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德育 >> 大学德育 >新课程改革要处理好几个问题技巧

新课程改革要处理好几个问题技巧

收藏本文 2024-02-11 点赞:10950 浏览:4476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新课改已经进行了多年,现在已经进入攻坚阶段。课改的前景十分光明,但老师们也遇到很多困难,也存在一些困惑。本文从教师在课改实施中要处理好的几个问题方面作

摘自:毕业论文格式设置www.udooo.com

了初浅的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几个问题
1812-2485(2012)06-041-2
课程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桥梁,课程是培养人才的蓝图。我们只有通过课程改革,精心选择和组织课程,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为未来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课程改革是涉及教育观念、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考试评价制度等全方位的改革,课程改革的过程必然是人们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确立科学的思想方法和推进策略的过程。
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从准备、启动到推进,经过两三年的探索与实践,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正在稳步推进中。但是,随着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也暴露和反映出了一些困难和问题。,诸如关于教学观转变的问题、关于教学方法、方式改革的问题、关于如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问题、关于把握和钻研教学内容的问题等等。为了促进改革的深入开展 ,必须对这些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我作为一线教师认为新课改要处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处理好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由于缺乏改革的理论基础和改革的理念追求 ,教育实践界存在着闻风而动的盲目追随和形式主义 ,现在有的课堂活动看起来花样形式较多,但是与教学内容的关联处理显得很生硬,有串联活动之嫌,使用的结果可能冲淡主题,给课堂教学带来负面影响,会使课堂管理失控,给一些顽皮学生提供“玩”的机会。
教学内容与活动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课堂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完成教学内容,更好的实现课程目标,换句话说就是通过“动”来达到“学”,是“动”中“学”,而不是为了“动”而“动”,为“学”而“学”,所以,课堂不应是活动串联起来的游戏,而是内容和的有机结合。

2 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为了振兴中华,我们必须紧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有理想才有方向有信心有力量。但理想毕竟不能代替现实。教育的对象是人,基础教育的改革涉及几亿人,务必循序渐进,求真务实。教育改革要直面国情、直面现实、直面生命、一步一个脚印,否则欲速则不达,甚至事与愿违。教育改革具有长期性渐进性甚至反复性,不要期望毕其功于一役。轰轰烈烈或操之过急难以真正解决问题,拔苗助长急于求成也难以凑效。夹生饭,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也要引起注意。

3 处理好继承、借鉴与发展创新的关系

中国教育史和世界教育史上有很多的精华值得继承,我们要目中有人,更要寻找历史巨人,并看到他的肩膀在哪里,以此作为新的起点,看到更遥远的未来。当然对于我们自己传统的教学理念也不能够全盘否定,不能把老祖宗的东西都丢掉不要,认为传统的就是旧的坏的。这是完全错误的。现在很多国家也正在研究中国的教育。国外很多国家都认为中国传统的、这种以理解记忆为主和认知为主的教育也是值得他们学习借鉴的,并且认为我们的教法和理念比他们的更加有效,比他们的强调“知识的‘个人主义’”要好。老外尚且认同我们的传统,那我们国人就更应该对其充分利用了。我们要认识到课程改革不是重来,应辩证的看待“新”要守正出新,推陈出新,而不要在“新”的旗帜下,丢掉了传统中优秀的东西。他山之石,不能拿来就用,而要从实际出发,加以选择和改造,才能“攻玉”,才能为我所用。否则只能品尝东施效颦、邯郸学步的苦果了。其次,对别人的好东西,一定要弄清楚来龙去脉,弄清它的适用范围,否则就难免陷入盲人摸象的误区,以偏概全。另外,由于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不同国家或地区教育改革举措和走向有时是相反的。例如有的国家从集中统一走向分散多样,有的国家则是从分散多样走向集中统

一、这叫相反相成,殊途同归。

4 处理好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
课程体系以素质教育理念为出发点,它的出台大大地改变了我们的教学。它在课程的目标、功能、内容、结构、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都有了重大改革,其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这似乎与中考高考要求的“培养基本技能”有一些矛盾。过去,很多教师尤其是毕业班教师,为了应对学生中考高考的需要,会花大量的时间讲解词各种例题,通过题海战术的训练,着重夯实学生基础知识,提高应试技能,以帮助他们应付中考和高考。而现在,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不能再搞“题海战术”,不少教师和家长都为学生的成绩担忧。
我认为,这种担忧是可以理解的。近两年来,由于基础教育阶段新课标的试行和课程改革的推动,考试无论从形式和内容上都在进行改革。但是,必须看到,中考和高考的体制和内容还没有能够完全按照新课标所提出的的要求来彻底改革,在这种现状下,教师在继续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知识能力的同时,在课堂教学和课下作业中布置适量的作业、安排适量的考试帮助学生备考,不仅是可以理解的,而且也是有益的。从理想的角度来说,真正掌握了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学生,应当是任何类型和内容的考试都不怕,都能考高分。应当看到,“高分低能”的情况已在大大改变,“高分高能”的学生在日益增多。广大教师应当看到,应试能力也是个人素质的一部分。只要我们坚持新课程提出的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能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必然能得到提高,因此,新课程与考试是不矛盾的,同时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行也必将伴随着考试体制的日趋合理科学完善。

5 处理好科研与教学实践的关系

新课程改革推进的过程中,还存在着教育科研与教学实践相脱节的现象。“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并充实理论。”这话说了几十年了,但真正身体力行的人不太多。有的教师忽视理论,有的理论脱离实际。专家们坐在研究室里研究理论,教师们站在课堂里教学,‘两者不相见,宛如参与商’。专家要和第一线上的教师通力合作。而教师的经验、甘苦是研究问题的最必要的材料。
身为一线教师,教学实践中会碰在很多问题,会有很多体验。按理说,一线教师搞科研是最有条件,最有权力,最容易出成果的,因为我们有基地,有对象,有实践。但事实上,我们的教师队伍中,有些由于忙于搞科研而教学成绩平平,有些则因为忙于教学而无暇顾及科研,而真正能把科研与教学两者兼顾并有机融合的为数却不多。科研脱离了实践,无异于纸上谈兵,毫无意义;实践没有了理论的指导,就很容易迷失方向,误入歧途。因此,我呼吁,广大教育同仁们,我们一定要努力,要么做科研型的教学能手,要么做实践性的科研专家。
有的教师,迫于学校压力或只是为了评职称的需要,不得不应付几篇“论文”。自己在论文中写的什么,有什么新的教育思想,在教学实践中根本就没有考虑过更谈不上运用。而有些认真搞科研的教师,科研成果累累,讲起理论滔滔不绝,但真正在教学实践中运用的却不多。作为一线教师教科研应有机结合起来,只搞研究不上课,不当家不知油盐柴米贵。只上课不研究教学规律不总结教学得失永远都是教书匠。尤其是面对新课程改革这个大环境,教师更要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得失,适应新时代教学改革的潮流。

6 处理好传统教育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关系

从"传统"到"现代"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之间常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两者不是对立的关系而应该互相补充相辅相成。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两者个各有优缺,传统的教学法更有利于学生对基楚的积累。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以及“任务型教学法”“合作学习”更注重对听说读写各种能力的培养。对于方法,不要绝对化,某种方法一定好,某种方法一定不行。所以,我们要善于把传统的和现代的相结合。
课程改革发展到今天,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课改确实能够而且已经带动和促进教育改革的各个环节。深化课程改革,必须切实落实好课程改革的各个环节,切实处理好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课程改革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