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初中教学 >> 初中历史教学 >试述开放性小学数学开放性教学对策

试述开放性小学数学开放性教学对策

收藏本文 2024-01-30 点赞:13908 浏览:5871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开放性数学教学已成为素质教育背景下人才培养的一种有效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进一步加大这方面的思考力度。
小学数学开放性教学设计开放题

一、开放教学思想

实践表明,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正确的教育理论、教育观念,就很难产生自觉有效的教育实践。因此,要想构建开放的数学课堂,作为教者应进一步解放思想,冲出“以知识为本的”的旧观念的束缚,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打破教学目标的封闭性,更加积极地关注发展性领域的目标,从而使学生获取知识、熟练技能的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学习能力等得到最大程度的培养和发展。

二、课堂教学开放性的界定

课堂

摘自:毕业论文www.udooo.com

教学的开放性,则指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教师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手段、形式给学生较自由的学习时间和空间,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使能力和情感得到同步发展,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开放课堂教学应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师生关系更加和谐;

2.教学内容更趋时代性、实用性和开放性;

3.更重视学生会学知识;

4.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三、开放习题设置

1.设计开放题

教学实践表明,教材中的许多习题常以封闭式的任务出现,这类任务的解决常要求学生用特殊或常规方法才能得到固定答案。为了更好地实现学生知识的习得与能力的培养,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可通过创设开放性的问题,为学生创设多角度、多方式的问题思考空间,从而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例如,教学“乘车问题”一节内容,可出示如下开放习题:“在一次团队旅游活动中,共有28人参加旅游,共需要大车和小车若干辆。大车每辆最多坐8人,小车每辆最多坐4人。问:究竟如何派车才更为合理呢?”再如,笔者教学完“长方体和立方体的体积”后,设计了“计算土豆体积”的练习:“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计算长方体和立方体的体积,那么我们该如何来计算像土豆这些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呢?”在随后的发言中,有的学生认为,“可把土豆拿回家煮熟,把土豆压成长方体的形状再计算”;有的学生认为,“可先在长方体杯中倒入一定量的水,量出水面的高度,然后把土豆浸入水中,看看水面上升的高度,从而算出土豆的体积”;还有的学生想到了利用“比重”称出土豆体积的方法。本节课教学中,学生的各种“奇思妙想”在课堂中得到了较好地展现。

2.灵活选作业

教学实践表明,由于每个学生在认知水平、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在平时布置作业时,可针对其个性差异,将作业选择的自主权大胆交给他们,自由选择练习的数量、深度和形式。例如,对于那些基础较好的学生,可引导他们侧重选择拓展提高题进行练习,而一些基础题就可以少做,甚至不做;而对于那些基础较差、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我们可侧重引导学生选择一些基础题进行练习。

四、开放课堂空间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育家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是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在开放的课堂教学空间中,作为教者应积极鼓励学生在文本的重难点处提出问题,从而避免低水平问题的提出,让学生更好地明确探索的目标。例如,笔者在教学“时、分、秒”一节内容时,鼓励学生针对本校作息时间进行提问。通过小组间的质疑交流,筛选出了一个个颇具价值性的问题。又如,我们的课间操用时多少?上午第一节课几时开始?数学课比活动课长几分钟?等等。在此基础上,组织全班同学共同解决所提问题。在本节课的课堂教学中,学生颇感自由,学习热情更为高涨。

五、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借助他人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而获得。建构主议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发现和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意义建构的设计者、组织者、参与指导者和评估者。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参与的动机。如教学商不变性质时,教师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花果山风景秀丽,气候宜人。那里住着一群猴子。有一天,猴王给小猴子分桃子。猴王说:“给你6个桃子,平均分给三只小猴吧。”小猴子听了,连连摇摇头说:“太少了,太少了。”小猴子得寸进尺,挠挠头皮,试探地说:“大王,再多给点行不行啊!”猴王一拍桌子,显示出慷慨大度的样子:“那好吧,给你600个桃,平均分给300只猴子,你总该满意了吧。”这时,小猴子笑了,猴王也笑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这样创设情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

2.创设开放的学习空间

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小学生的思维特点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步过渡。因此,直观感知和动手操作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如教学8的减法运算时,教师让学生借助小棒自由摆放14-6的过程,学生思维活跃,计算方法各异。有的学生从加法6+8=14,想到14-6=8。有的学生得出10-6=4;4+4=8;也有学生想到6可以分成4和2,14-4=10,10-2=8。有了操作过程,学生对各种方法理解不再困难,并能从中选择最适合自己思维习惯的方法进行计算。除了直观操作,也要给学生提供多向交流的机会,交流能集思广益,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表现自己,并从中取长补短,从而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思路和方法。
现代教学的基本特征是充分调动、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如何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地学?根本的途径之一,是开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教师要努力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其才能的机会和条件;帮助学生找到要探讨的问题与已知事物之间的联系;指导学生如何思考,如何发现新问题,如何利用旧知去解决新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和建构知识,掌握数学思想,养成敏捷、独特、灵活的思维品质和创新精神。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开放性是小学数学改革的方向之一。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