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班主任 >> 初中班主任 >教改谈洋思、杜郎口和东庐教改成功理由

教改谈洋思、杜郎口和东庐教改成功理由

收藏本文 2024-02-21 点赞:6536 浏览:2140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农村初中教改的成功源于三要素:“急”“集”和“激”。校长的“急先锋”作用,这是教改成功的前提;管理上的“集合”意识,这是教改成功的基础;教学上的“激活”主体,这是教改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教改;急先锋;集合;激活
作为中国农村初中教改的旗帜学校,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和东庐中学的教学改革无疑是成功的,它们的经验正在辐射全国,激起一波又一波的教改热潮。我们欣喜地看到,全国一批又一批的学校在教改中收获了累累硕果,但同时也遗憾地发现,许多学校在“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教改中以失败收场。
为什么洋思、杜郎口和东庐的教改会成功?农村学校教改成功应具备哪些要素呢?细品洋思、杜郎口和东庐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多年的教改实践,笔者以为,农村学校教改成功当具有三要素:领导要素——“急”;管理要素——“集”;教学要素——“激”。成功的教改,校长得“急”,敢做教改的“急先锋”;管理要“集”,善于集中、整合方方面面的力量;教学须“激”,注重激活师生的主体地位。
要素一:急——校长得“急”。
何谓“急”?主要是指学校领军人物(主要是校长)具有忧患意识,存惶恐心态,不是为不理想办学现状“干着急”,而是痛下决心,认准路子,敢作敢为,带动全校师生“爬雪山,过草地”,做教改的“急先锋”。
洋思中学创办于1980年,创办之初是一所默默无闻、名不见经传的农村联办初中。当时的“洋思”被称为“三流的硬件”“三流的师资”“三流的学生”。蔡林森担任校长后大胆地、及时地做出了教学改革的决定,从“狠抓当堂完成作业”开始,1985年提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理念,1992年制定了《改革课堂教学,建设特色学校3年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教改“组合拳”。从1987年开始,洋思中学一直保持着合格率、巩固率、升学率三个百分之百和优秀率一流的记录,有80%的学生升入省重点高中。
杜郎口中学位于山东荏平县最东端,1997年崔其升担任校长之初,学校的情景可概括为:校领导不思进取,教师人心涣散,学生厌学严重,家长怨声载道,教学质量连续十年在全县倒数。面对身处绝境中的杜郎口中学,崔校长没有退却,更没有坐以待毙,而是举起了“改革”的大旗。1998年至2001年,从“量化课堂指标”开始,以课堂教学为抓手展开教学改革,从此一向在全县考倒数第一的杜郎口中学,逐渐从下游迈至上游。
东庐中学原是一所基础薄弱的初中,曾长期面临师资水平差、生源质量差、硬件设施差、教育观念落后等诸多困难。自1999年起,东庐中学在陈康金校长的带领下大胆尝试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学合一”的教学改革。短短四年的时间,凭借教学改革形成鲜明特色,教学质量连续几年稳居全县全市前列。
纵观洋思、杜郎口和东庐三所学校,其校长都从“烂摊子”起步,急教育之所急,早早扬起“教学改革”的大旗,一鼓作气,锐意创新,终于将学校的不良状况彻底扭转。当今,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各种以冠以“教改”之名的课题可谓多如牛毛,但真正能像以上三所学校那般效果卓著的学校却是凤毛麟角。为什么?原因有许多,但一个根本的原因可能在于领军人物(主要是校长)的“不急”——没有真正地感受到生死存亡般的危机,没有痛下决心进行教学改革的态度。在此情景下,即使学校里有一些志在教学改革的力量,可最终也不过是“皇帝不急太监急”。

源于:免费论文www.udooo.com

要素二:集——管理要“集”。
“集”,这里理解为“集合”,指学校在管理上对方方面面力量的集中、整合。落后学校之所以落后,除了师资、生源、硬件等的落后外,最根本的是管理思想的落后,最常见的是管理简单粗放,拆分各种力量。像洋思、杜郎口、东庐等教改成功学校在管理思路上则是反其道而行之——“化零为整,打组合拳”,集合学校方方面面的力量,以合作求胜。
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改模式是其教改的最主要标志。“先学后教”将课前和课中进行了有机的集合;“当堂训练”实际上是将课中和课后进行了有机的集合,再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大旗下将教与学,课前、课中与课后,学习与巩固等教学中必然涉及的关键环节从“面”上进行了大集合,打出了一连串漂亮的教学组合拳。洋思还有“点”“线”上的小集合,如在洋思的基本管理制度上的“三清”,即堂堂清、清、周周清,这“三清”制度,就像三道拦河大坝,从“点”到“线”截住了学生后退的道路,使学生养成了自学的习惯。这“三清”有效地集合了学校管理中的锦囊,洋思像这样的“锦囊”还有许多,几乎方方面面都有。洋思中学学校管理上对“点”“线”“面”进行了宏大而有序的集合。
杜郎口中学最主要的教改标志是“取消讲台”,同洋思中学一样,杜郎口中学在管理上也有对“点”“线”“面”各层面的集合,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有两点:其一,将学生的情感集合到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如教室及学校走廊等地方贴有学生照片和情感宣言的标语;其二,将教室变成舞台,用让学生更喜闻乐见的灵活形式展示学生的智慧之火,集合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
东庐中学最主要的教改标志是“讲学稿”,其倡导的是教学合一、教研合一、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合一的“三合一”。与前面两所学校一样,东庐中学在管理上也是讲究“集合”,大打组合拳。如教师在使用“讲学稿”上,要求做到“七放手”。又如在处理考核问题上,他们提出的组内教师的“捆绑制”,有效地遏制了教师之间的内耗,集合了大家的聪明才智。其实,东庐中学的以纸张呈现在眼前的“讲学稿”并没有多了不起,但“讲学稿”背后的管理方式却是大大值得敬重的,因为它将教学中重要元素及学校教育管理的种种制度都集合进一张仅有八开的纸当中,这难道不能称之为神奇吗?
任何一所教改成功学校都有一项标志性的模式或理论,但这种标志充其量只是冰山露出水面的那部分,真正的主体藏在看不见地方。许多学校在学习教改成功经验的时候,总是急于求成,以为将成功的标志插在了自己的头上后成功也就如期而至了。这种短视、浮躁、看不到“集合”本质的所谓教改最终只会落个“东施效颦”的笑柄。要素三:激——教学须“激”。
“激”,主要指教学上注重激活师生的主体地位,使师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去,有备而来,有序而行。
洋思中学激活师生的主体性方法多种多样。在激活教师主体性上,其先前借鉴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灵活、巧妙地把“包”字请进学校,引导教师“包”教学质量,“包”德育、体育;之后,树立了“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理念,进一步加强了教师的责任感和提高了教师的自信心;再后来在学校规模扩大之后,又实行“分校制”,下放组织管理权。而在激活学生的主体性上,洋思的做法也很多,如“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其精髓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掌握自己的命运。
杜郎口中学激活师生主体性也很有特色。从激活教师主体性方面看,其主要的特色是教师教学由“注入式”向“发动式”转变,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相信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将教师的角色定位由“讲师”转为“导师”。在激活学生主体性方面看,其主要的特色是创设灵动的风气,如贴标语:“我参与,我成长,我快乐”“课堂大舞台,人人展风采”“我的课堂我主宰,我的人生我把握”等。再如课堂形式多种多样:表演、辩论、歌唱、讲解、朗诵、小品、课本剧展示等。在这种课堂里,学生的愉快与幸福常荡漾在脸上,群体快乐的情绪也会在整个班级回旋不己,由此形成的自主学习而又愉悦心境的课堂文化,使学生的主体性大大地被激活起来。
东庐中学激活师生主体性主要围绕“讲学稿”的设计与使用展开。在激活教师的主体性上,编写“讲学稿”时,通过要求教师“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优化学案”来激活;使用“讲学稿”时,要求教师提高两个能力(课堂上的公关能力和导演能力)来激活。在激活学生主体性上,通过围绕“讲学稿”展开的预习、学习、训练、复习的一系列活动来激活。
在实施教改的过程中,及时让参与教改的师生明白教改的必要性和价值,用有效的管理制度去激活师生的主体地位,这对教改实验的最终成功至关重要。
总而言之,尽管洋思、杜郎口、东庐所取得的教改成功各具特色,但它们无一例外地同时具备了三要素:校长通过“急先锋”作用擎起教改的大旗,指明教改的方向,这是教改成功的前提;管理上通过树立“集合方方面面力量”的意识,对“点”“线”“面”等进行有机地集中、整合,扬起教改的风帆,这是教改成功的基础;教学上通过激活师生的主体地位开足教改的马力,用活教改的主体,这是教改成功的关键。
反观教改失败学校,其原因都是“急”“集”“激”三要素中部分或全部缺失所致。如“雷声大雨点小”型,其教改之所以没有真正开展,至少校长的“急先锋”作用没有发挥好;又如“不了了之”型,其教改之所以开展不下去,教改的主体没被激活,管理上缺少集中与整合的能力等往往是主要原因。这也从反面证明了成功教改需要“急”“集”“激”三要素的全部到位,缺一不可。
对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和东庐中学教改成功精髓的研究由来已久,从一线教师到专家教授,从普通教师到各级教育领导,已从很多视角对它们的成功做了许多很好的诠释。我们学校学习它们的经验已六年有余,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本地区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践行者角度诠释它们的成功成为压制不住的冲动。查阅许多媒体资料,从笔者这个角度诠释的似乎还是空白,故斗胆言之,但愿能抛砖引玉。
参考文献:

1.方国才.中国著名校长的管理奇迹[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2.王铁军.名校长名教师成功与发展[M].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2005.

3.刘仁镜.校长引领与教师专业发展[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5.

4.陈玉琨.中华名校管理集萃[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