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政治 >> 党建 >简论革命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历史经验和现实

简论革命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历史经验和现实

收藏本文 2024-02-27 点赞:13259 浏览:5048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自“十七大”提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任务以来,学界进行了深入探讨,成果丰硕。然而,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视角进行探讨的有待进一步深化,尤其是将探讨视角投向革命时期的探讨尚比较有限。由此,加强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历程的探讨,把握规律性认识,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探讨的必定要求,具有相当的论述价值和重要的现实作用。中国高擎马克思主义论述旗帜,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进展进步。马克思主义自1899年传入中国,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共同作用下而开始被中国先进分子所接受,开始了生动而曲折的传播历程,并被中国人民广泛接受、高度认可、坚定信仰、积极践行,以而为中国革命汇聚了力量。毋庸置疑,回顾并厘清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实践历程是展开探讨的基础,而前提是要准确把握这一时期的社会背景、阶级背景、文化背景等。本探讨的重点是厘清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进程,并在此基础上揭示经验,总结教训,为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传播及其大众化提供参考和借鉴。由此,本探讨首先比较粗略但系统梳理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译介的基本情况,继而分别针对十月革命以前、五四时期和国民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五个阶段具体、系统地梳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实践历程,明晰其历程,总结其特点。揭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经验是本探讨的重要任务。笔者尝试着进行了总结,一是以文本来源上看,经典马克思主义著作的翻译出版是领袖人物对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论述升华是前提;二是以语境转换上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同理想、民本意识、家国群体本位等等与马克思主义论述互动是基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使经典马克思主义更具中国特点,以民族化的有着形式实现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是关键;三是以教育宣传上看,以大众传媒为主要载体在民众中传播马克思主义,以党内整风提升全党马克思主义论述水平是基本途径;四是以论战辨伪上看,与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论战中明晰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捍卫马克思主义是重要保证;五是以政策指引上看,论述普及导向与反帝反封建革命实践导向相结合,理想信仰认同与利益实现认同相统一,是推动大众对马克思主义的自觉认知的内在驱动力。本探讨最终回归到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任务,也是本探讨的落脚点。开展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历史进程的探讨,追索其历程、厘清其路径、揭示其经验、浅析其教训、把握其规律等等,都是为了进一步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一步加强党的论述武装工作,以而为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建设提供论述指导。关键词:中国革命时期论文马克思主义传播论文历史经验论文启迪作用论文

    摘要3-5

    Abstract5-7

    目录7-9

    引言9-13

    1 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背景13-18

    1.1 苏俄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及其进展和欧洲资本主义国家面对严重的社会危机13-14

    1.2 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14-16

    1.3 新文化运动引发思想启蒙与大众传媒兴起16-18

    2 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实践历程18-57

    2.1 传入阶段:十月革命以前18-23

    2.1.1 传入的场景:被“附带涉及到”18-19

    2.1.2 传播的主体:政治立场各异19-22

    2.1.3 传播的载体:近代新兴媒介22

    2.1.4 传播的内容:片面性与肤浅性22-23

    2.2 初步传播阶段:建党前后和国民革命时期23-31

    2.2.1 以先进知识分子为传播的桥梁23-27

    2.2.2 工人阶级逐渐成为主要传播对象27-29

    2.2.3 组织的建立搭建了更加高效的传播平台29-31

    2.3 曲折进展阶段:土地革命时期31-43

    2.3.1 组织的恢复和进展发挥着核心作用31-35

    2.3.2 中心城市隐蔽性和农村直接性并存35-40

    2.3.3 手段多样化、表达通俗化、内容具体化40-42

    2.3.4 受共产国际的消极影响而有着显著的教条化倾向42-43

    2.4 中国化阶段:抗日战争时期43-51

    2.4.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43-44

    2.4.2 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内容更具中国特点44-48

    2.4.3 整风运动48-51

    2.5 大众化阶段:解放战争时期51-57

    2.5.1 《选集》的广泛传播51-53

    2.5.2 探讨思想的著作发挥着重要作用53

    2.5.3 整党运动53-55

    2.5.4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决战55-57

    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经验57-86

    3.1 文本出版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首要前提57-60

    3.1.1 经典马克思主义著作的译介和出版是前提57-59

    3.1.2 领导集体对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及论述升华是关键59-60

    3.1.3 国内马克思主义者的探讨成果是基础60

    3.2 教育宣传是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重要手段60-73

    3.2.1 马克思主义论述教育是手段61-68

    3.2.2 大众传媒是载体68-73

    3.3 语境转换是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主要推力73-76

    3.3.1 把中国传统文化中与马克思主义政治构想融汇起来73-74

    3.3.2 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赋予马克思主义中国特点74-75

    3.3.3 以民族化为支点推进大众化75-76

    3.4 论战辨伪是坚守马克思主义传播方向正确的保障76-79

    3.4.1 论战辩伪是马克思主义实现大众化的有效举措76-77

    3.4.2 共产主义与伪三义的论战77-79

    3.5 政策指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内在动力79-86

    3.5.1 论述普及导向与反帝反封建革命实践导向相结合79-83

    3.5.2 理想信仰认同与利益实现认同相统一83-86

    4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现实启迪86-97

    4.1 坚持与时俱进和论述革新,准确把握社会进展的脉搏,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时代特点86-87

    4.2 发掘异域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契合点,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民族特点87-89

    4.3 注重意识形态建构与维护人民利益的紧密联系,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点89-90

    4.4 创造符合社会进展的马克思主义新话语系统,实现以“论述”向“大众话语”的转换90-93

    4.5 重视论述宣传队伍建设,努力造就大批马克思主义论述家、宣传家93-94

    4.6 革新传播平台,实现宣传形式和传播渠道的多样化94-97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