内容文字简洁、科学性强,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因而,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新奇、惊讶 、新颖之感,以引起学生探索问题,寻求答案的内心需要。如《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课的导课,我首先拿出一个现代坦克模型(儿童电动玩具坦克),并发出模拟、仿真的炮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接着问:最早出现在战场上的坦克是什么样子的?它是在哪次战争中首次使用的?通过这样的设问,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一节课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等人指出:“当感性认识与人的现有认识结构之间具有中等程度不相符时,人的兴趣最大。”例如:在历史课上讲河姆渡、半坡居民生产状况时,可以让学生看书,然后让学生回答:“河姆渡、半坡居民已经掌握了哪些生产技术?”但是,这么讲学生就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失去求知。所以,我在上课时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考古学家在挖掘河姆渡、半坡遗址时,出土了若干打磨得非常光滑的骨器、石器、陶器,有箭头、鱼叉、鱼钩盆、碗等物品,在一个窖穴里,还发现了稻谷、蔬菜子、麻布等物品。请根据以上材料想象河姆渡、半坡居民当时的生活情况?”这样就用一个启发、探究式的问题代替了枯燥的问答,既刺激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发挥想象、创造思维、展示自己的平台,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四、巧妙运用媒体,让高效与精彩相随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论文比比皆是,

摘自:学术论文格式www.udooo.com

其经验、做法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有一点共识,那就是它无可比拟的声情并茂的直观性和形象性。随着数字化校园的构建,学校班班通以及电子白板的使用,为电教媒体在历史课上的使用创造了有利条件,为打造优质高效课堂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
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视频,使学生简便快捷地把握要点。如:教学《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灭》时,我播放《攻占南京》视频片断,让学生感受“1949年4月21日,信号弹划破天空,红旗招展,人民解放军从江苏江阴到江西湖口500多公里的战线上,分三路渡江作战,顷刻间,国民党苦心经营千里江防土崩瓦解”的壮观场面,学生们自然而然地懂得“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
2. 利用电教媒体播放有关的歌曲,震撼学生的心灵。如讲《红军长征》时,结合《长征组歌》,挑出《线》、《四渡赤水出奇兵》等歌曲,帮助学生理解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懂得长征锻炼和考验了中国和红军,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留下了光荣的革命传统。在讲《“一国两制”与港澳回归》时,师生同唱《东方之珠》、《七子之歌》,颂扬的“一国两制”的创造性的构想。明白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洗雪了多年来的民族耻辱,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的热情。
实践证明:许多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学校、家长、教师和同伴的嘉奖与认同,他们的学习兴趣会更浓,老师的教学也相应会得心应手,历史科的教学质量也因此会获得大面积的丰收。要把学生培养成新世纪需要的综合性复合型人才,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历史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总之,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和现代教学设备的不断完善,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相信历史课堂不再沉默。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